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金鷹收購新百 > 正文
 
金鷹運籌帷幄挾強悍之勢9次舉牌南京新百謎局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27日 08:16 《財經時報》

  來勢洶洶的“金鷹國際”在“南京新百(資訊 行情 論壇)”的競購中占盡先機,但難題隨之而來:其收購的流通股如何處理?有關部門如何監管?

  一、9次舉牌

  國有股權收購、競購、產權交易市場掛牌,二級市場舉牌、MBO、反收購……統統合
全國偶像歌手大賽 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
體驗財富之旅贏大獎! 競價排名火爆大促銷!
在一起,你見過這樣一個聚集當前并購市場主要元素的故事嗎?

  但是,2004年4月8日,全部的精彩戛然而止。這個故事被綴以一個乏味的結局:主角還未登場,懸念就已揭曉。

  挾前后9次二級市場舉牌收購的強悍之勢,南京金鷹國際集團公司(下稱“金鷹國際”)戰勝眾多競購者,從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控股公司(下稱“南京國資”)手中,接過南京新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新百集團”)整體國有產權。

  “新百集團”成立于2002年6月20日,旗下包括南京市商貿局下屬的7家商貿企業(后有2家企業脫離出去),資產歸“南京國資”所有,但委托上市公司南京新街口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600682,南京新百)管理,“新百集團”的董事長、總經理由“南京新百”董事長李三寧擔任,監事會主席則是“南京新百”黨委書記。

  但真正把“新百集團”與“南京新百”拴在一起的,并非這層關系,而是南京市政府制定的“1+X”改制方案:“南京新百”國有股(“1”)與“新百集團”下屬企業(“X”)進行捆綁轉讓,后者有了歸屬之后,再轉讓前者。因此,獲得“新百集團”,意味著“南京新百”的國有股權也將落入“金鷹國際”手中──這才是一眾競購者的真正目的。

  “南京新百”1993年上市,它不僅是南京市第一家上市公司,還是南京零售業的龍頭之一,這家地處南京繁華商業區的公司,年銷售額已突破20億元,近幾年凈利潤都穩定在5000萬元以上,在去年全國零售百強企業中,位列第35位。

  對競購者來說,入主“南京新百”,不僅將獲得一個絕好的融資平臺,還將會取得一個進入南京乃至江蘇零售市場的鑰匙。

  2003年6月12日,“南京新百”第一大股東將所持5638萬股國有股份(占總股本的24.49%),放在南京市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當時參與競購的,不僅有蘇寧集團這樣的土著大腕,還有新疆德隆、上海復星等高手,“金鷹國際”彼時亦忝列其中。

  美籍華人王恒一手設立的“金鷹國際”,1998年曾被外經貿部評為“中國外資企業500強”,它是南京首家批準成立的大型多元化外資企業集團,下有房地產、購物、高科技、汽車營銷等專業集團,擁有華東最知名的連鎖品牌,它總資產30億元,年營業額從1996年的2.3億元飆升至2003年的15億元,平均年增長率達30%。但是這一回,由于長期是與“南京新百”同處于一個商業區的零售企業,二者一直相互較勁,“金鷹國際”的收購前景并不被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掛牌轉讓四天之后,也就是在6月16日,一觸即發的競爭收購被中國證監會叫停,理由是此次掛牌不符合“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轉讓必須遵循法律規定,在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場所進行”的要求。

  此后的一切,似乎都在“金鷹國際”的運籌帷幄之中。

  在“南京新百”2003年中報中,一位名叫肖鋼的自然人股東突然出現,在此前的半年中,他悄然吸貨,最終持有260.18萬股流通股(占總股本的1.13%),不僅成為第一大流通股股東,還在前十大股東中名列第三。

  而肖鋼的身份,正是“金鷹國際”的財務副總監。“金鷹國際”隨后表示,肖的收購,純屬個人投資行為。但是細一想,收購“南京新百”這樣的重大戰略舉動,“金鷹國際”此前應有較長時間的醞釀決策,作為財務副總監,肖鋼絕不可能毫不知情。

  2003年6月30日之前,“南京新百”股價最高曾至7.13元,而至2004年4月20日,其股價報收9.30元,以此計算,肖鋼的投資回報率最少也在30%以上。遑論借公司的戰略而牟取個人私利,在以管理嚴格而著稱的外企,是不可想象的。

  此后,“南京新百”的子公司進行了一次不成功的MBO,“金鷹國際”也加快了收集流通股的步伐。肖鋼之后,它的子公司南京華美聯合營銷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美聯合”)在2003年8月起最先出面,“華美聯合”開始暗中吸籌,至2004年2月6日第一次公開舉牌,先后買入1153萬股“南京新百”股票,占總股本的5%。

  2004年2月17日,“金鷹國際”的另一子公司南京金鷹國際購物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金鷹購物”)露面,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4次舉牌,最終獲得5.25%的股權。

  隨后,收集流通股的接力棒傳到“金鷹國際”另一子公司金鷹申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金鷹申”)手中,自3月12日起的半個月里,“金鷹申”4次舉牌,持有4.96%的股權。

  至此,即使不計算肖鋼所持股權,“金鷹國際”旗下三家公司已合計持有15.22%的“南京新百”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

  再加上“新百集團”已歸其所有,“南京新百”國有股權轉讓,事實上雖然還沒有實質行動,“金鷹國際”志在必得的態勢,讓人們雖然沒猜中開頭,卻能猜中結局。

  二、強行舉牌為哪般

  在國外,舉牌是收購上市公司的一種重要手段,中國資本市場由于股權割裂,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無國家股、無法人股、無外資股,為這類上市公司股權分散,沒有具備特別優勢的大股東,收購者只通過二級市場,就能以較小的成本達到控股的目的,同時收購的股份在鎖定6個月后又可以自由流通,容易退出。

  在“南京新百”,國有股、法人股、流通股三者并存,第一大股東“南京國資”持有24.49%,相對于第二大股東的1.30%,長期“一股獨大”。對這樣的公司強行舉牌,高收購成本不可避免。

  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南京新百”每股凈資產為3.79元,若協議受讓“南京國資”所持的國有股,以溢價30%計,所需不過2.78億元。但“金鷹國際”舉牌以來,實際花費至少在3.1億元,所獲為15.22%,而且沒有人參與二級市場競購,F在觀之,“金鷹國際”迎難而上,還是在擺出背水一戰架勢,嚇阻競爭對手。

  競爭對手若想坐穩控股股東,勢必要在二級市場與“金鷹國際”展開真金白銀的較量。可以想見,“南京新百”股票屆時可能會漲到不可思議的價位,此前“金鷹國際”的吸籌成本并不高,即使最終不得已而脫手全部流通股,照樣可賺得盆滿缽溢。

  再看“金鷹國際”安排“華美聯合”、“金鷹購物”和“金鷹申”出場的節奏,先暗后明,先緩后疾,在“新百集團”轉讓之前,每家持股比例都控制在5%附近,環環相扣地舉牌,充分表明競購者可能的狙擊也在其謀劃之中:一來避免在局勢未明的情況下,涉入過深,導致自身騎虎難下;二是造成一種戰略承諾逐步升級的效果,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形象,從心理上打擊競爭對手。

  對于“南京國資”來說,“金鷹國際”志在必得的舉動也是一種暗示。畢竟股權之爭在傷害相爭雙方的同時,也會拖累上市公司,地方政府也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

  三、不成功的子公司MBO

  在“金鷹國際”志在必得之際,“南京新百”發生了一次不成功的子公司南京東方(資訊 行情 論壇)商城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東方商城”)管理層收購(MBO)事件,這次MBO因何而起,又因何而終,外界至今一直霧里看花。

  成立于2000年的“東方商城”在地理位置上恰好位于“南京新百”與“金鷹國際”之間,二者為該地塊“血拼”一場。它由“南京新百”和另一股東投資1.96億元共同組建,在其后的兩年中,一直虧損,2002年才得24.67萬元微利,可稱為是一塊已經擺脫創業初期風險的資產。

  2003年8月15日,“東方商城”管理層計劃從“南京新百”和另一股東手中收購“東方商城”51.02%的股權,以凈資產做價,收購完成后,“南京新百”的持股比例將由原先的79.67%降至45.73%。

  眾所周知,成功的國有股轉讓,定價幾乎全部高于凈資產,“東方商城”顯然已經觸線,加上MBO的資金來源是管理層自籌10%,其余90%通過信托方式解決。方案一出,市場嘩然。

  從操作上來說,上市公司子公司實施MBO,無需得到財政部、國資委和證監會等有關部門的批準,只要對其擁有國有資產處置權的地方政府批準即可,因此“東方商城”MBO的成功可能性非常大。

  但是,在2003年9月10日,也就是股東大會對MBO方案進行表決之前,在監管部門沒有任何明確表態的情況下,“東方商城”管理層主動撤回MBO方案,F在看來,這種結果極可能是因為遭遇到“南京新百”潛在收購方的強勁阻擊。

  “東方商城”的MBO頗像是反收購戰術中“皇冠上的珍珠”,即當公司遭受敵意收購時,將其有價值的資產出售給特定人,此時的特定人可能是目標企業大股東在外成立的公司,等到危險期過后,再將這些資產買回目標企業。

  但無論誰是潛在收購方,顯然都難以容忍在入主之前,就讓地處寸土寸金區位的“東方商城”旁落,并成為強勁的競爭對手。因此在“南京新百”股東大會召開之前,市場對“東方商城”MBO非議已甚囂塵上,有人在二級市場收集籌碼,也有人征集表決權。

  “南京新百”有關負責人當時表示,公司流通股已相當集中,十個左右大戶手上的籌碼已超過“南京國資”。因此即使MBO方案過會,也未必能獲得通過。

  從時間上看,這個左右盤局的力量,很可能來自“金鷹國際”。

  從2004年2月6日“華美聯合”公開舉牌,到4月8日“新百集團”國有產權歸于“金鷹國際”,“南京新百”的股價不漲反跌,絕大部分時間在9.5元到10.5元之間波動,股票日均換手率不足2%。

  按照常理,這段時間正是跟風盤踴躍之時,股價應該一飛沖天,交投也應非;钴S。這與“南京新百”國有股權掛牌與“東方商城”MBO前后(2003年6月至2003年9月)的走勢形成鮮明對比,其時股價在一個多月里由6.46元漲到了10.77元,期間的日均換手率在6%左右,最高曾接近10%。

  這種鮮明的反差,正印證了外界此前的猜測:在2004年春節后,“南京新百”的流通股就已被高度鎖定,“金鷹國際”僅憑所控制的流通股就已成為實際上的第一大股東,而此番舉牌大戰只不過是使持股人身份由暗變明的過程。

  四、兩大看點

  如果“金鷹國際”如愿從“南京國資”手中獲得24.49%的國有股權,這樣就會形成一種中國資本市場少見的大股東持股結構:國有股+流通股。圍繞流通股的處置,這起沒有懸念的并購將來會有更多的看點。

  ○ 躲避要約收購

  目前對于“金鷹國際”與“南京新百”未來走向的判斷,大都認為“金鷹國際”將因持有39.71%的股權,而觸發要約收購。但事實上,如果“金鷹國際”覺得有必要,要約收購完全可能避免。

  根據規定,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當投資者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的5%時,應按有關規定報告和公告,并在每增加或減少5%時,進行報告或公告;收購人對所持有的被收購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收購行為完成后的6個月內不得轉讓。

  目前,“南京新百”的國有股權轉讓協議并未落實,“金鷹國際”還沒有構成收購行為,完全可以減持流通股至5%左右,從而以持有不足30%的股權而避免要約收購。目前“南京新百”的流通股被高度控盤,加上“新百集團”已落入“金鷹國際”囊中,因此減持行為不會給競爭者以可乘之機。

  再者,“金鷹國際”可以與南京國資管理部門充分協調,在“南京新百”國有股權轉讓的時機上做文章,先以二股東身份介入,待到“金鷹國際”持有的“南京新百”流通股減至5%左右時,再行簽約。

  ○ 大股東炒股如何約束

  大股東自炒公司股票,為市場最為忌諱者。

  “金鷹國際”舉牌收購“南京新百”,盡管其現時并未影響后者的經營,但市場對這種惡炒已有非議。一旦“金鷹國際”如愿成為第一大股東,并對“南京新百”的經營握有絕對影響,無論何時拋售其所持的流通股,都會引起市場更大的爭議。

  對于大股東所持流通股的買賣,《證券法》規定:(本案例中的“金鷹國際”)所持有的股票在買入后6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后6個月內又買入,由此所得收益歸上市公司(本案例中的“南京新百”)所有。

  目前,約束大股東買賣上市公司股票的法律規定只有這么一條,而買賣與炒作之間,其實是無法準確判定的。

  這就形成了一個難題,即在“金鷹國際”成為“南京新百”大股東之后,對于其所持15.22%的流通股如何處理?有關部門又如何進行有效監管,防止其借內部人控制而拋售流通股牟利?——更微妙的是,“金鷹國際”早在2003年初,就已經開始建倉“南京新百”流通股,從自然人肖鋼到旗下三家公司,都牽涉了進來。既然在爭購階段都能精心布局,那么,一旦“金鷹國際”真正入主“南京新百”,對其二級市場行為的監管確實要費一番思忖了。

  五、對比:市場和政府行為的不同結局

  “金鷹國際”并購“南京新百”,與同期發生在上海的“第一百貨(資訊 行情 論壇)”(600631)并購“華聯商廈(資訊 行情 論壇)”(600632)有諸多相同之處:都是國有資產退出,都是商業系統的行業整合,整合對象都在同一個城市,并購對象的效益基本相近。但是,二者采取了不同的方式,由此帶來的結果也迥然相異。

  “南京新百”一直堅持進行市場化操作,無論是被主管部門在交易市場上掛牌,還是子公司MBO,乃至最后被舉牌收購,“南京新百”在解決國有股權流動問題上,都相對透明。而“第一百貨”與“華聯商廈”的并購,政府主導推動的跡象非常明顯。

  但在時間的跨度上,市場化行為反而比政府主導要短。自2003年6月12日“南京新百”國有股掛牌交易出臺,到2004年4月8日并購大局初定,歷時9個月。而“第一百貨”收購“華聯商廈”可以說醞釀于2003年4月25日的“百聯集團”組建,合并方案制訂于2004年4月8日,前后時間約為12個月。

  從并購成本上來看,“金鷹國際”完全從市場吸籌,推高股價的同時也提高了收購成本。而“華聯商廈”的股東只能面臨兩個選擇:一是非流通股東接受按凈資產溢價率為零的價格進行股權轉讓,流通股接受7.74元的價格,比停牌時的價格9.53元低18.78%;二是將“華聯商廈”股票轉換成“第一百貨”的股票。

  但在資本市場的天平上,收購方的付出對應著的,卻是股東的利益。在“金鷹國際”舉牌的過程中,“南京新百”股票價格節節攀升,原股東無疑是受益者之一。而對于“華聯商廈”的股東來說,目前非流通股轉讓一般的溢價率在20%~30%,接受“第一百貨”開出的零溢價收購,意味著非流通股股東將會有20%~30%的轉讓溢價損失,而流通股東則要接受18.78%的轉讓折價。(財經時報 記者呂愛兵 冀書鵬 姚文祥)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金鷹新聞 全部南京新百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