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胡朝輝
2003年的股市現實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令年初種種殷殷寄望化為泡影:指數屢觸歷史低點,國有股減持方案無限期延后,莊股跳水不絕、上市公司績增價跌。在一片蕭瑟秋風中,投資基金的快速發展及其倡導的“價值投資”理念漸被追捧,讓人們依稀感受到一絲晨曦。
2003年,中國股市令人沮喪地延續了去年的低迷,各方矚望的國有股減持等問題又成懸疑,倒是基金呈現出的狂飆突進式發展帶給市場意外驚喜,令股市也呈現出一些新的“表情”,這些新“表情”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明年的走勢。
哀愁:股市持續低迷,九成投資者遭套牢
據統計,自2001年6月份以來,上證指數已下跌了40%,上證A股加權平均股價已跌到6.98元,成為自1991年以來的歷史低點。今年7月份,滬深兩市股民開戶人數首次出現凈下降,全體股民中約有九成以上被套。
另據業內人士分析,經過連續下跌,雖然滬指盤桓在1400點左右,但是扣除大盤股和新股的因素,目前股指實際上早已“推倒重來”。
質疑:管理層低調,“政策市”煙消云散
今年是政府換屆年,證監會新的領導集體上任以來,始終保持低調姿態,對國有股減持等敏感問題絕口不談,面對持續低迷股市,也絕少表態,與往屆證監會頻出政策調控股市形成鮮明對比。
專家認為,以往我國股市雖然有政策市的痼疾,但是在股市持續低迷的背景下,管理層一味“無為而治”,同樣也不可取。
失落:市場空前低迷,眾議股市“邊緣化”
有資料顯示,我國資本市場的籌資額呈逐年下降趨勢:2001年企業通過股票渠道籌資占總籌資額的7.5%,而同期銀行貸款約占76.9%;到今年上半年,股票籌資比例已下降到1.6%,而銀行貸款比例則上升至89.5%。
證券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20年我國宏觀經濟若要維持年均7%到8%的穩定增長,最終實現全面小康社會,需要一個日益成熟壯大的證券市場。股市融資功能日益萎縮,將會影響企業的正常融資,進而拖累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一些專家們因此大聲疾呼:股市正被“邊緣化”!專家認為,政府政策關注的中心不在資本市場,資本市場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下降,直接影響到股市的市場化改革和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詫異:績增價跌,業績與股價空前背離
與節節下挫的股價相比,上市公司業績在2002年擠掉水分后,今年已呈現出整體增長的態勢。今年三季報再次顯示,上市公司平均實現凈利潤7864.09萬元,同比增長37.3%,每股收益同比增長27.08%,凈資產收益率也同比提高了7.83%。
目前市場平均市盈率已低于30倍,即使與成熟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相比也不算高;市凈率同樣大幅下降,眼下兩倍以下市凈率的股票已近500只,不少上市公司的股價已逼近凈資產。而專家據預測,明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還會再上臺階。
絕望:莊股再跳水,“大逃亡”屢演不衰
莊股跳水常常會對市場信心構成致命打擊。盡管滬深股市經過近兩年的調整,市值已是大幅縮水,但是今年以來,莊股大跳水的場面仍舊屢見不鮮。不論是年初世紀中天(000540)的“大跳水”,還是近期啤酒花(600090)的連續跌停,都意味著部分個股的風險釋放仍未結束。
業內人士指出,一輪大牛市的結束不僅會帶來個股股價結構上的調整,也常常意味著某種操作理念的結束。
欣喜:基金大發展,投資理念漸趨理性
最新權威統計顯示,基金的資產總規模已經超過了1500億元,達到1633.24億元。其中開放式基金資產總規模為869.23億元;封閉式基金資產總規模為764億元。而證券公司的自營資金僅為200億至300億元。
專家指出,證券投資基金數量的增多、品種的多樣化,不僅大大豐富了市場產品,更進一步取代證券公司成為市場主導力量,對市場的穩定發展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同時也極大地影響著市場的投資理念。與此同時,基金的快速發展還大大帶動了指數編制機構、基金代銷機構、軟件開發公司等諸多相關行業的大發展和良性競爭,促成基金產業鏈的初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