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能很快會批準內地社保基金投資海外股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2月16日 12:18 東北新聞網 | ||||||||
正當大量資金涌向中國市場的時候,中國政府可能很快會批準國內的社會保障資金流出國門,投向海外證券市場。 據一位知情人士稱,監管著上百億美元社保基金資產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National Council for Social Security Fund)已向國務院(State Council)提出申請,希望獲準將部分社保資金投資到海外市場,首先是投資香港股市。他說,國務院可能很快就會批準
這位知情人士稱,開始時,投資規模不會太大,可能會在人民幣40億-50億元左右(約合5億-6億美元),占社保基金1,330億元資產總額的3%-4%,并且投資很有可能通過基金管理公司進行。社保基金入市的主要目標是為其提供新的投資選擇,以彌補社保資金目前的巨額缺口。不過,如果申請獲得批準,它也將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對于因政治和經濟困境而面臨香港市民責難的香港特區領導人而言,此舉將是一個有力的支持。 J.P.摩根(J.P.Morgan)駐香港的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鄭杏娟(Joan Zheng)說,從計劃的積極面來說,它將有利于香港。這將是更多大陸投資的開始。 中國大陸近期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改善香港局面的政策。目前,對于香港的諸多經濟問題,香港市民怨氣很大,紛紛要求進行民主改革。同時,允許資金通過這一新渠道流出大陸還將增加對港元和其他貨幣的需求,從而有助于緩解人民幣承受的升值壓力。 中國原則上禁止公民在海外股市投資,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希望以此支撐國內市場的股價。經濟學家說,隨著國內股市近來有所改善,中央政府或許認為,讓更多資金流向境外的時機已經成熟。除了社保基金外,政府也在考慮允許保險資金進入香港股市。 隨著全國退休職工大量增加,政府決策機構一直在為如何讓羽翼尚不豐滿的社會保障體系維持運轉、滿足需求而大傷腦筋。在中國計劃經濟時期,大多數人在國營單位工作,國家要負責解決他們的住房、醫療、退休養老等圍繞生老病死的各種問題。但過去二十年來,隨著中國逐步向市場經濟過渡,許多國有企業已破產倒閉,更多的人轉向私營企業謀職。對于中國領導人來說,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需求對維持社會穩定至關重要。 但中國是否有財力做到這一點還是個問題。1997年以來,中國各省都設立了社保基金管理中心,負責向企業及其員工收取養老保險費,并定期向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全國每年收繳和發放的退休金大約為7,000億元,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年勞動者面臨退休,這個數字可能將難以滿足需要。 如果社保基金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所需的資金規模將大幅飆升,資金缺口可能會更大。根據目前的設計,社保基金沒有考慮廣大農村地區人口和進城務工人員,盡管部分進城務工人員目前已在向社保基金繳費。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Ministry of Labor)估計,各地社保基金的總余額目前在3,000億元,但一些決策部門認為,實際數字可能還不到它的一半,因為各地的基金將部分資金用在了國內股市和房地產投資上。即使在一些相對富余的省份,社保資金也存在缺口。據半官方的中國新聞社(China News Service)報導,2003年4月,華東地區的江蘇省就報告有4億元的缺口。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動用它的儲備資金幫助各地有支付困難的社保基金應急,但如何將儲備資金投資增值,它可選擇的渠道非常有限。 目前,這部分儲備資金中,僅有5%投資于國內股市。有60%存在銀行,約20%購買了國債,其余的購買了企業債券和其他金融產品。根據中央政府的規定,全國社保基金投資股市和基金的部分最高可達40%,但由于存在其他方面的限制,它實際上能投資的資金要少得多。理事會一直對將大量資金投資中國股市非常謹慎,因為中國有許多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低下、缺乏透明度,還存在腐敗行為。即使是在近年來中國經濟迅猛增長的情況下,中國股市也一直萎靡不振。 現在,除希望投資香港股市外,理事會還在考慮增加在國內股市的投資。國務院最近頒布的發展資本市場的九條意見中就鼓勵社保基金和保險資金增加股市投資。 截至2002年末,中國有4,200萬退休人員,其中大部分享受養老保險。目前有1.11億勞動人口繳納養老保險。根據目前的規定,養老保險繳納金額相當于員工工資水平的11%,由員工和雇主共同負擔。開始時員工的養老保險費繳納額相當于其工資的4%,最終其繳納比例要上升到工資的8%,其余的部分由雇主負擔。 不過,將社保基金投資海外市場有一定的風險,更不用說中國在海外市場非常缺乏投資經驗。另外,投資香港股市也將降低中國政府重新考慮人民幣匯率的積極性。 (《華爾街日報》Kathy Chen) | ||||||||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