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10萬個為什么:期交所為什么上調保證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1月06日 07:21 中華工商時報 | |
水皮雜談 水皮不當家,所以不知道柴米貴,自然對于糧油的調價也沒有感覺,直到有一天為兒子去早點鋪買雞蛋灌餅才知道,小小的一個雞蛋灌餅價格已經從1塊錢一個漲到了1塊2角錢一個,盡管小老板有點不好意思,一邊收錢一邊承諾只要糧油落價就馬上恢復原來的價格,水皮還是知道該來的還是來了。 所有的一切,其實早就在期貨市場上反映出來了,大豆就是這樣。在大連交易所上市的大豆交易價格,因為與世界最大的農產品期貨市場,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價格趨同并相互影響,被業內人士稱為“大連價格”。這個“大連價格”自2002年4月以來,一路狂漲,漲幅已經超過70%以上,5月合約最高價3499元/噸,接近歷史最高位的3749元/噸,在這個過程中,大連所的大豆多方一路逼空,國家有關部門一度投放20萬噸國儲豆平抑市價,但是均無功而返。 大豆期貨為什么會如此搶眼呢?國內大豆現貨果真像1995年和1996年間那么短缺嗎? 統計表明,2002年中國進口大豆的數量是130萬噸,2003年1-9月份中國進口的大豆數量已經超過1700萬噸,全年預計超過2000萬噸。由于榨油業的利潤豐厚造成國內加工業能力急劇膨脹,回過頭來對進口的要求急增。與此同時作為主要進口地的美國大豆連續兩年減產,2003年估計總產僅為6716萬噸,美國芝加哥大豆一月合約僅10月份就上漲354元/噸,上漲幅度為17.14%,大連大豆期貨毫不示弱,持倉量最大的5月合約18個交易日中從2900元/噸上漲到3409元/噸,漲幅同樣超過17.55%。如果考慮對大連大豆成交量已經相當于芝加哥大豆交易量的23%、日本東京谷物所大豆成交量的7倍,那么就不難理解這種逼空行情的凌厲了。 期交所大豆行情的火爆造成了現貨市場什么結果呢?2003年國內大豆的播種面積增加了5%,但是依然發生了貨商因為產地價格翻倍接近1.5元/斤而集體退出市場的事件,結果由于芝加哥大豆繼續看漲,豆民憋價惜售,使東北新豆收購價在每噸2600元一帶徘徊觀望。 表面上看,由于大連和芝加哥的聯動,由于期貨和現貨的相互影響,大連所的大豆行情是正常的,也是符合期貨交易規則的,期貨交易的功能就是為生產者提供套期保值,為投機者提供套利機會,期貨交易的過程是一個價值發現的過程。但是在實際交易的過程中并沒有這么簡單,因為畢竟大多數的交易不是以現貨交割為目的的,大多數的交易最后以平倉對沖了結,大多數的交易說穿了就是一種金錢的游戲,如果風險控制失當,就會演變成一場金錢實力的較量,一種博傻,這種情況已經一再發生。更有業內專家指出,所謂中美價格聯動其實還有深層不為人知的背景,中國大豆的質檢證書的發放是有控制的,有節奏的,但是這種規律現在已經反過來為國際炒家所利用,每當有關部門即將發放質檢證書拉開進口大門的前夕,芝加哥大豆就會被人為地推高,而期貨交易價的推高必然影響實際進口的價格,實際進口價格的居高不下又封死大連大豆的調整空間,實際上國際大豆的供應量由于巴西阿根廷連年的增產,即使美國減產也是基本能滿足需求的。 大連大豆的行情是這樣,上海期貨交易所天然橡膠合約和鄭州交易所強麥硬麥的交易合約也大同小異,比如天然橡膠5月合約上漲3940元/噸,漲幅為29.78%,鄭州硬麥的漲幅也達27.22%。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證監會要求三大期交所采取風險控制措施,把相關交易品種的保證金由5%提高到7%。 無巧不成書的是,就在保證金新規實施的11月5日,美國芝加哥大豆合約居然戲劇性的跳水,持倉量最大的一月合約暴跌4%,而大連大豆更是以跌停價3348元/噸開盤以跌停價收盤。證監會的規定早在10月31日就已經昭示全球,5日的暴跌是美國影響了中國,還是中國影響了美國,誰能說得清楚呢? 最大的巧合還不在期貨市場。關注中國股市的投資者會發現,2003年來一直視期貨,H股和B股等資本市場火爆行情于不顧而“一意孤行”與熊為伴的滬深A股,在進入11月份之后一反常態居然迎來了開門紅,居然在此前的一日也就是11月4日放出了240億的巨量,居然出現了盤中摸高40多點的行情,這是不是先知先覺的期貨投資者殺的回馬槍呢? 資本市場的資金都是逐利的熱錢,哪里有機會就往哪里流,同樣哪里有風險就從哪里撤,聽證監會的話就是響應管理層的號召,不聽證監會的話就是和自己過不去,大連大豆今天僅僅是轉勢的第一天,如果你知道由于美國大豆的上漲將使中國多付出10億美元,那么你就知道期貨的價值發現功能是完全有可能被人為地演變成泡沫,而泡沫的破滅決不僅僅在一天。 “327國債期貨”風波后,中國股市曾經發生過劇烈的“5·18”行情,歷史常常有驚人的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