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如果長時間遠離行情,會降低市場敏感度和認知度,一旦出現突發行情,很難把握住機會
在周邊股市“漲”聲不斷的時候,中國股市卻難以擺脫熊市的困擾。
眾人期盼的“節后反彈行情”在一根大陰線中宣告失敗,大盤再度進入低迷清淡的陰跌行情,滬指重回1400點之下,個股熱點乏善可陳,10月行情何去何從再度引發多空分歧。
從大環境來看,政策面的長期沉默,長江電力的發行懸案,以及日漸激烈的國有股減持問題,都為10月行情乃至今年行情蒙上了重重陰影。
尤其進入第四季度,資金回籠的壓力增大,莊股跳水的現象增多,而首發和增發配股的速度不減,市場擴容壓力變大,因而使市場彌漫著越發濃重的悲觀氣氛。
從市場層面看,股指再度跌破1400點之后,迅速逼近1348點的前期低點,短期均線的再度下移會令市場誕生新低點,由此,10月份的技術性反彈愿望暫時化為泡影。
而個股則處于普跌狀態,昨天的下跌股票超過1000只,上漲股不足300只,市場嚴重缺乏可持續性的強勢股,惟有ST個股偶爾充當一回市場的熱點和亮點。
最令人擔憂的還是不斷萎縮的成交量,每天兩市不足60億的成交額很難有所作為,大盤短期只能維持陰跌探底的走勢。在這樣的低迷行情中,有投資價值的股票是鳳毛麟角,操作難度無疑越來越大。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飽受長期弱市行情的折磨,無論是套牢族還是旁觀者已經日漸麻木,許多職業股民自動“下崗”回家,更多的股民則在消極等待,聽之任之。絕大多數人基本上處于袖手旁觀,不知所措的狀態。
對此,市場專家指出,機會往往在盲區里出現。盡管現在的市場不具備很強的操作性,但不參與不等于不關心。
如果投資者長時間遠離行情,會降低市場敏感度和認知度,一旦出現反彈或突發行情,則很難把握和操作。為此投資者需要有準備地旁觀和選擇,不可消極等待。
一些業內人士分析,在經過長期下跌后,許多股票已經完成了價值回歸的過程,處于底部水落石出、蓄勢待發階段,不少主力機構已經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開始進行戰略性建倉。
而眼下是最佳的選股時候,投資者應該關注市場而不是遠離市場,只有目標明確、準備充足,才會在行情來臨的第一時間抓住機會。
專家提醒,投資者目前可關注一些業績增長明顯、但股價一直徘徊在4元左右的公用類股票,還有一些被市場遺忘的績優小盤股,也可以從披露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中尋找績優價廉的潛力股,同時排除一些前期漲幅較大的熱門股,鎖定目標后再根據大盤走勢來選擇建倉機會,及時把握操作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