張衛星:開設中小企業板與國務院《意見》相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18日 10:41 新浪財經 | |||||||||
5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出批復,同意深圳證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板塊,并核準了中小企業板塊實施方案。市場知名人士張衛星先生對于即將開板的中小企業板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問:對于即將開設的中小企業板塊,您有什么看法?
張衛星:從2000年開始對設立創業板的質疑開始,到五年后對中小企業板設立的不同看法,我的觀點一直是連貫而一致的。今天從深交所“中小企業板”具體實施細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此次深圳市場開設的中小企業板沒有太多創新,只是“穿新鞋走老路”的中小盤股“股權分置”的新股發行重新開始而已。 本來深交所的創業板市場的創新建設有上中下三策來選擇: 上策:建設地方區域性全流通市場; 中策:建設一步到位的全國性全流通創業板市場; 下策:股權分置的股票發行重新開始。 中策的難度與阻力是最大的,老股全流通問題不解決是不可能單獨實施,而上策根本不合深圳的胃口,最后深圳選擇了最下策的股權分置的股票發行重新開始。不過是一次歷史的倒退和輪回而已,這是非常讓人感到遺憾的。 問:眾多的官員與著名學者,都談到開設中小企業板是設立全流通創業板市場分兩步走的第一步。此次證監會的公告中也談到“逐步推進制度創新,以便為創業板市場建設積累經驗”。對于這個問題您怎么看? 張衛星:到目前為止,不管是“分步走”和還是“過渡說”,我沒有看到一個官員和學者仔細論證分析了怎樣實現“分兩步走”?怎樣“過渡到全流通的創業板市場”。在涉及到中小企業板第二步的“全流通問題”和“過渡創業板環節”這兩個問題時都是語焉不詳的含混帶過的。此次公告中也談到“逐步推進制度創新,以便為創業板市場建設積累經驗。更是充分說明了誰也沒有“分步走”和“過渡”成功的把握。 事實上我們可以得出清晰的結論:“股權分置”的中小企業板市場一旦開設,反而更難于建立全流通的創業板市場了。深圳市場建立“全流通”的創業板就更加是遙遙無期的事情了。因為一個簡單的事實,如果“股權分置”的中小企業板將來很容易就能過渡到全流通的創業板市場,那么現在滬深A股市場的一些中小盤股票的全流通改造問題就一定是非常容易解決的!但是誰能告訴我怎么解決現在A股市場的中小盤股的全流通改造問題呢?容易嗎? 而且如果從一開始不是全流通結構的股票,以后再將“股權分置”的兩種股票合并搞全流通改造,都將是極其困難的,當前的A股現狀就已經說明了問題。所以如果中小企業板設立是第一步,恰恰這一步阻礙了第二步“建立全流通創業板”的邁出。這一判斷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得到驗證。 問:有學者說“開設中小企業板”是建立多層次股票市場的重要舉措,也是遵循國務院九條意見的指引。還有學者認為兩條腿走路總比一條腿走路要好的多! 張衛星:今年國務院公布的《九條指導意見》中大量篇幅談到我國要建立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對于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的建設次序,恐怕正確的步驟應該是先建立柜臺交易(OTC)后建立地方區域市場,再建立全國性市場。 打個比方,我國從封建社會舊的科舉制度要過渡、要借鑒現代西方社會教育體系。已知西方現代教育體系由小學、中學、大學這樣一個多層次的教育體系構成。恐怕誰也不能否認正確的步驟是先建立小學、再建立中學,而后再建立大學這樣一個步驟。而且每一層次的學校數量,隨著層次的降低,數量幾何級數的擴大。如果我們只致力于建立大學這個層次,這種思維模式怎么看怎么是過去封建社會建立“翰林院”的思維模式。 而只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創業板市場”或“中小企業板”的設想。只要想一想我們國家只建立一所重點中學,通過這樣一所重點中學來解決我們國家的社會中級教育問題行不行就足夠了。中國現在缺乏的是整個低層與中層的股票市場,即中國還沒有一家真正的股票市場的小學和中學。是先建小學還是先建中學并不是主要問題,但一定要在全國范圍內快速建立起來多家區域市場(可由產權交易所改建)。要普及、要降低門檻、要讓全國范圍內的中小企業都有方便的股權融資渠道。 至于“開設中小企業板”與《國務院九條意見》的關系。我們要注意到《九條意見》中明確提到“積極穩妥的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我們再看看中小企業板的設立,還是“穿新鞋走老路”,依然搞的是“股權分置”的新股發行,很顯然開設中小企業板是在“積極制造股權分置問題”,這絕對是與《國務院九條意見》相悖的。 至于兩條腿走路的說法,我們已經看到了那一條腿是有殘疾,為什么還要再造一條殘疾的腿呢?兩條殘疾的腿就能走好路嗎?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