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992年12月17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下發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日前《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發布,則是我國最高行政機構第二次以國發文件形式,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一些經濟學家對《意見》紛紛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用著名經濟學家韓志國教授的話說,這無疑表明了中國將開始實行積極的股市政策,《意見》可以說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易憲容:股市政策治標難治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了一些不同的觀點,易憲容表示,《意見》所涉及了中國資本市場的方方面面,這些方面都是證券市場重要問題,也是市場十分關注的問題。但是也應該注意到,在整個《意見》中沒有一條是約束政府權利的,沒有一條是如何來打破政府對證券市場壟斷的。
他表示,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多年,當然成績不少,但證券市場完全為政府壟斷,國有市場的格局一直沒有打破,整個市場仍然在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下運作。市場的行政性和壟斷性成為了國內證券市場發展的重大的障礙。如果這方面的問題不解決,技術性方面出臺一些政策,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最近有研究報告稱,中國股市并非對所有市場參與者都缺乏吸引力,除了二級市場投資者以外的所有主要市場參與者都從中國股市發展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如在十年間,上市公司國有股法人股股東獲得經濟利益12100多億元;國內券商獲得3000多億元;證券中介機構約300億元;基金管理公司累計管理費約為70億元,基金從業人員年均管理費收入在100萬元,而二級市場投資者則預期虧損達到8900多億元。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凡是通過計劃與政府方式進入市場的人都大獲其利,凡是個人以自由方式進入的市場就大為虧損;凡是產品或服務的供應方,則大獲得其利,而產品與服務方的需求方則大為虧損,其原因在于股市的產品與服務完全為政府管制、是處于壟斷條件下。也就是說,現行的市場規則完全是通過掠奪式的方式把社會財富集中到少數單位或少數人手中。而這種掠奪的方式就是用劣質上市公司產品賣高價。
易憲容指出,在市場中,中小投資者進入市場本來是希望有投資收益,他們都是沖著有利可圖而來,但當中小投資者進入市場后為什么會個個都血本無歸?一個人不賺錢,二個人不賺錢,那只能說個人不能夠掌握好股市風險、掌握好投資機會,但當中小投資者大家都如此不賺錢時,問題實質不在于中小投資者如何投資,在于這市場存在嚴重的制度缺陷了。這種嚴重的制度缺陷就是政府對證券市場資源的完全壟斷與管制。
因此,對于中國目前的證券市場來說,最為重要的問題仍然是證券市場的金融資源基本上還是由政府在主導,金融資源的配置非市場化。無論是金融市場的準入還是金融市場的退出,無論是金融機構的設立還是金融產品的推出等,基本上為政府權力所主導,而不是市場化法則來確定。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國內證券市場要健康持續地發展是不可能的,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保護也就無從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