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交易所推中小企業板為何“只聞樓梯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09日 07:16 解放日報 | ||||||||||
一直以來,關于深圳中小企業板的消息不斷。 早在去年年底,市場就開始盛傳中小企業板將在今年推出。進入2004年,消息進一步明朗,期間有關中小企業板4月中旬鐵定亮相、“五一”長假后肯定出臺的說法不絕于耳。有關高層也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深圳中小企業板將“很快推出”,“指日可待”。盡管沒有點明時間,但是字里行間都傳遞了企業板出臺在即的訊號。
然而,變數總在不經意間發生。最新的消息顯示,中小企業板已經被“暫時推遲”。無論確實與否,有一點是有目共睹的,眼下“中國的納斯達克”仍無落實跡象。是考驗市場耐心,還是高層另有顧慮?其中緣由頗費思量。 無出臺跡象 日前證監會一位知情人士證實,與原規劃相比,中小企業板確實已被推遲。根據以前計劃,深圳中小企業板最早會在今年4月中旬推出,但目前還沒有出臺跡象。 記得在今年年初,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到:“2004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設立中小盤股板塊”;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也不止一次表示,中小企業板將會很快推出。而另一位力推深圳中小企業板的代表人物———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更是多次公開表態:中小企業板的推出指日可待,并且相信它將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 不僅高層表態如是,深圳方面對此也是充滿期待。正如業內人士評價的那樣:在深圳推出中小企業板,不僅可以使深交所擺脫3年未發新股的尷尬境地,保持深圳證券市場的地位,而且還可以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與此同時,中小企業板推出的時機也已成熟。目前我國注冊的中小企業超過1000萬家,其數量占全部企業的90%以上;產值占整個工業產值的60%,出口量占到總出口量的50%。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但同時,我們也看到,融資渠道不暢已經成為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瓶頸。因此,開設中小企業板,是為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問題另辟蹊徑。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推出中小企業板都應該是“好事”一樁。但是,它偏偏在誕生前夜擱淺了。 交易所博弈 至于推遲的原因,目前比較多的說法是,監管部門正在通盤考慮深市發行新股可能會對香港創業板產生沖擊。此外,也是顧及到上交所的利益。 這樣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赴港上市,最大的好處就是時間成本低。按照過去經驗,在內地上市一般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而在香港只需要8個月到1年。但是內地上市的優勢也很明顯,不僅市盈率高,發行成本也低,這對本來資金就不甚寬裕的中小企業是很有吸引力的。這樣一來,勢必會分流香港股市的部分上市資源。如今內地股已經成為香港市場的主力軍,截至今年2月底, 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有264家,占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的25%;以市值計,占香港證券總市值的31%;再以2003年1月至2004年2月底間計算,內地企業的成交額已經占到港市總成交額近一半。因而,對香港聯交所的影響恐怕不小。 對上交所的影響也是可以預見的。按照擬定的發行辦法,流通股本在5000萬以下的,將到深交所上市。對上交所來說,這無疑意味著“吃獨食”時代的告結。較之香港聯交所,這個影響將更為直接。有觀察人士說,從表面 上看,這是交易所間的利益博弈,但是隱藏在背后的是城市乃至區域之間對金融資源的爭奪。 當然,這種擔心也可能是多余的。據統計,目前符合中小企業板上市條件的企業已經達到了1200多家,如此豐富的上市資源是任何海外市場都無法比擬的。正如香港聯交所傳訊部主管羅文慧所言,現在內地需要籌資的企業非常多,不是一兩個市場就可以做完的。從這個角度看,深交所企業板一旦出爐,不能說是搶了誰的“飯碗”。而從市場規律來說,也是有競爭才能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 市場顧慮 面對中小企業板這種“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狀況,和深交所一樣著急的,還有投資者。當前我國證券市場仍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導,對他們來說,這同樣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而來自市場的出臺消息也顯示,多方資金已經集聚,目標對準中小企業板。 這正是管理層所忌憚的。成思危回憶說,2001年創業板的流產正是因為高層出于對市場過度投機的顧慮。中小企業板盤面小、業績好、成長性高的特性,決定了其極易被人操縱,由此帶來巨大市場風險。而近期隨著中小企業板的出臺消息愈傳愈烈,滬深兩市中的小盤股已經出現了過度炒作的跡象。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層不可避免地擔心,中小企業板會不會成為1996年科技股的翻版。因此,也就將中小企業板的推出時間再度往后延遲。 走勢懸疑 至于延遲到什么時候,有人認為,可能到“十一”,也可能要到明年。此前一直有消息稱,國務院已經批準深交所關于設立中小企業板的申請。如果這個消息屬實,那么可以說,中小企業板推出已成定局,現在只是時間的問題。不過一直縈繞在人們心頭的一個問題是:現在主板市場還有那么多問題沒有解決,作為二板“前身”的中小企業板能真正發展起來嗎?再從全球范圍看,共有19家二板市場,但是近年來,跌幅均在75%以上。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想辦好中小企業板,也著實讓人捏把汗。 對此,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劉鴻儒坦言,從一段特定時期來看,創業板市場確實有一定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但決不能簡單認為創業板市場必然導致泡沫,在資本市場中,不管主板還是創業板,出現波動是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 但進入2003年,全球各主要創業板都進入了穩步的增長期,其它如丹麥、瑞典及新西蘭等國也都在積極創建創業板。從最近幾年海外的經驗看,各國創業板的建設,發達了資本市場,完善了資本市場的功能,有效地促進了各國經濟的發展。因此,對海外創業板市場在快速發展中出現的波折,要客觀全面看待。 那么,一旦深市的中小企業板設立,是不是也意味著其主板的500多家上市公司也將并入滬市呢?按照“滬市做主板,深市做二板”的說法,不排除會有這樣的可能。當然,現在這還是待解之謎。 本報記者支玲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