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人詳解《意見》內情 高層意在整體改造股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2月07日 14:10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何曉鶴 郭宏超 北京報道 2月1日公布的《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胡汝銀依然不太滿意。 “應該采用藍皮書的形式。”2月5日,作為《意見》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上海證券交 盡管如此,2月2日開始的四個交易日內,上海綜合指數還是上漲了103點;同時,滬深股市合計平均成交金額達到了390億元,而去年底的這一金額只有170億元。這雖然低于人們的預期,“我本以為2日開盤就能封在漲停,對于國內股市來說,這樣的政策大利好一定會造成暴漲的局面出現。”一家香港證券公司的人士說。 顯然,這并不是胡汝銀愿意看到的,“很多人只是以過去的眼光解讀《意見》,認為這是重大利好,會帶來大牛市,這又給市場帶來新的誤讀。” 事隔12年之后,才再次以國務院的名義來發布對中國證券市場的意見和政策,說明了其意義不止于此。1992年,國務院曾下發過《關于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國務院和證監會意識到證券市場需要改造,而且必須是整體性的改造,不像過去那樣只解決某一方面的問題。”在胡眼里,這才是《意見》出臺的初衷。 出臺內情 這份以國務院名義發布的文件實際早在去年就已經成型,并且主要由中國證監會制訂完成。 “最早的草案提綱是由我提出的,也有我提出的主要思路。”當時的普遍認識是證券市場原有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這種狀況已經很難支持其可持續發展,“僅我個人對此的批評也是較多的”,胡汝銀回憶說。 “正是出于這樣的目的才動議做這個東西的”胡介紹,“一開始,九條意見只是證監會想做的一個證券市場綱領性文件,當時成立了一個專家小組,主要由證監會、交易所和一些證券公司人士組成,當然也廣泛征求了各界的意見。起草出來后便提交到國務院,在作了一定修改后就決定以國務院的名義發出來。” 坊間曾流傳國務院發布的這個《意見》包含有許多具體的實施辦法。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說,“以國務院的名義,只需要一個綱領”。 這位人士透露,之所以以國務院的名義發布,另一個目的是有利于加強證監會和其他有關部門的合作和溝通,更好地服務于資本市場。“《意見》體現了證監會應該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合作、溝通。監管機構主要著眼于監管,而宏觀調控則應該由央行執行。”胡汝銀含蓄地表示,“目前證監會在市場中的功能定位較為特殊,所以這種轉變還有一個很長的過渡期,但應加強同央行的合作關系,畢竟資本市場只是整個金融市場的一部分。” 實際上,過去的一年中,證監會曾出臺了若干個有利于證券市場發展的政策,但效果并沒有想象中的顯著。如去年10月實施的《證券公司債券管理暫行辦法》以及今年2月1日生效的《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行辦法》,這些辦法最后卻很少付諸實踐,關鍵因素在于無法解決券商的擔保問題。“聽說銀監會與各大銀行通氣,原則上不允許他們為券商的這兩項業務提供擔保。”東北證券的一位人士說,“而保監會也要求各大保險公司不能參與券商發債”。證券公司的境遇其實只是證券市場的一個縮影。 “證券市場應該按照其本身的內在規律來發展和制定政策和法律”,但實際的情況卻是,胡汝銀認為,“目前的證券市場仍在按計劃經濟的方式來管理,政府直接調控市場,行政色彩較重,這就導致了證券市場的立法理念落后,立法滯后,同時市場的微觀治理也受到很大干擾”。此次《意見》的關鍵點,在胡看來,是從整體上考慮資本市場的發展,而不是過去那樣局限于解決某個單一方面和局部問題。 《決定》的延續 沒有人否認,這個《意見》是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以下稱《決定》)的延續和補充。“他們的目的是一致的,是一脈相承的”,著名學者王連洲表示。 2003年10月22日,《決定》公布。“《決定》中如此詳盡地論述資本市場的發展問題,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當時,接受記者采訪的經濟學家和券商都認為“論述涵蓋了資本市場幾乎所有的重大問題”。 而《意見》則是更詳細地闡述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思路,準確地說,是闡述了中國證券市場的未來。在這份由證監會起草的文件中,只是詳細地說明了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的未來之路,對于銀行、信托、資產管理公司等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則沒有提及。 即使這樣,“《意見》實際上是在探索一種適應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模式和思路,它突出地強調了資本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由于我國金融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起步較晚,許多運行規則存在非市場的操作,因而對資本市場的運行規則有一定程度的誤解和偏見。而《意見》的出臺為中國股市朝著法制化、市場化的方向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著名學者吳曉求認為。在他看來,未來20年的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中,資本市場建設將成為改革的重中之重。 也有擔心《意見》會不會只于紙上。“《意見》出臺只是第一步,關鍵的是如何落到實處。市場運作的不完善,法律的不完善,問題都很突出,像公司法已經過時,證券法理念也有問題。”作為起草人,胡汝銀頗有些憂慮。 另一知情人士向記者告知,雖然做了一些刪改,但即使原文也沒有制定其相關的細則。胡汝銀也坦言,“我們沒有得到制定細則的任務,這要看今年即將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會不會有一些細則出臺”。 銀河證券研究中心主任陳東則表示,如果《意見》的所有內容都能兌現將是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大幸事,但最讓市場擔憂的是可能一些內容最后難以落實,而一些需要急迫解決的問題卻久拖不決。化解貨幣市場風險 過去的1年,尤其是最近6個月中,中國政府以及證監會實際上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在討論證監會作為與不作為以及證券市場邊緣化話題的時候,實際的矛頭是指向政府只關注有關銀行業的政策,而忽略了日益萎靡的證券市場。 “不可能只重視貨幣市場而忽視資本市場,但在改革的時間上必須會有前后的順序,對于中國來說,貨幣市場的改革無疑更重要一些,而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是有助于貨幣市場改革盡早完成的。”去年,英國經濟學人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羅賓認為中國金融業改革要想成功必須兩者兼顧。 “今年中國內地將有更多的銀行和保險公司在海內外IPO,這將有利于中國金融改革的進程”,摩根斯坦利負責亞洲投行業務的董事總經理吳長根說。 他們都需要一個健康運行的證券市場。 “這些企業都將是絕對的大盤股,無論選擇在國內還是海外,A股市場的活躍都將促進這個進程”,銀河證券的一位分析師說,“更重要的,金融機構通過上市可以化解部分風險,市場越活躍,對他們化解風險越有利”。 其實,今年1月,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已表達過類似的看法。他認為,近一段時間以來,市場人士評價中國證券市場出現了許多積極的變化,證券市場與國民經濟發展逐漸表現較強的關聯性,中國資本市場必將與金融市場、國民經濟一起得到迅速的發展。 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雖然去年A股市場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市場之一,但境外機構卻爭先恐后地申請進入到其中,共有10家境外投資機構獲得了QFII資格。而這些機構的高層在過去的一年里也紛紛來到中國,“中國宏觀經濟持續的高增長讓我們無法忽視這個市場,它正在創造一個奇跡”,他們都喜歡重復同樣的話。 “宏觀經濟持續向好,而股市卻一頭向下,這是不可理解的,是不正常的”,著名學者劉紀鵬表示,幸運的是,這種狀況正在轉變。 經歷了三年打磨的中國證券市場,浮華正在散去。2004年的春天已經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