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東方十億多炒股收益“落袋”股民索賠有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2月23日 08:06 深圳特區報 | ||
上周,ST東方(000682)的10.39億元炒股收益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從傳媒報道、股票緊急停牌到公司最終公告結果,市場各方懷著不同的利益出發點,不約而同地關注著這個在證券市場建設過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證券大案。隨著10億多元的炒股收益最終回到ST東方袋中,或喜或憂,或褒或貶,東方電子再次被人們與證券市場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 10億多炒股收益的由來 ST東方引起社會廣泛爭議的10.39億元炒股收益究竟是怎么來的? 據了解,1994年1月,隨著煙臺東方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作為獨家發起人采用定向募集方式向社會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公司就以空殼公司———煙臺振東高新技術發展公司名義購買公司內部職工股1000萬股,每股價格為1.6元;加上此后從一級半市場上另行購買的44萬股內部職工股,分散在44個個人賬戶中的1044萬股內部職工股成為公司違規炒股的工具。 據法院審理查明,自1997年4月至2001年6月,ST東方先后利用1044萬內部職工股股票收益和投入資金6.8億元炒作股票的收益,共計17.08億元;并通過虛開銷售發票、偽造銷售合同等手段,將其中的15.95億元計入主營收入。2001年9月,中國證監會正式調查ST東方,公司炒股收益被確定為10.39億元。最終人們在公司2001年報里看到:公司將最近幾年出售股票收入10.39億元作為重大會計差錯進行更正,將全部收入扣除稅以外的其他部分暫掛其他應付款科目,待證監會的處理決定下達后再進行調整。 民事賠償案現曙光 去年11月,隨著東方電子民事賠償案在山東重新啟動,這起涉及5000股民、總標的達2個億、因上市公司虛假陳述而起的民事賠償案,被人們稱作了證券市場第一大案。有觀點認為,正是因為該案牽涉投資者眾多、涉案金額巨大,管理層在考慮ST東方的處理決定時也不得不把有利于民事賠償案的順利解決放在重要位置上。事實上,隨著東方電子炒股收益最終返還給上市公司,參與起訴的投資者也成為廣大的受益者,這起總標的高達2億元的民事賠償大案由此也看到了一些勝利的曙光。 上海聞達律師事務所的宋一欣律師是東方電子民事賠償案中代理投資者的律師之一。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關于10億多元炒股收益的處理方式應該是上市公司、投資者、監管部門三方博弈的結果,現在的處理結果非常有利于民事賠償案的投資者一方。根據法律中民事賠償優先原則,如果行政罰款與民事賠償同時存在,那么要優先解決民事賠償。這意味著,如果證監會對東方電子進行了行政處罰,對公司的炒股收益進行了罰沒,那么一旦投資者打贏了民事賠償案的官司,上市公司又沒錢賠付的話,民事賠償款就從行政罰款中解決。對于監管部門來說,能否收到10億多元的真金白銀尚存疑問,再要對付龐大的民事賠償金額更是難上加難。如此考量一番,倒不如讓上市公司直接去面對投資者,能夠持續經營的上市公司才是投資者獲取賠償的最有利途徑。 據了解,東方電子民事賠償案的訴訟時限是2005年初,屆時,參與起訴東方電子虛假陳述的投資者還應有所增加,顯然目前所粗略統計的2億元標的還不是最終數據。剛剛把10億多元炒股收益從“其他應付款”賬目轉到資本公積項下的ST東方,還將面臨怎樣的未來呢? 市場監管者的兩難處境 然而,對于在市場整頓規范的浪潮中付出了巨大代價的廣大市場投資者而言,ST東方身上所出現的“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的結果,實在有點出乎意外,難以讓人接受。 廣州博信的周建新以“新版推倒重來”歸結了ST東方身上所發生的一切。他認為,管理層近年加大了對黑莊和上市公司監管的力度,加上一系列的政策因素影響,股指從2001年的最高點2245點下跌到去年下半年的1307點,下跌幅度達到42%,中國證券市場迎來了第一次的“推倒重來”!而如今,隨著市場的回暖以及上市公司業績的持續增長,管理層的“發展中進行規范”取代了以前“在規范中發展”的言論,在過去的三年里,為撥亂反正、整頓市場,無論管理層、市場投資者還是上市公司以及黑莊都已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造假的成本已經成為過去式了。受ST東方的影響,市場有望再次回到投機氣氛十分濃厚的資金推動型行情中去,第二次的“推倒重來”有望再現! 有業內人士提出,對東方電子的處理方式無疑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持續發展,有利于民事索賠案的投資者。但是,像東方電子這樣大案的處理,不只影響到東方電子一家上市公司,還將影響到億安科技、銀廣夏、甚至未來同類案件的處理,東方電子開了這樣的頭,監管部門下一步該怎樣走呢?也許,這一次監管部門沒有采取直接處罰的方式,而是以地方審計部門的名義,委婉曲折地發還了10億多元炒股收益,也是為自己留下一點未來處理空間吧。 另據不完全統計,自1999年至2002年12月,證監會共立案220件,結案192件,對92個案件作出了行政處罰,有104家機構和270名個人受到了警告、沒收非法所得、罰款、暫停資格或撤銷從事證券期貨資格等各種行政處罰,罰沒款總額達14.9億元。但真正入賬的罰沒款并不多,其中玄機讓人費思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