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集合理財細則已醞釀成熟 保本之說并未體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10日 12:47 新京報 | |||||||||
本應于2月1日開始施行的“券商集合理財”由于細則的缺位而遲遲沒有正式露面。本報記者通過其他渠道獲得了這份被中國證監會機構部視為“已經成熟”了的《細則》。 圍繞“保本”條款博弈 最讓記者驚訝的是,一直以來在傳言的“保本”之說在《細則》中沒有任何體現,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證監會指定披露媒體《上海證券報》在3月29日的報紙上刊登了《要虧先虧我的———券商集合理財欲增保本利器》一文,文中提到,這些證券公司都在圍繞“保本”條款,對自己的集合理財產品進行精心設計,以便在法規許可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凸現證券公司集合理財相對于證券投資基金的優勢。 “圍繞保本的博弈可能是造成細則一月中旬上交證監會領導后一直沒有下文的重要原因。”一位業內人士分析,“上證報的文章中全都是券商的觀點,沒有涉及證監會的任何言論,不能排除券商通過媒體向證監會施壓的可能。” 券商對于“保本”的渴求并不難理解。在國內的許多城市,老百姓排隊等銀行開門購買國內第一只保本基金銀華保本基金的場面讓業內人士實實在在地感覺到了“保本”對于投資者的吸引力。對于剛剛有望步入“陽光地帶”的集合理財來說,保本就是最好的賣點。 券商、基金、信托搶食理財市場 北京證券的范磊經過系統的統計后發現,國信證券“金理財計劃”2003年凈收益為8.5%,折算全年收益率相當于12%,大鵬證券的“金百合鵬程理財計劃”收益率為8.7%,折算年收益率超過15%……這些在被監管部門叫停之前問世的券商理財品種,其業績與基金相比并不遜色。 范磊認為,券商的優勢在于券商資產管理業務運作時間較長,經驗豐富。自營和委托理財業務一直是券商的傳統業務之一,在基金崛起之前,市場中的機構中堅力量是券商。雖然近些年,不少券商虧在自營和委托理財上,但多年的積累,還是使券商擁有一批經驗豐富的投資人才;同時,券商的品牌和營業部加強了其營銷能力。與基金相比,券商因為發展的時間長,在市場中被熟悉和認同的程度遠遠要大于基金,并且其廣為分布的營業部也使券商在各地擁有更廣泛的銷售觸角。并且,因為銀證通、銀證轉賬等,券商與銀行的合作也有一定的基礎,銀行和券商的再次合作并非難事。 一位基金經理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認為,基金主要面向中小散戶和保險公司,而券商理財對象以企業為主。同時,基金的收益雖然可能不如集合理財,但風險較低,操作透明,投資者信任度高,其投資理念和管理能力已逐漸被市場接受。基金的公開募集、流動性優勢也是信托、券商所不具備的。有這些優勢做支撐,基金不怕競爭。 中泰信托陳先生則認為,券商集合理財這項新業務對信托業具有很大沖擊力,原因在于:首先,券商理財不受200份合同限制,籌集資金規模更多,同時經營成本降低;而信托產品由于受200份上限的影響,贏利微薄。其次,信托公司不能在異地設立分支機構,產品不能異地銷售。而證券公司網點眾多,而且可以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針對不同需求設計不同產品,這方面他們優勢最明顯。 “當然,目前信托公司的實業信托項目是券商、基金所不能涉及的,因此以實業項目為主的公司受的影響相對小一些。”業內人士表示。 本報記者盛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