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和建行實施股份制改造、國務院決定動用450億美元國家外匯儲備為其補充資本金的消息傳出后,業內人士認為,補充資本金這一重大舉措無疑將為兩行上市奠定重要基石。同時,他們就中行、建行股改后將選擇何時、何地上市,它們的上市將對深滬股市帶來何種影響等懸念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何時何地上市
多數分析師認為,鑒于兩行資產規模巨大、上市涉及面廣、頭緒繁多、程序復雜,兩行2004年上市的可能性不大。
至于上市地點,分析師的看法有分歧。江蘇天鼎的秦洪、國信證券的劉巨章認為,兩行改股后在香港H股或紐約上市的可能性較大。原因有三:一是香港H股去年漲勢喜人,中國人壽還創下了去年全球最大IPO的紀錄,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應;二是香港去年12月推出了H股指數期貨,兩行股價漲跌帶來的風險將因對沖工具的出現而更易于控制;三是預計兩行上市規模巨大,在深滬市場剛恢復投資信心及國有股減持尚未明朗的情況下,管理層出于穩定市場的考慮,建議兩行在海外上市的可能性更大。
中證資訊的段家財則認為,由于種種原因,部分國際評級機構對國內銀行的評級并不高,因此,兩行海外上市未必能受到國際投資者的追捧,它們選擇在國內上市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融資規模有多大
兩行融資規模大小與其選擇分拆上市還是整體上市有較大關系。秦洪表示,如果中行選擇在香港整體上市的話,其總股本可能高達200億股,假設發行價在5至6港元,則總融資額可達1000億港元,建行的發行規模可能更大。相對于深滬兩市把中國石化、中國聯通、招商銀行、長江電力等發行100多億元人民幣的公司稱為“航母”,規模近10倍的兩行上市簡直就是“超級巨無霸”了。
對深滬股市帶來何種影響
秦洪、劉巨章認為,如果兩行選擇海外上市,其對國內股市的影響將較為有限,至多是心理層面的影響。段家財認為,如果兩行選擇國內上市,其巨大融資規模帶來的“抽血”效應將使股市資金面受到不小壓力,兩市可能需要一個相對長的時段來消化其帶來的影響。
會否影響兩市銀行股走勢
兩行無論在何處上市,兩行銀行股都面臨著一個同類股份的“比價”問題。秦洪認為,經過較長時間的股價結構調整,兩市銀行股當前的股價與市盈率都比較合理,如果兩行選擇海外上市時,深滬兩市銀行股大致保持當前的股價與市盈率的話,即使兩行發行價較低,也未必會對深滬銀行股產生向下的“拉動效應”。
段家財認為,如果兩行選擇國內上市,其發行價可能較低,這將會給深滬已有的銀行股帶來壓力并迫使其股價向下調整。原因一是兩行規模與市場份額更大、資產質量更好、控制風險能力更強,更易受到投資者的青睞;二是機構投資者在調整倉位時,也會出于以上考慮拋棄原有的銀行股。
分析人士最后一致認為,在相關信息有待明確的情況下,兩行上市對深滬兩市的影響目前還難以準確分析和預測,相信隨著兩行股改及上市進程的漸次披露,以上四大懸念將會逐漸明朗。
作者:李南玲馬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