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共識:不能“一刀切” 流通股股東可表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1月17日 08:33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鄭文 就非流通股的流通問題,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和銀河證券總裁朱利在上周陸續發表了看法。在談到解決該問題的基本出發點時,盡管他們的措詞不盡相同,但可體味出,“重視流通股股東利益、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種共識的達成。 事實上,在解決非流通股流通這一歷史遺留問題上,如何重視、保護流通股股東的權益,已是一段時期以來市場討論較多的一個話題。有關政府官員就此在一些場合發表了原則性的看法;一些專家學者紛紛獻計獻策;許許多多中小投資者則通過網絡各抒己見┅┅。梳理這些多樣化的觀點和方案,可以看到,在重視、保護流通股股東權益這種基本共識下,具體到解決國有股流通問題的各種方式方法上,一些共識也逐漸凸顯了出來。 “一刀切”解決不了問題 在某網站的論壇上,一投資者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盡管股權分置、部分股份不流通是上市公司的通病,但具體到一家家上市公司,則應看到,各家公司都有其自身不同的資產狀況、存在著價值差異,因此,采用何種定價方式解決非流通股的流通問題,不能搞“一刀切”。 另一投資者對此補充道:“要解決好國有股流通問題,并做到真正保護流通股股東權益,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每個公司采取自己的方式。非流通股要流通,首先應該同流通股東協商、談判、提出若干方案,由流通股股東大會投股表決。在具體轉讓時,應該按照公司法的規定,給予流通股股東優先選擇權。” 證監會規劃委主任李青原博士也曾公開提出,如果全流通的話,價格定在哪個水平,可不可以由監管部門定出一個大原則,這個原則應充分考慮保護各方尤其是流通股東的利益。應該是一個統一的定價原則,而不是一個統一的定價方式。 也有專家學者撰文認為,全流通的改制過程,應該是一家家上市公司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兩類股東通過討價還價最終達成一致的過程。上市公司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國有股流通方式,如采用凈資產以上、10倍市盈率以下的配售方法;采用對流通股送股、非流通股縮股以及面值配售等。 引入流通股股東表決機制 非流通股流通問題,事關所有股東的利益。并且,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兩者之間存在著重大的利益沖突,如何解決沖突,尊重流通股股東的意見,切實保護他們的利益就顯得至關重要。 引入流通股股東表決機制被認為是較為可行的一種方法。天相投資顧問公司董事長林義相對這一機制的解釋是,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存在重大利益差別甚至是利益對立的事件上,需要獲得出席股東大會的流通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半數以上通過。 也有專家學者提出,“監管部門只提出全流通改制的目標,并規定在涉及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雙方切身利益的全流通改制問題上,不能由非流通股大股東單方面決定。并規定,改制方案的通過,不僅需要全體股東2/3多數通過,還要求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分類計票,均能達到多數。” 申銀萬國法律室副主任倪建雄認為,實施流通股特別股東大會制度,將為國有股流通問題奠定基礎。從制度上保證無論采取什么形式、什么價格流通,都必須獲得流通股特別股東大會的同意,投資者無需再擔心國有股流通對自身利益的損害。 先行試點 非流通股流通牽一發而動全身,事關巨大的利益調整,事關證券市場的發展大局。不少人士認為,應在“保護各方尤其是流通股東利益”的共識下,審慎地推進,“需要有選擇、分步驟地實施”。 李青原就曾指出,解決股權分置的辦法和思路是,尊重首創精神,通過調查研究在市場上發現智慧,經過試點,不斷完善,加以推廣。這是20多年來中國各方面改革取得的成功經驗。 也有專家表示,“實行全流通改制要充分吸收以往的經驗教訓和研究成果,可以通過試點,總結經驗,以點帶面,來指導改制進程,當試點取得一定經驗并得到了市場的積極反應后,再全面鋪開。” 顯然,目前一些共識的達成,對于解決國有股流通這一歷史遺留問題是有益的,有利于公正、公平、公開、順利地推進這項重大改革。實際上,尋求國有股流通多贏方案的過程,就是一個各利益主體不斷達成共識的過程。達成的共識越多,越有助于問題的解決。但是,更多層面的共識還有待進一步達成,這需要時間和過程,還需要不斷地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