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報 劉祖文
證監會期貨監管部人士近日向《財經時報》透露:“玉米期貨品種的審理還在進行,目前正在征詢有關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意見,之后才能決定上報國務院,具體時間還不能確定。”此前,期市對玉米期貨品種恢復交易期呼聲日盛,但管理層態度比較審慎。
大連商品交易所研究部總監王偉筠告訴記者,最近,國務院出臺《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央發出關于農業問題的“一號文件”,在此背景下,糧食期貨新品種的推出不應該成為一個疑問。
在三個新品種的上報申請中,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分別在棉花、玉米和燃料油的提出做了充分準備。大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對玉米期貨新品種的復出是有信心的,現在各項事宜進展順利,但何時才能變成現實,還要看主管部門的推動力度。
據王偉筠理解,自2001年8月,國務院確定了“放開銷區、保護產區、省長負責、加強調控”新的糧改思路,玉米銷售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恢復玉米期貨交易有利于確立中國在國際市場玉米定價方面的中心地位,溝通產銷關系,為糧食加工企業提供避險渠道。
強化現貨產銷
近年來中國玉米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在國際市場價格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入世后,由于逐步取消出口補貼,而進口將持續增加,玉米市場將受到更大沖擊。恢復玉米期貨交易后,由于期貨交割品質量相對較高,規格統一,有利于形成產品品牌,增強品種市場競爭力。
大連商品交易所已成為排名世界第二的大豆期貨市場。但對玉米而言,在國際市場上,美國通過芝加哥玉米期貨市場取得玉米定價權,控制著國際玉米貿易,進而影響他國農業經濟發展。因此,中國恢復玉米期貨交易,憑借中國玉米生產和消費大國的地位,也可以加大自已在國際玉米交易中的定價權。
中國玉米生產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產量變化較大,專用和高等級玉米不足。目前,中國玉米價格波動幅度較大,玉米種植者和相關經營企業都面臨較大風險。
在現貨流通方面,目前玉米積壓嚴重,市場流通不暢。有了玉米期貨市場,有利于穩定產銷關系,引導玉米合理流向。此外,期貨市場本身就是一個有效的流通渠道,1993~1995年,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實物交割量達到70多萬噸,成為產區糧食企業銷售玉米的一個重要渠道。
現貨商期盼
中谷集團長春公司總經理谷忠賢指出,要發展中國期貨市場,恢復玉米新品種相當迫切。去年的玉米市場價格忽高忽低,交易量忽大忽小,波動很大,風險加劇,如果能有玉米期貨這個交易品種引導,對于規范近期和遠期交易,減少各方損失都有好處。
新希望集團大宗原料采購中心副總經理秦久安表示,玉米期貨開市越早越好,他們會通過期貨實現對現貨的引導作用,積極參與期貨和現貨兩個市場,進行套期保值,規避風險,降低成本,做一個謹慎而理性的參與者。
吉糧集團副總經理袁維森說,希望玉米期貨品種能夠盡快開市。在中國已經加入WTO后,參與期市交易可以促進產品購銷市場化,做大流通生意。同時,用足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這兩種職能,為企業提供決策依據,規避風險。
新品種的推出,將促進期貨市場進一步繁榮。中國國際期貨北京公司交易三部總經理胥京鋼認為,三大交易所力推的玉米、棉花、燃料油等期貨品種,有望在2004年上市交易,將大大增強期市的流動性,擴充市場規模,分散現在市場聚集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