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前中金公司研發部總經理,著名的經濟學家,“千點論”始作俑者許小年(資料圖片)
楊帆/文
2003年11月中,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內召開了一個小型會議,主持者為中金公司的掌舵者朱云來。平時鮮少出現在員工面前的朱此次目的無他——向研究部員工驗證一條懸疑已有時日的傳聞:研究部總經理許小年于2003年年末離開中金。
這已不算爆炸性新聞,早在8月,即有消息稱許有意離開。理由則含糊未明:一說為他與中金高層交惡,一說他在中金兩大股東建行與摩根士丹利的公司政治中“站錯隊”而被迫出局——均為不歡而散。盡管召開此會議的核心目的就是安撫研究部的員工,但會議現場的氣氛還是頗為異樣:有人當場痛哭流涕,更多的人選擇了沉默。
未出意外,許小年已經前往上海中歐國際商學院執教。不過,盡管熟悉許的人公認其為人富書生氣,但幾乎沒有人認為他將安心于此。有知情者稱,許將于近期投奔國際級投行巨頭摩根士丹利。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士丹利正于近日積極籌辦中國股市研究部,聚焦于A股市場。環顧國內,幾乎沒有人比許小年更適合率領此一小組。
對于中金而言,失去許小年或許并不會令其傷筋動骨,但它必須盡快向客戶證明這一點。許小年在中金的繼任者為研究部執行總經理邱勁,能力不俗,但多年來低調行事注定了他無法迅速取代許的風頭。
的確,試圖在名望方面超越許小年并不容易。他在短短數年間便確立了國內一流經濟學家的聲譽,不僅有賴于其扎實的分析水平(許率領的研究隊伍在《亞洲貨幣》“中國綜合與研究”排名曾排到第11位,位居高盛、所羅門美邦之前),也得益于“天時”、“地利”、“人和”——過去四年正是中國股市一個矯枉過正的時期:期間先后爆出五·一九行情、基金黑幕、莊家呂梁風波、銀廣夏陷阱等轟動性事件。許小年在中國股市最熱絡的時期提出中國證券市場應從“企業本位論”轉變到“股東本位論”,在股市下跌時宣稱股市跌到1000點才是“較干凈”,并在股市低迷時期放出了“中國股市應該推倒重來”這枚重磅炸彈。
由于中國一直沒有足以與國際大型投資銀行競爭的本土投行,中金的存在就被賦予了多重意義。它不僅依靠其獨一無二的背景運作了幾乎全部國有大型企業的海外上市,并借此培養了大量的金融人才。這些都讓中金對于國內金融業顯得格外重要。而由于其高層普遍低調,也就勢必需要一個人和一種形象向外界代表中金。在這一背景下,許小年這個尖銳的批評家站了出來。
“作為一個投資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他是很成功的,他知道在什么時候說什么”,一個對許小年頗為熟悉的同行如是認為。不過,他也認為許有一個重要的局限:他喜歡將很多資本市場問題歸結為“中國特色”,如果說這一概念在提出初期是具有創新意義的,那么后來許小年將眾多問題統統套入“中國特色”這個邏輯,就顯得缺乏分析力度了——“他有時候分不清自己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
在中金內部,對于許小年的評價也分成兩種。喜歡他的人認為他有書生氣,堅持個人主見,而不喜歡他的人則認為他性格固執、脾氣暴躁。據說這正是他去職的關鍵原因。
無論如何,進入摩根士丹利后,許小年需要盡快調低自己的姿態。摩根士丹利已經擁有一位在業內廣有名望的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雖然在職務上兩人不會有直接沖突,但一旦對某一觀點各執己見,向來高聲發言的許小年將只能保持安靜。
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