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持續熱賣破記錄 能否分流11萬億銀行儲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07日 05:51 北京青年報 | ||||||||||
今年基金預計首發規模上千億元購買者大多數為個人投資者 雖然2004年才剛剛開始了兩個多月,投資市場就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基金發行熱潮”。銀華保本基金不到10天就把60個億規模的基金份額銷售一空,海富通收益增長基金的銷售勢頭也相當看好,據說目前已接近70億的份額,而來自南方基金管理公司的消息稱,剛剛結束發行的南方現金增利基金首發規模已達到了80.49億元,這一數字使其成為了國內有
基金銷售紀錄不斷被打破 進入到2月份以來,先后有海富通收益增長、南方現金增利、中信經典配置、長信利息收益、銀華保本、銀河銀泰理財分紅、易方達50指數、巨田基礎行業和嘉實服務增值行業等9只基金同時發行,這種高密度的發行在國內是史無前例的。然而,讓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種集中發行卻受到了投資者的空前追捧。 不管是低風險的準貨幣基金、保本基金,還是有較高風險的股票型基金,只要是基金就有人買。數據顯示,基金銷售空前高漲,銷售紀錄也不斷地被刷新,第一天銷售4億,第二天6億,基金單日銷售額最高的竟然突破了10億元大關。昨天,來自南方基金管理公司的消息稱,南方現金增利基金首發規模達80.49億元,認購戶數達14.37萬戶。這是國內有史以來發行規模最大的一只基金。其中通過代銷銀行———中國工商銀行銷售的數額高達56億元,其中95%以上為個人投資者,這一數字也打破了銀行代銷基金的所有紀錄。 而近期多只股票型基金出現的凈申購現象也似乎印證投資者對基金的熱情。近日,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南方穩健成長基金、鵬華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普天收益基金、嘉實基金公司旗下的嘉實成長收益基金公布的消息顯示,從1月份以來,這三只基金都出現了大幅度的凈申購。南方穩健成長基金呈現3.4億份的凈申購,凈申購比例達13%。普天收益基金的份額增長超過60%以上。嘉實成長收益基金則出現了超過3個億的凈申購,基金份額增長了近30%。 “如果按目前我國基金管理公司的總數49家來計算,若它們當中從未發行新產品的公司在2004年將發行一只股票型基金,即發行23只股票基金,平均每只15億份的規模,則將有345億元的資金流入。而已有產品的26家基金管理公司中至少16家擬發行新的股票型基金,平均每只15億份的規模,則有240億元的資金流入。因此可以預計2004年基金首發規模有望在800-1000億份之間。”天同證券研究所的研究員認為。123 基金“賺錢效應”凸現 雖然大多數人都知道,投資股票的收益比投資基金的回報要高許多,但那指的是極少數有專業經驗的投資者。大多數投資者由于缺乏專業的知識和信息渠道,即使在股市向好時,也會作出錯誤的選擇甚至出現巨額虧損,從而也就出現了“賺了指數不賺錢”的怪圈。 2003年,證券市場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價值革命”,以基金倡導的價值投資理念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那些具有高成長業績支撐的上市公司在股市上得到了充分的挖掘。長安汽車、上海汽車、寶鋼股份、上海石化等一批大盤藍籌股的漲幅,讓很多人驚嘆基金經理們的專家理財能力。 統計顯示,從2003年1月3日至2004年2月13日以股票為主要投資方向的開放式基金單位凈 值平均增長了29.52%,截至2月13日,共有18只開放式基金公布或實施了分紅方案,其中融通成長和融通深100更是在一周內分紅了兩次,基金持有人收益不菲。 而《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無疑又給資本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九條意見中明確提出要鼓勵合規資金入市,繼續大力發展證券投資基金。這充分表明了國務院重視資本市場的投資、融資及優化資產配置的功能,這是一個雙向擴容,壯大中國資本市場的戰略思路。 證券法起草小組成員王連洲認為,投資基金是為他人管理資產的良好金融產品,因其具有集腋成裘、專家管理、組合投資、收益穩定、風險分散等特點,被廣大投資者逐步認可。它在我國雖然起步晚,但是,發展還是較快,已經初具規模,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 正因為如此,《意見》對我國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投資基金的發展,給予了更足夠的重視,寄予了更大的希望,提供了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和發展的條件。 基金熱賣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銀行的存儲壓力 但持續增長的基金規模會不會對銀行造成“儲蓄搬家”的壓力呢?建設銀行的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代銷基金的火暴并不意味著儲蓄資金的搬家,相反我們認為這種中介業務是必做不可,是大勢所趨。你不做,別人也會去做。更何況銀行作為基金公司的代銷機構和托管行還有不菲的收入,這相比銀行本身的儲蓄信貸而言,風險低而且收益有保證。 據記者了解,以建行剛剛代銷結束的銀華保本基金為例,建行累計代銷總額達56.75億元,認購銀華基金的客戶共有16.6萬戶,其中12.6萬戶為新增客戶,新增客戶中約有三成為其他銀行的客戶。此次建行代理銷售銀華基金,全行共獲得代銷手續費約5600萬元,帶來的托管費收入每年約1200萬元,加上今后的申購、贖回手續費收入、沉淀資金利差等,直接、間接經濟效益顯著,比該行歷史單只基金最高增加直接收入3700萬元,增幅高達120%,這也就難怪銀行會看好這種產品。 “國外銀行的中介業務占銀行自身業務的10%—60%的比例,而在我國卻少得可憐。”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所韓復齡教授分析說,截止到今年1月份,我國居民儲蓄已經突破了11萬億元的大關,而如何分流儲蓄資金成為銀行頭痛的問題。現在有很多銀行紛紛推出了理財中心的服務,為的就是把銀行的中間業務做大。基金高速擴融,對投資者而言是多了一份選擇,而對于銀行而言,則是豐富了他們的理財產品線。同時基金銷售的大增無疑為銀行分流了一部分儲蓄資金,減輕了銀行的存儲壓力。 韓復齡認為,基金公司的規模雖然發展很快,但增量資金并不很高,從這點來看,我們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處于初級階段。目前,我國通行的融資辦法主要是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渠道,而國家提出了大力發展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直接融資渠道,像券商發債、基金擴融等都是為儲蓄資金的分流找到一個出口。因此,只有不斷擴大直接融資的規模,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才能使整個金融體系形成良性循環。 作者:劉志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