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992年12月17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下發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日前《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發布,則是我國最高行政機構第二次以國發文件形式,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一些經濟學家對《意見》紛紛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用著名經濟學家韓志國教授的話說,這無疑表明了中國將開始實行積極的股市政策,《意見》可以說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韓志國:意味著積極股市政策開始
該《意見》不僅明確肯定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對我國實現本世紀頭20年國民經濟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還首次對于股權分置、股市資金供求、完善市場體系、上市公司建設、法制和誠信建設、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完善回報機制、保護公眾投資者權益、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等許多重大問題同時一一提出了明確的意見。
韓志國教授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指出,《意見》的出臺解決了我國證券市場長期以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由于全流通等問題將要解決目前已經明確,因此,《意見》的出臺使得中國股市的預期正在變得明朗化。這對中國股市來說將是一個長期的重大利好。這份中國資本市場的綱領性文件將在今后很長的時期內指導中國資本市場的建設,按照這個文件全面實施,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跨越將全面完成。
韓志國表示,《意見》通篇都滲透著兩個字———“積極”,這將是中國實施積極股市政策的開端,而積極的股市政策的核心一方面是全面回歸市場原則。而另一方面是主動化解市場矛盾,這包括市場主體的矛盾,也就是流通和不流通的矛盾。
在談到實施積極的股市政策的必要性時,韓志國指出,在資本市場成熟的國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松緊搭配,其股市是一個常量,而中國的股市目前是個巨大的變量,他的變化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如果1300家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權革命,中國的經濟就將真正走向市場經濟,隨著產權革命的完成,中國的市場制度建設也將出現跨越。所以積極的股市政策不但勢在必行,而且不搞不行,這是必然選擇。此外,韓志國指出,目前實行的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政府投資,而積極的股市政策是民間投資;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政府出錢,社會花錢,積極的股市政策是政府得錢,社會得機制,因此積極的股市政策應可以取代積極的財政政策。
《意見》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明確提出要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穩步解決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問題。在解決這一問題時要尊重市場規律,有利于市場的穩定和發展,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韓志國分析認為,這其中具有重大的深刻內涵:中國股市股權分置的危害無窮,但是只看到股權分置是不行的,還必須注意到由于流通股與非流通股同股不同價,同股不同權,導致的大量股本泡沫的出現,正是因為股本泡沫的出現,所以在解決全流通問題時一定要尊重市場規律,切實保護流通股股東利益。這為解決中國股市中三分之二的股份不流通問題開辟了道路,長期困擾中國股市發展的全流通問題的解決將由此而發端。
他認為,我們的非流通股和國外一些國家的發起人股是不同的,國外的發起人股承擔了創業風險,而我們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國有企業,沒有承擔創業風險。有統計表明,截止到2002年,流通股給非流通股的轉移支付達7200億元。正由于這些原因,我國的非流通股不能享受創業利潤,因而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東不應再成為農夫和蛇的關系。
對于今后股市走勢,韓志國教授表示,由于《意見》明確將要解決全流通問題,股市將中期看好。他分析指出,因為全流通影響的是股市的走勢,而其他因素則影響節奏,全流通解決的不是股市的熊市或者牛市的問題,而是解決股市的制度問題,是給證券市場脫胎換骨。全流通不是萬能,但是沒有全流通是萬萬不能的,沒有它就不是市場經濟。有了它,今后還會有危機,但那是發展中的危機。流通股和非流通帶來的是股權的分裂,這是原發性的的制度危機,此后則是繼發性的危機。
韓志國教授特別建議,全流通的問題首先必須是在牛市的氛圍中進行,其次,要有利于市場的穩定和發展,全流通推出的方案必須促進牛市的上漲。他表示,大牛市的形成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政策的爆發力;二是市場的想象空間;三是題材的擴散效應,而目前看,《意見》的出臺已經使市場具備了政策的爆發力,而全流通的推出將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和題材擴散效應。此外,我國經濟發展的高速增長,根據預測,去年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則將超過20%,因此,隨著《意見》的出臺以及各方對意見認識的深入,我國資本市場必將結束長期徘徊,翻開一頁嶄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