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到海外上市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09日 16:16 《中國科技財富》雜志 | ||||||||||
作者:陳越 春暖花開的四月,卻是海爾集團借殼海爾中建在香港上市開花結果的時節。4月6日,海爾集團發布公告稱,其將以反向收購方式,由海爾中建收購海爾集團的洗衣機業務和移動手機業務。為收購上述資產,海爾中建將向海爾集團定向增發合計14.53億港元的新股和可轉債,并支付5000萬港元現金。收購完成后,海爾集團將成為海爾中建的控股股東,海爾中
回望2003年,中國企業開始在海外資本市場上揚眉吐氣。這一年,國際資本市場上的主流基金第一次進入中國股票;年底,攜程網成為3年多以來第一家登陸納斯達克的中國概念股,其股票在紐約的首個交易日漲幅即超過50%;緊隨其后的中國人壽作為中國內地首家在美國和香港兩地同時上市的金融企業,以2003年全球最大的IPO(首次公開發行募股)項目的形象,使全球資本市場為之震動。這一切,為中國企業再一次的海外上市熱潮奏響了進行曲。 進入2004年的春天,更多尋求發展的中國企業渴望借助海外資本市場這塊沃土汲取養分、萌芽生長。然而年初中芯國際在紐約和香港兩市一上市就跌破發行價的表現又令中國企業充滿了疑慮,海外上市熱潮這么快就結束了么?本來蠢蠢欲動的企業家們在對資金的渴求和市場的迷惑中猶疑不前。 其實,2004年,無論從政府的支持力度還是海外資本市場對中國的態度,對于期望融資發展的企業都是相當樂觀的。擴大利用境外資源是2004年我國商務工作的重要內容,實現這一內容的海外上市融資渠道得到了政府的充分認可和支持。此外,中國企業在海外資本市場表現良好,使得除了美國和香港這兩個大家最熟悉的海外融資市場之外,新加坡、加拿大、英國等地的資本市場也紛紛表示將努力吸引中國優質的國企和民營企業在其上市。在中國企業看重境外資本市場運作規范、資金充足、與國際接軌的同時,海外資本市場也將中國眾多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看成一塊美味的蛋糕而競相爭之。由此,中國企業境外上市天時地利已皆備。 作為上市的主體,企業當仁不讓的成為“人和”的決定因素。而目前最現實的問題就是很多尋求發展的企業想要把握這個時機卻不知從何下手。浙江東山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斯女士對此深有體會:“我們公司自從有上市融資這一想法以來,已經咨詢過不少相關的中介機構,可是由于對海外上市了解不足,來來回回雖然已經交了很多咨詢費用,卻仍然沒有什么頭緒,我們究竟適不適合在海外上市?怎么操作呢?”有和斯女士同樣疑問的企業家絕對不在少數。其實,要真正決定海外上市并一路順利進行下去,為什么要海外上市,在何處上市,都是企業首先要明確的問題。確定自身的需求與目標,再和中介機構進行具體化細節化的合作,如何上市的問題就變得容易解決了。 審視自身,為什么要赴海外上市 提到上市,大多數人腦海里最先浮現出的便是“圈錢”,加拿大聯邦國際金融公司董事長王普旭對此更是一針見血:“圈錢,是為了二次圈錢。”如果說圈錢這個詞容易讓人有投機的聯想,那么用“籌集企業發展所必需的資金”這一說法來詮釋企業上市的首要目的就更為平和而準確。對于國內諸多有產品有實力但卻缺乏把企業做大做強的資金而尋求出路的企業,尤以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民營企業為多,融資是一個長期以來的難題。加上國內的資本市場容量有限,創業板千呼萬喚遲遲不出,企業家將目光投向國際市場是理所當然。同時,國際資本市場發展成熟,資金供給充足,相關法制成熟,監管完善,手續相對便捷,并且各交易所勇于創新,適應市場的要求開發出針對不同企業不同要求的上市相關產品。這一切,使得海外的資本市場更適合企業的融資要求。 再者,海外上市給公司帶來的遠不止資金這么簡單。我國大型國企海外上市過程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推動作用已經顯現。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境外資本市場歡迎我們去海外上市,但是成熟市場對上市企業的要求也更高。上市過程就是促使企業改革的過程,通過海外上市接受更高層次投資者和更規范的國際市場監督,對企業自身治理結構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僅從信息披露這一層面來看,國外資本市場對企業上市以后持續的信息披露要求比較高,上市是融資的開始而非結束,按時真實的披露信息,維持與監管機構和投資者長期良好的關系對于企業的再次融資從而實現長期發展非常重要。眾多有實力的國際投資者完全有理由將一個上市融到資金后便無聲無息的企業摒棄于自己的投資組合之外。要想使上市成為一個持續的融資渠道,公司對自身管理和資金運用乃至發展規劃的要求必然要提高一個檔次。 今年初在新加坡上市的天圜營養集團的CEO明德泉先生以其親身體驗告訴我們,海外上市除了融資之外還能帶給企業方方面面的好處。首先,在成熟規范的國外證券市場上市所需的信息高度披露對企業本身是一種促進。明先生說:“我們在海外上市,可以學到很多國際上先進的管理理念,借鑒成功的企業運作戰略,對企業的管理層來說,這個比去北大清華上課要直觀的多,也有效得多。” 明先生更有感觸的是,海外上市對公司和產品品牌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有著不可低估的宣傳作用:“我們企業上市后,短時間內,來自泰國、馬來西亞的商業伙伴就已相繼來尋求合作,如果我們在國內,即使能夠上市,也很難得到如此豐富的國際合作資源。”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明先生強調,“我們可以通過吸引高質量的投資者來提高企業本身的信譽度。上市不久,摩根斯坦利等國際知名的投資者就持有了我們的股票,這將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關注我們的股票,也會有更多生意上的伙伴對我們產生興趣。”對于一個發展中的企業來講,如此自身管理戰略的進步、國際知名度的提升和來自各方面的合作機會完全有可能成為促進企業走向長期大規模發展的契機。 然而并非所有的企業都適合上市,企業的核心業務是決定性的因素。一位長期從事企業海外上市的投行專業人士舉了一個相當有代表性的例子:曾經有個專做戒毒藥物的企業,產品銷量非常好,公司并不缺乏發展資金,因此沒有迫切的上市融資需求,然而公司老總認為上市可以擴大知名度,并且有更多的資金總不是壞事,于是找到投行要求代理。然而經過分析,該企業上市的“賣點”非常不易掌握。戒毒藥物作為有嚴格生產和銷售控制的產品,宣傳對其銷售并無很大好處,相反,對療效的鼓吹反而會引起對毒品這一敏感話題的爭論。一方面弱化毒品的危害會引起反毒人士的攻擊,另一方面藥品效果越好則長期市場越小,對投資者來說,這類公司是缺乏長期發展能力和投資價值的。因此,該企業上市不具備可行性,并且也沒有必要。可見,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該盲目的去趕海外上市的潮流。充分了解自身的特質和需要,才可以找到企業長期發展的靈藥。 揚長避短,選擇哪個市場上市 經過對企業自身現狀和發展前景的分析,確定了海外上市是公司下一步發展的適宜之策,則應該細觀紛繁的眾多海外資本市場,從而選擇最為適合公司的地點上市。 2004年中國股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吸引了全球眾多資本市場的目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看到了中國企業發展的潛力,世界各地的資本市場也爭先對中國企業敞開了歡迎之門。想去海外上市卻面對眾多自己不了解的市場,用“亂花漸欲迷人眼”來形容企業家們此刻的感受一點兒也不為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不同國家的資本市場都適合哪些需求的企業上市。 香港資本市場 優點: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強,對中國企業認知度好 缺點:上市費用高,殼成本高昂并且不是凈殼 部分內地企業在港IPO認購表現 由于地域、語言、市場推廣的實踐的關系,香港成為離大陸最近的優質融資地,也是長久以來企業尋求海外上市的首選之地。截至2003年12月底,共有92家中國企業以H股的形式在香港上市,其中64家在主版,28家在創業板。另有75家中國公司以紅籌方式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而同期以N股形式在紐約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僅有12家。 去年內地企業的表現更增加了公眾對其的關注程度。2003年,恒生國企指數由年初的1990點勁升到年底超過5000點,全年內地企業股票成交量達10615億港元,占整個香港市場的46%。在2003年香港聯交所新上市的72家企業中,有16家是H股公司,上市集資額達402億元港幣,占72家企業總集資額的70%。 香港的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認知度比較高,再加上香港擁有全球最為活躍的二級市場炒家,并且這一特點長久以來已經恰到好處的融入香港的證券市場,不為投資者所排斥,使得香港的資本市場擁有很好的流動性。通常優質的中國企業在香港市場的流動性都很令人滿意。 通常情況下,在香港IPO整個過程需要7個月左右,但由于過去一些民營企業的不規范操作(如歐亞農業、格林科爾等),聯交所加強了審批的謹慎度。同時有太多的中國企業申報香港上市,大大延長了時間并且降低了成功率。在香港首次上市費為主板15-65萬港元,創業板10-20萬港元,加上保薦人、包銷商的傭金和相關財務法律和宣傳推介專業費用,總體超過1000萬港元。 但若是反向收購,則香港的殼成本較高,主板約5000萬港幣,創業板約2000-3000萬港幣。而且資產注入較為困難,并且需要注意避免殼公司的債權債務糾紛。總體來看,在香港上市雖然有地理優勢,但成本相對較高。 值得提醒的是,香港聯交所出臺的《有關首次上市準則及持續上市責任的上市規則修訂建議咨詢意見總結》3月31日正式生效。其中明顯的改變就是對市值達到20億港幣的公司申請上市免除了連續三年盈利記錄的要求,并且對于市值40億港幣以上的公司,如果滿足最近一個財政年度收益至少5億港幣,股東至少1000名,董事及管理層至少三年令人信服的行業經驗和最近一個經審計的財政年度中管理層維持不變這些附加要求,則可能豁免三個年度的營業紀錄。這些規則的修訂無一不反映出港交所在不犧牲投資者利益,又能滿足其他要求的條件下,愿意讓更多的公司有一個融資的機會。這對資金密集型企業如高科技、加工制造業、醫藥、航空以及一些投資回報期長的企業上市有很大幫助,顯示出聯交所對市場要求的尊重,亦是大勢所趨。 香港交易所2003年市場摘要以及納斯達克的中國公司表現 美國資本市場 優點:資金充足,流動性好,殼成本低且是凈殼 缺點:IPO費用昂貴,文化背景差異大造成中國企業市場認知度較低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擁有其他市場所不能比擬的資金容量和流通量,其發展的階段也決定了它擁有最強的資本運作能力,主要體現在市場的融資能力和變現能力,同時股價變化更為活躍。過去,在美國的中國公司流動性比較差,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許多美國的投資者認為中國股票非常值得投資,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也使得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的股票變得搶手。因為以美元標識的中國股票,即使業績沒有增長,其體現在美國的業績也會因為人民幣的升值而產生溢價。因此,在過去的3個月內,在美國市值大于50000萬美金的34家中國上市企業流動性相對較好,表現非常活躍,周平均交易量超過10萬股。 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有兩個選擇,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股票交易中心。設立于1818年的紐約證券交易所是美國最大的有組織管理的證券市場,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的股票超過3200支,包括大部分歷史悠久的財富500強企業,如IBM、GM等,其主要指數為道瓊斯工業指數。紐交所主要面向發展成熟、有良好業績的大型企業,因此上市門檻相對較高。而被大家稱為“21世紀的證券市場”的納斯達克,相對門檻較低,因而具有更好的市場適應性和更為多元化的參與者結構。在納斯達克發行的外國公司股票數量已超過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美國證券交易所的總和,成為外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的主要場所,也是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的主要目的地。 對于公眾較為熟悉的納斯達克市場,也有些概念需要澄清。納斯達克已經越來越不適合被看作美國的二板市場。就其上市公司的規模和交易量來說,相當一部分已經超過紐交所,全球最大的生物技術公司AMGEN,全球最大的礦業公司ANGLO AMERICAN,全球最大的新聞機構REUTERS以及大家耳熟能詳的微軟、雅虎、星巴克咖啡等等,無論公司規模還是交易量都優于紐交所。此外,納斯達克也并非像大家長期以來認同的那樣,是以高科技行業為主。納斯達克中國董事總經理黃華國先生說,納斯達克市場上有超過50%是傳統行業公司,在過去5年中增長體現于消費品、金融和公用事業等更多的行業中。因此,納斯達克是成長性公司的家園。 在美國,IPO(首次公開發行),RTO(反向收購)及ADR(美國存托憑證)都是常見的上市方法,但是,在美國IPO整個程序性過程加上前期談判和路演大致為1年,且成本較為昂貴,平均費用大約150萬美金。加上目前進入到中國的美國投資銀行是美林、摩根斯坦利這樣的第一梯隊成員,一般中等規模的中國企業很難通過其對企業的規模篩選要求。因此,對很多尋求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來說,IPO并不是最優的選擇。 與IPO更為經濟和便捷的反向收購是中小企業在美國上市的一條捷徑。在美國,殼資源的價格非常便宜,一般僅20-40萬美金,同時由于美國殼資源零資產零負債的特性,不會在法律或債務債券方面引起糾紛。目前在美國的中國熱,也使得通過反向收購上市企業的私募融資較為容易。如山東龍鳳集團、僑興電話均在反向收購取得上市地位后成功的獲得了融資。行業方面,目前在美國,中國的汽車、房地產、基建、網絡、礦產和環保企業普遍受到投資者關注。 新加坡資本市場 優點:二板門檻低,上市成本較小,上市周期短,語言和文化差異小 缺點:規模相對較小,國內企業對其市場缺乏了解 在新加坡首次公開招股的中國企業 相對美國香港這兩大市場,新加坡資本市場去年以來也一改國人對其市場小,資金少的印象。截止到今年3月,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外國公司有135家,占總上市公司數量的24%,高于香港交易所17%的外國公司比例。新加坡市場的上市公司以制造業和高科技企業為多,尤其是在新上市的外國企業中,制造業比重超過50%。2003年到今年第一季度,新加坡市場的兩個指數-“海峽時報指數”和“新加坡自動報價股市指數”表現都優于恒生指數和香港創業板指數。 其實,論地域和語言,新加坡的認知優勢不亞于香港,其資本市場容量以及交易活躍度也并不像大家一向認為的那么低。新加坡證券交易所助理副總裁林梅女士以換手率這一相對數值概念來解讀市場交易的活躍性。新加坡交易市場的總市值是香港市場的1/3,因此,雖然其交易值只及香港市場的1/2,但以1/3的市場容量完成1/2的交易量,在事實上新加坡市場的活躍度反而高于香港。尤其在新加坡市場上,中國企業的換手率遠高于新加坡當地企業的換手率,可知中國公司在新加坡證券市場上的流通性是相當好的。 相比美國與香港資本市場,新加坡市場對中國尋求發展的民營企業更為“友好”。僅去年下半年到今年3月底,中國企業在新加坡上市的就有20家,其中很多都是中國的民營企業。新加坡的二板市場和主板市場之間沒有分明的界限,在二板市場(即新加坡自動報價股市)上表現良好,滿足主板要求則兩年后就可以升入主板。更為誘惑的是新加坡的主板和二板標準都相對較低,相當扶植有潛力的成長性企業。 新加坡交易所二級市場的配股和增發也很活躍。新加坡市場規則相對制定比較寬松,企業上市6個月內如果有再融資需求,可以和交易所溝通后進行融資。二次融資不但費用更低而且周期也短,許多企業上市后的再融資成功募集到比首次上市更多的資金。如去年5月在新上市的鴻國國際,9月就在市場上成功的二次募得資金。 從時間周期來看,新加坡上市的周期短于美國和香港,一般6個月就可以完成IPO的全部過程,融資費用也相對較低,首次上市費大約在600萬人民幣左右。二級市場融資時間只要2-4周,費用也更為低廉。因此,在新加坡上市是尋求發展的中國民營企業一個經濟的選擇。 面對業內人士“未來數年,中國將有上千家企業赴海外上市”的預言,更多的海外資本市場想要爭得中國這個大市場。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最近宣布在中國香港特區設立亞太辦事處,以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到倫交所上市。同時,倫交所還分別和上海證交所和深圳證交所簽訂了合作協議,在重點吸引大型國企的同時還樂于吸引中國的大中型民營企業。 此外,加拿大的二板市場(TSXV)也不甘人后,以“具有對外國項目集資的傳統,上市成本較低,獨特的創業資本庫(CPC)上市方式,打入北美市場的良好通道”為賣點,吸引中國企業家。加拿大聯邦國際金融公司董事長稱,加拿大TSXV最適合資源類的中國企業在其上市,同時歡迎一切具有極佳的發展潛力并處于業績上升軌道的中國民營企業。 享受專業服務,讓我們海外上市去 當企業明確了自身的定位,并確定了適合自己上市的地點,下一步的事情就變得相對簡單了,具體的上市過程將會有專業人士助一臂之力。在保薦人的挑選方面,過往的業績是非常重要的,投行的規模也能給你相關的提示。老牌知名的投資銀行運作成熟,各環節操作規范,在節省時間和相關成本方面非常有經驗。因此,盡管其本身費用不菲,但從全局來看是值得的。 一個完善的律師及上市審計團隊是上市必備的關鍵。律師將會協助企業進行盡職調查,審閱公司組織架構,審閱上市招股書及草擬其中部分內容,協助回答證交所有關公司上市法律問題以及其他如上市前引入策略投資者,員工認股權等相關法律問題。上市申報會計師則將對企業相關財務報表全面審計以符合上市要求,協助企業確定盈利及現金流量預測備忘錄的主要內容并提供意見,協助審閱招股書中有關財務資料,審閱公司的債務狀況標記協助制定債務聲明,審閱公司經調整后的有形資產凈值表,與其他中介機構合作提供適當的重組方案等。 對于上市中需要牽涉到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評估,專業的資產評估顧問公司會幫助企業進行相關的物業估值、機器估值、技術估值和商標估值。尤其是像電影公司這類無形資產占有相當重要價值的公司,科學恰當的估值對于上市的成功與否更為重要。 完成了上述的一切準備和前期工作,企業的海外上市工作已是萬事皆備,亦不缺東風。為了資金問題苦惱多年的中國企業終于找到了一條既能擴大自己的國際融資渠道,又可以提高自身在全球市場的知名度的海外上市之路。把握目前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企業的青睞,我們似乎聽到民營企業家們充滿喜悅和信心的彼此招呼:2004年,讓我們海外上市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