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股市觀察:股市為何缺吸引力
上證報開展"股市為什么缺乏吸引力"大討論至今的一個月里,已收到各地讀者(包括專家學者)來信和電子郵件500篇,大討論的專版已刊出11期,許多知名網站和報刊對大討論進行轉載和連續報道,其社會影響之大,遠超出我們的預計。這充分表明,股市,已成為人們經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它的一舉一動,牽動著許多人和家庭的敏感神經。
來稿中雖然有一些偏激之辭,但更多的人提出的乃是建設性的觀點和見解,正如一些讀者所說,"我們討論股市為什么缺乏吸引力,最終是為了增強股市的吸引力。"
在來稿中我們發現,投資者對目前股市最為關心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
一、要完善符合中國實際的證券市場發展觀。讀者國華認為,"沒有對市場的發展進行深邃的哲學思考,以至于政策和市場經常處于混亂和變動之中",對市場的發展極為不利。復旦大學謝百三教授指出,"有些時候,我們對中國股市的極其復雜性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卻把我們的股市與發達市場類比,這就會出現問題"。學者韓志國更是明確指出,"股市在任何一個現代市場經濟國家中都處于重要地位,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股市會像我國的股市那樣,在國民經濟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股市會像我國的股市那樣,具有如此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如此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要增強股市的吸引力,需要對中國股市的實際狀況有真切的了解。
二、要均衡地處理股市中的問題。讀者仇彥英來信說,不僅要把股市作為一些企業籌融資的場所,更應該是投資者投資的場所,因此,要解決好"投資者失衡"、"上市公司失衡"和"股市運行在失衡的狀況"等諸多不正常的問題。記者林文俏則認為,對困擾股市發展的一些理論性、政策性問題,要澄清是非,正本清源。比如,如何看待市盈率問題,如何看清違規資金問題,如何看待私募基金問題,如何看待政府干預市場的問題,如何看待全流通問題,在這些問題上要有權威聲音。讀者王效鋒指出,今天,面臨越來越多的企業的上市需求,我們要在國家利益、投資者利益和上市公司利益等多個利益群體中尋找平衡點,使市場有可預期收益。股市涉及的利益關系復雜,一定要統籌兼顧,慎密思考,細致安排。
三、要進一步加強上市公司治理。讀者來信來稿中涉及這個問題的,量最大,意見最多。讀者張鋼鈞算了一筆帳:2000年,投資者交納的印花稅和手續費超過900億元,而當年上市公司利潤總額只有500多億元。由于兩市流通股本只占總股本的26%,所以當年屬于流通股本的實際利潤只有130億元(當年派給流通股東的股利只有36億元)。換言之,為了獲得130億元的利潤,投資者付出了900多億元,而且這還不包括資金的機會成本。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博士張寧認為,股權結構要合理化。現在,"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很多時候并沒有去真正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的"進行工作,這種現象必須改變。云南信托公司總經理蔡明提出,關鍵是使所有股東權益一致化。"當一個經營步伐穩健的企業出現在投資者面前時,投資者才會考慮未來3年或者5年的中長期投資策略,整個市場才能形成理性和良性的運作機制。"因此,強化對上市公司的監管,推動上市公司完善以權利制衡為中心的法人治理結構,已刻不容緩。
四,要提升股市的財富效應。讀者陳麗棠、申樂認為,經過兩年多的熊市,被套者急劇增加,股市陷入了"越跌越無人買,越無人買就越跌"的怪圈。因此,股市為何缺乏吸引力,最原始、最直接的原因是缺乏財富示范效應。復旦大學金融研究所博士生唐建偉、史智宇則提出,要增強股市的吸引力,就要盡力消除股票市場財富效應的不對稱性和股票市場財富效應對消費的擠出效應,特別是要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防止股票市場成為"劫貧濟富"的場所。投資者形成了對資本市場發展遠期前景相對穩定的預期,有利于發揮資本市場"為投資者提供增加財富的機會"的功能。
五、要通過"依法治市"為投資信心提供確定預期。讀者羅培新認為,加入WTO以后,我國股市已經從相對封閉走向了相對開放,QFII的進入和民營資本的介入,都對規則和透明度的可預期性,有一個最起碼的要求。這都需要有一套保護投資者預期的、穩定的法律制度。讀者孫磊則提出,客觀地看,我國股市的諸多弊端不僅與體制、產權因素有關,更多也是技術缺陷造成的,只要加強市場制度建設,將現有的很多法規落到實處,就可以改善中國股市的現狀。因此,有不少來信來稿認為,要加快完善證券市場法律法規體系,加強證券法治工作,依法治市(從某種程度上比立法更重要),是當務之急。
真理在討論中閃光,我們不可能期望一場大討論能解決中國股市的所有問題,但我們相信,公眾的智慧一定能推動股市規范發展。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已經把"妥善地解決好資本市場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利益,使市場更具吸引力",列為"當前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重要任務。"
任務已經明確。完成任務需要智慧,需要勇氣,更需要我們腳踏實地的行動。
(記者高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