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神秘失蹤 民營上市公司一股獨大更可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1月22日 15:21 《財經時報》 | |
董事長神秘失蹤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私營企業控股股東“一股獨大”的現象 本報記者齊馨 又有一位上市公司老總神秘地“人間蒸發”。11月初,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600090)公告稱,其董事長艾克拉木·艾沙由夫失蹤,身后留下十余億未披露的擔保黑洞。 實際上,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類似版本的老總出逃事件層出不窮——誠成文化(奧元發展)董事長劉波、ST南華董事長何竟棠、健特國際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海峰……都扔下一堆財務問題后“人間蒸發”。 首都經貿大學公司研究中心主任、股份制及公司問題專家劉紀鵬教授對《財經時報》指出,這些董事長神秘失蹤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私營企業控股股東“一股獨大”的現象,這說明民營上市公司“一股獨大”比國有公司“一股獨大”更為可怕。而解決的辦法首先是要從股權結構上堵住漏洞;其次是要盡快推行終級出資人制度,打破私人企業和自然人利用公司控股的層層障眼法。 《財經時報》:董事長出逃事件近期極為頻繁,可以說屢見不鮮,你認為這是否也是證券市場的“中國特色”? 劉紀鵬: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已有六七個上市公司老總神秘蒸發,這個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透過現象看本質,上市公司的老總神秘外逃,在資本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這是以股權方式融資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這些融資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公眾,貸權融資又不用還,同時由于股東高度分散、多元和流動性,又使得制約機制不到位,形成了明顯的上市公司老總的內部人控制。外部制度的不健全,加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本身的缺陷,導致了上市公司的發起人圈到巨額資金后,由于種種原因,產生了欺騙公眾和外逃的想法。 具體來說,一方面從主觀上,有些人一開始就有詐騙動機,不懷好意,圈錢之后挾款外逃,形成詐欺行為,這種現象國外初期也是常見的;另一方面,有些人是客觀上被迫出逃。上市公司進行初期融資后,管理人想要把公司做大的動機是好的,但在經營陷入困境后,走出困境無望,就挾款外逃。我想這應該是上市公司董事長神秘失蹤的主要原因。 《財經時報》:為什么最近一兩年內上市公司老總神秘外逃的現象如此之多、如此頻繁,這里有沒有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上的問題? 劉紀鵬:這幾年類似的出逃現象遠遠多于前幾年,我認為這里面還有中國上市公司中更為深刻、特殊性的原因。 中國上市公司一個普遍特點是“一股獨大”,導致了制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中最重要的機制難以形成!耙还瑟毚蟆,從中國股份制公司形成之初就存在,為什么到這幾年這種現象增多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過去的“一股獨大”是國有經濟的“一股獨大”。國有企業因為改制而形成的“一股獨大”,雖然在其內部無法形成有效的制約機制,但是計劃體制在國有企業的約束機制的慣性仍存在。比如在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上市公司中,其董事長普遍具有黨政干部的身份,上級主管部門就可以從人事任免角度對上市公司董事長產生制約,黨政部門就可以從組織角度對上市國有企業董事長有制約,黨的紀檢部門就可以從紀檢監察角度對上市公司董事長產生制約。另外,國有企業的稽查特派員和外派監事制度也從外部角度對其進行制約,因此盡管國有股在上市國有企業中的“一股獨大”存在很多不利現象,但是對其領導成員的制約還是存在的。 近兩年,我們的資本市場開始明顯向民營企業傾斜,包括民營企業已經越來越多地上市,并成為新上市公司的主力。但由于我國現在上市公司制度中的種種問題,民營企業在申請上市上同樣存在“一股獨大”的問題。民營企業的老總“一股獨大”,把持資本和經營生產的控制權,同時又沒有國營企業舊體制對其的約束機制,這就使其成為資本市場上的一個空白點。 《財經時報》:如何解決民營上市企業“一股獨大”所帶來的投資風險? 劉紀鵬: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樣的問題,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股權結構上堵住漏洞。在這一時期要尤其避免新上市的民營背景的公司“一股獨大”。首先是要把民營企業申請上市第一大股東股權比例降到20%以下,而近兩年上市的民營企業大多數其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都高達50%以上。這個問題在目前民營企業上市資源十分充足的條件下,理應得到解決。即對已經形成分散股權的民營公司,申請上市時應該得到優先。 第二,盡快推行終級出資人制度,F在一些私人企業和自然人利用控股公司的層層障眼法,使我們在看一個上市公司時,其背后都是公司,看不到最終的終極所有人。從信息披露資料上根本看不到某一家上市公司背后控股背景,這就需要我們引出終極所有人制度。終極所有人制度,能夠使投資者搞清楚上市公司的產權關系,這是有效地建立上市機構的重要手段。 第三,從治理結構上看,必須盡快使獨立董事制度到位,盡快建立獨立董事的行業組織。如果獨立董事還是由“一股獨大”的民營企業的大股東委派,那就很難形成制約機制。最近神秘“蒸發”的這幾個上市公司中,獨立董事起了什么作用,需要人們反思。 第四,必須看到國外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相當分散。即使是微軟這樣的大公司,比爾·蓋茨持股也只有18%,一般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普遍都不會超過5%。在這種情況下,才有可能形成職業經理人制度。職業經理人制度和上市公司的股東,才能建立起真正有效的治理結構。 如果公司的老總就是第一大股東,還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和上市公司的總經理,我認為這樣的公司就需要國家的行政管理、司法管理部門對其特別關注,只要它不從制度上改變其機構模式,就是將來發生很多不測因素的誘因。 《財經時報》:你認為上市公司老總出逃現象除了對其公司自身股價有影響外,對已經十分低迷的股市又會有什么影響? 劉紀鵬:我認為股市的持續走低是另外一個制度的原因,就是股權分裂造成的。股權分裂的問題要求中國必須解決結構性問題,就是“全流通”。中國股市的大盤,已經連續兩年半持續下跌,從2200點跌到現在的1300點,扣除新股的水分,已經到了1000點以下了,1/4的股票已經創歷史新低,這都是一個整體因素。 個別上市公司總經理外逃不會帶領整個大盤的下降,所以,主要是歷史性的問題即全流通問題沒有解決,以及在對全流通問題的解決上,投資者對于它的預期目前還看不清楚,產生的迷茫所致。因此必須盡快突破全流通,這個問題一旦解決,中國股市就會走上上升軌道。 股市觀察:啤酒花董事長失蹤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