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圖國內霸主的地位 中國重汽展開大噸位競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11日 10:48 《財經時報》 | |||||||||
這兩年是中國重汽市場混戰之前最后的發展良機 本報記者 鄭重 謝姝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重汽集團”)董事長馬純濟上周又收到一份邀請函:中央下來調研國企重組的工作人員到濟南考察,請他介紹使重汽集團起死回生的經驗。
這位前濟南市副市長、現濟南市市委副書記向《財經時報》闡述了重汽集團的重組思路:“重汽重組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著眼于未來發展的套餐方案,不僅有起死回生的經營善法,還包含了買殼上市、海外上市等諸多資本策略,更埋下了合資沃爾沃、換血斯太爾技術等多處直接沖擊產業格局的伏筆。 徐圖國內霸主地位 “重組小鴨電器,進入資本市場,對重汽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馬純濟說。 最近,重汽集團擴張腳步走得緊鑼密鼓:重汽集團在2004年2月完成重組ST小鴨(000951,更名為“中國重汽”),實現旗下主產業卡車公司的買殼上市,開始擁有第一個資本市場融資平臺;3月11日,濰柴動力(2338,HK)在H股上市,融資額達14億元人民幣;卡車公司的定向增發,已進入證監會的試點考察階段;3月底,重汽集團與沃爾沃合資生產的第一輛重卡下線,沃爾沃卡車開始落地中國;重汽集團與沃爾沃、一汽合資生產用于重卡的沃爾沃發動機,在濟南的生產基地也即將破土動工。 重汽集團的產銷,目前在國內的重型載重汽車市場占第三位。與前兩位的一汽和東風相比差距較大,但他們的產品在15噸級以下居多,15噸以上的產品重汽集團占有市場優勢。瞅準重汽市場井噴之前的空檔,2010年以前,重汽集團要奪取國內第一重汽生產商的市場份額,躋身國際重汽銷量十強企業排行榜。這意味著:在8噸以上的重型汽車銷售領域,目前占全國市場份額9%的重汽集團要超過目前占全國市場份額30%以上的一汽、東風兩大集團;在20噸以上的重型汽車銷售領域,重汽集團要達到年銷量10萬輛的水平。 “今年的3萬輛是個坎。3萬輛是亞洲的洲際水平,5萬輛是國際水平。奔馳、沃爾沃年產量也就是8萬到10萬輛,當我們達到10萬輛時,進入世界前五名都是有可能的。”重汽集團黨委副書記王東輝說。 三年重組的鐵算盤 這一系列動作背后有一個坐標系,是馬純濟2001年“受命于危難之時”即定下的時間表:“一年持平,兩年盈利,三年發展”。 2000年,原中國重汽集團面臨虧損倒閉。在眾多重組方案中,馬純濟提出的思路引起了中央企業重組調查組的重視。當時,馬尚為濟南市主管工業的副市長,曾經在當地幾個瀕臨倒閉的國企重組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重汽集團的重組方案,最后定為山東、陜西、四川三家分立,中國重汽集團下放地方,以濟南汽車公司(濟汽)為基礎,擁有斯太爾發動機的壟斷技術和斯太爾技術及品牌的主要生產資源,但是同時須承擔原中國重汽留下來的70多億元債務。 2001年,馬純濟來到重汽時,這個企業已經停產多日,發不出工資。他上北京出差,向財務公司借款,賬面上只趴著幾百元錢。 為了爭取核銷債務,馬純濟七次叩響最高人民法院的大門,終于要到政策。最高法院對重汽集團啟動司法保護,前后五次,令重汽的債主們偃旗息鼓,不再通過司法程序討債。同時,央行出面將150多家債權人的債務核銷了30億元,加上政策性的破產費用,一共減免了60多億元,只剩下財務公司的20多億元銀行貸款。 背負20億元的債務,重汽集團不能再大舉借債,馬純濟從銀行申請了1.5億元貸款貼息,開始了自救之路。“第一件事就是恢復生產”。 馬純濟在重汽集團廠房里轉悠了很多次,發現這個千瘡百孔的企業里其實藏著很多寶貝。公司里停著幾千輛滯銷的車,有的已經破損不堪,那么多好鋼材白白擱在那里。瞞著工人,他把這些車卸了當鋼材賣,用于維持日常生產。原來位于濟南市區內的廠房,他統統賣掉土地使用權換了現金,僅僅橋箱廠就賣了2億元,生產基地則搬到地價便宜的郊區。有一個廠的地下就是煤山,儲藏量足夠卡車公司用半年。 財務管理上,老國企弊病百出。王東輝舉了個小例子,市場價幾毛錢的氣門芯,過去重汽的采購成本可以花到7元錢。 “以前造2.8萬輛車,要賣到10億元才能持平,因為成本高。光財務費用就要花去六七億元。現在,財務成本只需要1億元。所以我們的價格能降低一點,更具有市場競爭力了。”王東輝說。 營銷環節上,以前重汽集團只有自銷模式,集團養著1000名銷售員,一年只能賣出2000多輛車。營銷模式轉型之后,整車以經代銷為主,集團只設銷售公司,直接面向經銷商和改裝廠。 “3萬輛的銷售目標,要建成5萬輛的營銷網絡。”馬純濟定下這個目標。現在,576家特約經銷商、127家改裝廠、54家4S店、250家維修服務站,每年可承擔3萬輛以上的銷售。 生產車間、總裝廠引進“一線通”計算機系統,進行訂單生產。入庫超過10天沒能銷售出庫的訂單車,均通過轉庫程序進行轉庫,使訂單車資源最大限度地釋放。重汽同時正在嘗試零庫存管理,即集團公司騰出庫房,零部件供貨商租用庫房,并將貨發到此處,整車廠根據訂單到庫房取件,然后再付款。 “如果沒有需要特別采購的特殊配置要求,一般從下訂單到出貨3天就能完成。組裝一輛整車需要9至10分鐘。”重汽集團濟南卡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忠和說。 重汽集團生產2萬輛重型汽車的利潤為3億元左右,利潤率約為1.5%。售價20萬左右的斯太爾車,制造成本約為14萬元。 “今年鋼材漲價,有的特鋼品種一個季度漲了30%。因為鋼材漲價,我們造一輛車要多花3000元成本,3.5萬輛就是1億元。所以,產量上必須上規模。”據產業負責人分析,在平均利潤率攤薄的情況下,重型汽車產量到2萬輛以上才能持平。 與三年前相比,重汽在重型卡車的市場占有率整整提高了一倍。與此相應,2001年1月18日,在原重汽廢墟上誕生的中國重汽,當年實現銷售收入62億元,在連續多年虧損后首次實現持平。2002年,重汽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08.2億元,同比增長109.7%,資產負債率下降到70%左右,實現利稅5.02億元。去年,重汽集團銷出2.6萬輛車,銷售收入達155億元,利稅11億元,純利3億多元。 行業變局在即 剛剛“翻身”的重汽集團,其實已經被業內視為重型汽車的第一集團。20噸以上的重型汽車市場份額中,重汽集團一直占到全國銷量的60%以上,卻為何在產業擴張上走得如此急切? “這兩年是中國重汽市場混戰之前最后的發展良機。”重汽集團組織宣傳部副部長倪桂祥對本報記者說。 通觀整個重汽行業,狼煙四起,外資、民資、國企正忙于圈地:東風與日產、雷諾的合資剛剛搭起股權框架。一汽雖有與沃爾沃合資造重型汽車的意向,畢竟還未開始正式談判,而重汽與沃爾沃建立總裝合資廠已談了9年才終于成功。北汽福田欲引進奔馳重型汽車技術,雙方談判確在秘密進展中。 來自民企的威脅也在日益加大。當年中國重汽下放地方分成山東、四川、陜西三家時,川汽和陜汽帶走了斯太爾技術和品牌,尤其是變速箱的壟斷技術,后來湘火炬(資訊 行情 論壇)(600549)通過購入陜西法士特齒輪廠,以及重慶紅巖陜汽部分股權,在短短半年之內就完成了一定程度的產業整合。湖北三環、春蘭汽車等資本亦投入重型汽車的整車生產,起步雖晚速度卻快。 據統計,目前在重型汽車制造領域,整車廠的行業平均利潤率只在1%-2%,全國市場銷量近三年一直在23萬、24萬、25萬輛徘徊。今年一季度,全國重型汽車銷量同比下滑23.79%。然而,從今年行業形勢來看,各路資本造車勢頭有增無減。由于中國的高速公路、物流運輸、基礎建設、房地產建筑等行業正處在高增長時期,帶動了重型汽車的市場前景被普遍看好。 “步入2004年,重汽將全面實施四大戰略——技術領先戰略、市場區域化戰略、低成本戰略和國際化戰略。在借助兩大上市公司打通國內和國際資本渠道的同時,合資公司華沃的正式運行,重汽財務公司的重組,都為中國重汽的大發展提供了推動力。”馬純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