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外資炒期貨的說法甚囂塵上,一時間,似乎資金龐大、手法老練的外資,已經近在身邊。然而,經記者向期貨業內人士廣泛了解,此說法基本上屬空穴來風。
人民幣不可兌換難克服
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金鵬期貨經紀有限公司董事長常清不僅否定了外資炒期貨的
說法,而且還認為,這話應該"反過來說"。他解釋說,目前國內有一些民營企業的資金到國外去做期貨。這些投資者許多擁有國外身份,有的操作也在國外,所以,無法將其界定為非法的境外期貨交易。常清認為,如果條件許可,很多投資者可能更愿做外盤而不是內盤,因為國內期貨品種走勢基本上跟隨國外市場,做外盤更加主動;而且,國際游資進入中國,會遇到人民幣不可兌換的難題,對講究快進快出的游資來說,這個障礙難以克服;此外,中國期貨市場雖然前途光明,但目前在法律、規范等方面還有待完善,不如國外成熟。
游戲規則無法適應
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研究專員李磊說,在國際游資進入中國搏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有人認為一部分外資進入期貨市場炒作,這是想當然的說法。他認為,首先要分清什么是外資。一種是外資企業的資金,如東海糧油、日清油脂等外資企業,他們作為相關行業企業,如果進入期貨市場進行投資和套期保值,也屬平常。事實上,目前我國有關法律、政策均沒有明確禁止外資企業進入期貨市場,外資企業只要有人民幣,就可以開戶。所以,這種外資在國內期貨市場肯定存在,但金額并不大,也未聽說其參與炒作。另一種是國際游資,即打一把就走的過江龍資金。不過,李磊認為,國際游資炒作國內期貨的可能性也很小,因為這些外資"不屬于這個市場",他們對中國期貨市場根本不了解,無法適應尚未完全與國際接軌的游戲規則。例如,中國期貨市場無止損指令,國外基金在無法進行風險控制的情況下,根本不會下單交易。此外,還有一種特殊情況:一些客戶取得了國外身份,但又用中國身份證開戶做期貨,這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外資吧。
期貨市場規模太小
從中國期貨市場的規模來看,外資的大規模進入根本不可能。李磊說,國內期貨市場上的外資,不用說坊間傳說的100億美元,就是100億人民幣也絕不可能。因為中國期貨市場"品種太少,容量太小,容易暴漲暴跌,水太淺了,大魚進不來,小魚都能掀起大浪來"。
新增資金來自三方
當然,國內期貨市場總的資金容量在增加。上海中期研究發展部總經理蔡洛益說,從持倉量進行測算,去年期貨市場資金容量約70至80億,但現在,資金容量已經達到150億左右。但他認為,新增資金主要來自國內投機資金、行業用戶和投資公司。由于市場規模小,加上期貨的杠桿效應,因此外圍資金的少量涌入,便足以對期貨價格產生巨大的影響。
遼寧中期的劉日也表示,根據他在大連了解的情況,期貨公司的增量資金主要來自行業用戶。外資炒作期貨的說法當地也有流傳,但這得不到證明,迄今也沒有發現有關跡象。
期貨業內人士還提醒說,投資者千萬不要把期貨市場和股票市場進行錯誤的比較。例如成交量,國內期貨市場每日成交金額達幾百億元,遠高于股票市場的幾十億元,但是,期貨是保證金交易,5至7%的保證金比例意味著十幾至二十倍的資金杠桿,再加上期貨可T+0交易,投資者也習慣于當日交易,因此,幾百億的期貨成交金額,動用的資金只有幾億、十幾億。另一個誤區是:上漲意味著放量,就要有大量新資金進入,這對期貨也不適用。實際上,期貨做多做空皆可,只要行情活躍,無論漲跌都可能放量,而衡量資金多少的指標,則是持倉量。
(記者許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