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什么樣的減持與全流通才能無礙市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2月03日 07:41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最近二三年來,國有股減持與全流通問題,成為困擾股市的一大核心問題。證券市場的走勢,大體上與理論界和決策部門時斷時續對這一問題的重新提起相關。什么樣的國有股減持與全流通方案才能不影響市場,不損害各利益主體呢?為此,記者日前采訪了馬慶泉博士。 主持人:已有專家指出,國有股減持和全流通是兩個概念。那國有股減持與全流通之
馬慶泉:兩者不能說毫無關系,其聯結點或重合部位是兩者都涉及到證券市場利益結構的共同部位,并且兩者都包含一個核心環節,即要減持的及要投入流通的國有股的合理定價問題。這種實踐關聯使討論中的各種觀點錯綜復雜,令人眼花繚亂。 討論國有股減持和全流通問題,最好按不同的邏輯層面分解。這些邏輯層面是:一是國有股減持,無論是否采取流通方式,其涉及的利益主體有哪些,即哪些主體在這個過程中具有法理根據的利益訴求;二是對不同的利益訴求主體,國有股的減持(退出)的方式是一刀切呢,還是應有不同的方式為好;三是減持與全流通的關系在實踐中應有的制度安排。 主持人:在國有股減持中,哪些主體擁有正當的利益訴求權利? 馬慶泉:我認為,國有股減持的利益關聯方有五:一是作為社會利益代表的國家。國家把減持收回的資金進行分配和集中使用,平衡各社會階層的利益關系,并規劃和實施國民經濟的發展。二是企業的流通股股東。通過合理的減持價格,流通股股東通過溢價向上市公司提供資金的貢獻得到合理的經濟補償。三是企業職工。因為正是這個階層構成企業價值創造主體。四是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的勞動者群體。因為不同企業在原有經濟體制下資源占有方面的差別受制于社會即國家的調節,減持的利益應當實行適度的社會調節。五是農民階層。在我國,早期工業化所需要的資金原始積累,及其后整個國家國民財富的增長,農民階層以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的形式,作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而這個貢獻,我認為在討論國有股減持的利益關聯方的時候,有必要特別指出。 主持人:對不同利益主體,國有股減持的方式應該有什么區別? 馬慶泉:對上述不同的利益訴求主體,國有股減持可以而且應當采取不同的方式。在這里,國有股的持有者即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是主叫方。我提出這樣一個概念:“一劃二送三配四拍”。“一劃”是指國資管理部門按照經人代會或國家有權部門確認的份額,將部分擬減持的國有股份,直接劃歸社保基金管理機構、劃歸農業部或農業銀行(或其他合適機構)持有;或將減持資金的相應部分劃歸這些部門,以用于社會保障資金缺口的彌補、以及解決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的需要。“二送”是指在擬減持國有股份的企業中,將一部分股份無償送給該企業職工或由該企業工會持有。“三配”是指將扣除前述兩部分后的擬減持股份,按照凈資產價格,配售給該企業愿意受讓的流通股股東。“四拍”是指將通過前三道程序后的下余股份,以股權拍賣形式,向國內外愿意購買的自然人和法人出讓,起拍價為股份的凈資產值。 以上股權的變動,均在中央登記結算公司予以確認。 主持人:減持后的流通問題該如何解決? 馬慶泉:可以看到,在上述減持方式中,除配售給流通股股東的部分較快進入流通以外,其余部分的流通節奏和方式都是可控可調的。這些持有者,首先可以自由協議轉讓;在市場狀況不好時,可以選擇繼續持有而不加入流通;在市場行情上升時,也可以由交易所調節掛牌節奏和時機;最后,有些主體也可能選擇長期持有。 在上述設計中,國家的權益是否受到損害,這里沒有必要再論證了。我的看法是這種設計使關聯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護,是一個正向的、非零和的選擇。 (上海證券報主持人:記者 盧曉平;嘉賓:馬慶泉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