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證券市場出現了許多戲劇性的變化。人們沒有想到券商在全國券商座談會鼓了勁之后仍未成為眾望所歸的新多頭司令,券商重倉股反而成了瘋狂做空勢力的急先鋒;人們也沒有想到,正當市場在擔心基金重倉股是否會在多殺多中淪為明日黃花的時候,“五朵金花”卻再度山花爛漫,似乎又將漂亮地導演一輪新的空翻多甚至局部牛市行情。
同樣是中國股市舉足輕重的絕對主力,同樣擁有號稱“核心資產”的重倉股,但券商
已經不復當年的雄風,券商重倉股非但沒有體現強勢風范,反而屢屢出現資金鏈斷裂險情,不僅對委托理財的客戶不好交待,全行業也跌入了虧損的泥淖;而基金雖然冒著集中持股的風險,卻不僅在今年上半年的局部牛市行情里大出了一番風頭,而且又有可能在年末行情里再領風騷。尤其重要的是,基金因集中持有大量優質股票而使其資產價值止住了下滑的腳步,基金凈值也連續出現了正向增長。
券商和基金重倉股表面上的區別在于一個是各自為戰,一個是集中持股,也許可以說這已經成了鑒別雙方核心資產價值的分水嶺。券商之間常常有這樣的情形,一方面某券商在某重倉股上暗暗收集籌碼,一方面另一券商突然不辭而別,大肆表演高臺跳水。在這里,措手不及的一方固然大受其傷,損人利己的一方也談不上背信棄義,因為真要說起來也許未必有什么攻守同盟可言。而基金集中持股雖然頗受垢病,但難得的是基金們吸取了前幾年分散持股的教訓,此次集中持股我行我素,癡心不改。雖然目前基金拉升自己重倉持有的個股,自救跡象非常明顯,但將作為核心資產的藍籌股行情進行到底,無疑成了基金奠定勝局的最大資本。
根據筆者從近年來券商和基金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看,雙方更重要的區別還在于盈利模式。一個在傳統盈利模式失落的情況下,把做空當做盈利模式,拉著老熊當馬騎,有淪為做空勢力打手之嫌;一個則踏踏實實地做價值投資的忠實信徒,選擇了適合國情和市場規則的做多盈利模式,成為做多中國股市的中堅力量。盡管有人說券商做空是苦肉計,是為了向管理層要政策;有人說券商是不愿給基金當抬轎子的轎夫、吹喇叭的吹手,故意同基金對著干,券商選擇做空的真實動機沒人能真正了解。盡管如此,一個不容諱言的事實是,券商在二級市場的作為不僅同他們口頭上每每脫口而出的“中長線看好”的言論背道而駛,而且也是同缺乏做空機制的中國股市的贏利模式格格不入。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肯定了“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方針和QFII公開表示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大背景下,券商近期竟然再次莫名其妙地充當做空的急先鋒,此舉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做空的結果,券商在股市價值中樞重心下移,股價大幅度縮水的同時,自己也成了“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券商的做法誠可謂損人不利己。相反的是,可比較的51只封閉式基金三季度的簡單平均倉位為65.05%,比二季度又增倉了2.02%,開放式基金在贖回得到初步遏制的情況下,投資力度也有明顯加大。按照目前的趨勢,基金即使已沒有更多的余力加大投資份額,但其贏利前景幾乎可以說大局已定。這對于扭虧無望的券商來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