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曾信誓旦旦絕不合資的民族影像業惟一旗手,一個一直致力從傳統膠片全球轉型,這樁合作何以橫空出世,又如何令中國膠卷市場的三國演義風云突起
本報駐京記者 龐瑞鋒
10月29日下午,北京人民大會堂。樂凱和柯達精心挑選了這個地方,向外界宣布他們
聯姻的消息。柯達以約1億美元現金加上其他資產,收購樂凱膠片股份有限公司(600135)20%的股份。
對富士來說,這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在今年7月之前,外界一直盛傳的是,富士將有望與樂凱合資。中間一度傳出,富士與樂凱已經簽訂協議,并將擇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言之鑿鑿。
但最終與樂凱共同開啟香檳的卻是美國柯達,而不是日本富士。
其實,早在數天前,柯達與樂凱合資一事,已經廣為知曉。22日,美國羅徹斯特市,當樂凱集團總經理杜昌燾和柯達CEO鄧凱達簽署合資協議,伴隨樂凱兩年多的合資懸念已然揭開。23日,樂凱膠片發布公告,披露了協議的主要內容。
有人說,中國的膠卷市場競爭正如當年三國交兵,由于柯達和樂凱的結盟,國內影像產業的三足鼎立格局,將可能由此而變。在中國市場上表現本來就遜色于柯達的富士,將處于腹背受敵的不利境地。
左右逢源的樂凱
有人將此次樂凱與柯達合資,解讀為民族工業的一次勝利。
因為此次雙方合資,基本上是按照樂凱的游戲規則進行。樂凱對外合作的“三原則”———保證樂凱品牌、控股權和自主經營權———都得到了來自柯達方面的尊重。
根據樂凱膠片公告的內容,雙方就合資事宜達成8條共識。除具體的投資安排和技術轉讓外,其中兩條引人注目。
一是柯達承諾在獲得樂凱膠片20%的股權后,不再吸納市場流通股。樂凱集團在出讓20%的股權后,只持有樂凱膠片43.16%的股份,只算是相對控股。QFII的開通,境外合格的機構投資者可以投資A股。樂凱此舉,實際上是防止柯達有控股樂凱膠片的可能。
二是樂凱將繼續使用樂凱品牌,生產和銷售產品。當然這也是應有之義,因為畢竟控股權仍然在樂凱手中。
但是無論如何,樂凱還是跨出了合資的步伐。回想數年之前,樂凱曾信誓旦旦表示不愿合資,并以成功狙擊富士、柯達而一直被視為民族工業的典范。
不過,商界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樂凱從兩年多前對合資有所動心,并啟動與國際大廠如柯達、富士、愛克發等的合資談判,也是從自身經營狀況出發。
目前國內膠卷市場的格局大致可以簡述為:柯達擁有接近半數的江山,產品主要面向中高端;富士與樂凱市場占有率都在20%以上。樂凱雖然也有高端產品,但其所憑借與柯達、富士周旋的,主要還是低價優勢。
由于膠卷市場競爭激烈,又兼有數碼相機的普及對傳統膠片業的巨大沖擊,近幾年來,樂凱的凈利潤一路下滑。2000年,樂凱膠片的凈利潤是2.1億元,2001年的凈利潤為1.39億元,2002年更是下挫至1.24億元。
今年上半年,樂凱膠片只實現凈利潤4846萬元,比去年同期又下降33%。也就是說,從2000年以來,樂凱一直處于一種下降的通道之中。當柯達、富士、愛克發、柯尼卡都紛紛向數碼影像轉型時,樂凱卻似乎作為不多。
因為根據樂凱在2001年作出的未來十年規劃,公司將在2004才會重點發展數碼相機與數字成像服務產業。雖然目前的形勢讓樂凱看到了轉型的迫切性,但是進入新領域,不但需要資金,還需要技術支持。
在利潤尚可之時,樂凱還有牌可打。憑著中國最大的膠片廠商地位,它還有機會選擇合作對象,并借機要求一個體面的價碼。而柯達出手1億美元,至少滿足了樂凱的資金需求。
但是,合資能給樂凱帶來多少積極變化,至少目前還難以作出樂觀的估計。
根據披露的合作要點,雙方在技術上合作,主要還集中在傳統的膠片生產領域,并沒有涉及到新興的數碼影像方面。實際上,這方面也非柯達長項。樂凱如果期望將業務重心移向數碼領域,恐怕也不能過多指望柯達。
此外,柯達只拿到了樂凱20%的股份,對樂凱的經營管理無權指手畫腳。這樣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上,脫胎于國企的樂凱膠片也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改變。樂凱能否通過這次合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也尚難斷言。
機警的柯達
目前,同在中國成功與樂凱合資后的風光相比,柯達在美國的日子可就不太好過了。
不久前,柯達公布了其第三季財務報告,公司在凈利潤方面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3%,主要原因是傳統的膠片市場已經風光不再。為了轉型,公司CEO提出了一個被華爾街視為激進的計劃:斥資30億美元,重點用于數碼技術領域。
據道瓊斯報道,一批機構投資者正在極力游說柯達放棄這一計劃,甚至打算撤換現在的管理層。在此背景之下,柯達為什么去參股一家傳統的膠片生產廠商,作出與新戰略相悖的投資呢?
答案之一是,中國有著不容忽視的市場地位。據了解,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柯達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目前柯達已據有中國膠片市場半壁江山,如果再能控股中國最大的膠片廠商,則將睥睨群雄,罕逢敵手。
柯達在1996年就做過這種嘗試,但未獲成功。事后柯達曾發出豪言壯語:從1997年起,在5年內投入中國市場15億美元,不求短期回報,只求擠垮樂凱,進而打敗富士,從而長期獨霸中國膠卷市場。
數年下來,雙方最終還是化干戈為玉帛,重回談判桌上。這一次,柯達調整了策略,改控股為參股,加上樂凱也正有此意,合資之事遂水到渠成。
接下來的解釋是,柯達愿意俯身低就,也許它的本意并非是一定要得到樂凱,而是它不能敗給虎視眈眈的富士。因為富士一旦與樂凱聯手,兩方市場份額將基本接近柯達。柯達要想在中國市場上攻城拔寨,勢必要大費周章。
既然不能分而治之,柯達的上策當然是掌握主動,率先與樂凱合作,這樣就斷了富士與樂凱之念。如果單從回報角度而言,柯達在與樂凱合資后,未必指望后者能給自身帶來巨大回報。
以樂凱目前的經營狀況,假設一年有1億元的凈利潤,柯達按20%的股份分紅,一年不過區區2000萬人民幣,折合不足300萬美元,這顯然不是柯達所圖。
而且,由于柯達只獲得了樂凱20%的股份,此舉并不足以消除二者事實上仍存在的競爭關系。因此,二者不可能在銷售渠道方面實現共享。以柯達的實力,也無需此舉。
以1億美元之功,既享有樂凱20%的股份,又能有效防止樂凱倒向富士的懷抱,柯達此舉正所謂一箭雙雕。
出局者富士
柯達最終與樂凱合資成功,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因為此前大家都看好富士。
其實,富士早于柯達進入中國。早在1986年,汕頭公元廠就引進過富士彩色產品生產線,投產后卻因種種原因虧損嚴重。公元廠為此向富士方面求援,遭到拒絕。
1994年,當富士聽說柯達與中國合資的消息后,又立刻重新介入,并瞄上了樂凱。
2001年2月,媒體就傳出樂凱要與富士合資的消息。此后,業界都相信,如果樂凱要合資,執子之手者肯定是富士。今年6月底,兩家合資似乎大局已定,消息靈通人士甚至稱,雙方將在7月中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界正式宣布。
當時,柯達被認為是這場角逐中的失利者,雖然柯達當時否認了這種說法。
但是3個多月后,卻風云突變,形勢完全顛倒,富士黯然出局。在這100多天里究竟發生了什么,結果讓樂凱棄富士而取柯達,至今仍未有全面解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合資角逐中失利,可能讓富士在中國之路由此變得蒼茫起來。
因為它產生的直接后果是,三國交兵變成了兩軍對峙。而且樂凱與柯達聯手后,兩家占有中國70%以上的市場,實力也非富士所能相比。富士可以想到的是自己擴張實力,比如收購別的膠片生產企業。
但是,目前國內除了樂凱外,已基本上沒有獨立發展的膠片生產企業,富士在華發展也許只能走獨資設廠的路子。但是,國家對外商在感光行業的投資審批十分嚴格,富士能否如愿還不得而知。
雙方合作八要點
1.柯達尊重樂凱對外合作三項原則,采用股份、生產技術轉讓以及設備轉讓與提升、培訓等多種方式,建立合作關系。柯達公司投入的現金總額預計約為1億美元,并另加其他資產。
2.柯達以4500萬美元現金出資和提供一套用于彩色產品生產的乳劑生產線和相關的生產技術,換取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轉讓其持有的樂凱膠片股份有限公司20%的股份。
3.柯達向樂凱膠片集團公司提供2950萬美元資金和技術支持,對樂凱膠片集團公司現有的兩條TAC生產線及相關作業進行質量提升。
4.柯達在獲得樂凱膠片(600135)20%的股份后,承諾不吸納市場流通股。
5.柯達將向樂凱膠片集團無償提供一條乳劑、涂布生產線,并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向樂凱膠片(600135)無償提供2500萬美元資金支持,對現有涂布生產線進行質量提升,并承諾向樂凱膠片持續轉讓柯達的生產技術。
6.雙方合作后,樂凱膠片將繼續生產和銷售樂凱品牌的產品。
7.樂凱膠片將為使用柯達的某些技術而向柯達支付一定的費用。
8.雙方合作期限為2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