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國:市場對惡意“圈錢”必須進行制度抗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0月16日 14:47 新浪財經 | |
當制度不能矯正市場走偏時,市場就必須矯正這種走偏的制度---這就是招商銀行惡意"圈錢"事件給我們的最重要的警示與最重要的啟示! 韓志國 招商銀行發行100億可轉債的行為,是一種典型的惡意"圈錢"行為。之所以做出這樣的 其一,招商銀行于2002年3月27日第一次發行新股,籌資109億元,相隔僅一年零五個月時間,就再次提出巨額融資方案,這是一種典型的急功近利和"不圈白不圈、圈了也白圈、白圈誰不圈"的思維。 其二,招商銀行的再融資方案,其實質是在利用中國股市的制度缺陷,惡意地對流通股股東進行再掠奪。在2002年3月的股票發行前,招商銀行的每股凈資產只有1.216元,股東權益也只有51.164億元;但當15億的新股以每股7.30元發行以后,公司的股東權益即刻上升到155.235億元,每股凈資產也大幅提升到2.72元。僅通過此次股票發行,非流通股股東就侵蝕了流通股股東63.27億元的凈資產,相當于招商銀行成立以來直至上市以前15年間總共積累的全部凈資產的1.237倍。 其三,招商銀行在從市場圈得巨額資金后,并沒有給市場以應有的回報。雖然2002年該公司的每股收益為0.3039元,但公司股票的每股凈資產卻只從發行結束后的2.72元增加到2002年底的2.81元。雖然2002年底公司每股分紅0.12元,分紅資金達68481.82萬元,但對公司凈資產的貢獻只有51.164億元的非流通股股東卻分得50484.795萬元,其凈資產收益率達9.87%;而對公司凈資產貢獻了109億元的流通股股東卻只分得了17040.429萬元,凈資產收益率也只有1.56%。由此不難看出,制度不公所造成的危害在中國股市中已經達到了多么嚴重的程度。 其四,招商銀行在客觀上也并沒有再融資的必要。截至2003年中期,招商銀行存在中央銀行的款項達290.55億元,同業存款118.16億元,短期投資款94.735億元,買入返售證券132.27億元,一年到期的長期債券投資107.923億元,長期債權投資681.75億元,長期股權投資9107.6億元。這種資金狀況,表明招商銀行的資金量是相當充足的,不但現在而且在一個長時期中都根本沒有任何必要進行再融資。招商銀行此次再融資的公開理由是公司新增了1000億元貸款從而導致了資本充足率的降低,因而需要補充資本。該項目的負責人在《證券市場周刊》召開的研討會上甚至公開聲稱,如果此次融資不能如期進行,公司經營業績就會下降。這是一種典型的脅迫市場行為! 必須指出,中國股市既不是造幣廠也不是提款機,上市公司的融資行為既不能無序也不能無度。如果按照招商銀行的上述邏輯,那么它每增加一筆貸款從而導致其資本充足率的下降,豈不是都要由市場來為其進行再融資并且都要由投資者來為其"買單"不成?這是一種什么樣的邏輯?是招商銀行的邏輯,還是中國股市的邏輯?必須指出,招商銀行大股東的惡意"圈錢"行為,在中國股市中并不是個別現象,這種現象的廣泛存在充分暴露了中國股市融資與再融資的重大制度缺陷。這種制度缺陷的要害就在于,上市公司的每一次融資與再融資都會給非流通股股東帶來巨大利益,而給流通股股東帶來巨大傷害,這就是企業費盡心機謀求上市、控制上市公司決策機制的非流通股股東對再融資樂此不疲以及流通股股東對此深惡痛絕的原因所在。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大股東的惡意"圈錢"行為正像瘟疫一樣在中國股市中蔓延,如果不對這種公然的掠奪行為加以制止,那么中國股市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公平和公正的市場,保護投資者利益就只會是口頭的而不會是實際的,就只能是口號而不可能成為行動。 好的制度能使鬼變成人,壞的制度能使人變成鬼。中國股市的融資與再融資制度是使人變鬼的制度而不是使鬼變人的制度。在這種人鬼互變的過程中,出于經濟利益的驅使,一些中介機構恰恰不是在促使鬼變人而是在幫助人變鬼,或者是讓鬼裝人。更有甚者,一些機構表面上以真理與正義的化身出現,背地里卻干著人不人鬼不鬼的事情,并對市場起著極大的破壞或負面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制度的完善與制度的改造已經刻不容緩。當制度不能矯正市場走偏時,市場就必須矯正這種走偏的制度---這就是招商銀行惡意"圈錢"事件給我們的最重要的警示與最重要的啟示! 這次基金公司對招商銀行的惡意"圈錢"行為進行了有意義的抗爭,將在中國股市發展史上寫下重要的一筆。但令人遺憾的是,基金公司的抗爭缺少明確的制度內涵,因而更像為自身的"解套"而抗爭,這就使得這種抗爭大為失色。更為重要的是,基金公司為了自身的利益,在未取得更廣大的流通股股東認同的情況下,單方面向上市公司做了太多和太大的妥協,這又使得這種抗爭的意義進一步大打折扣。由此我又想到,必須把我在去年提出的"在國有股減持中引進流通股股東認同率制度"再推進一步,在上市公司的所有重大決策中,特別是在增發、配股、發行可轉債與分紅、派息等與流通股股東利益有息息相關的決策中,都全面引入流通股股東的認同率制度,沒有流通股股東50%以上的支持與認同,這些重大決策就不能成為公司的意志并成為公司的行動,這樣,在股權分裂與"一股獨大"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作為弱勢群體的流通股股東才能有表達自己意志的渠道和方法,中國股市也才能逐步引進并形成"用手投票"的機制。 (本文為作者在“招行現象的制度反思”研討會上的發言)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