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是股市之本,股市走勢與經濟面背道而馳的根本原因是投資者對市場失去了信心
林文俏
我國經濟在2000年走出谷底后,一直高速增長。在宏觀經濟走好的背景下,中國股市卻背道而馳,已持續低迷兩年多。開戶數大幅度減少,成交額極端萎縮,股市籌資額顯著下
降,投資者虧損嚴重,證券業、基金業已發生行業性虧損,市場陷入“邊緣化”的尷尬境地。
投資者是股市之本,股市走勢與經濟面背道而馳的根本原因是投資者對市場失去了信心。為什么會失去信心?是人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缺乏信心嗎?當然不是。有人說,是上市公司造假猖獗,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這也恐怕并不盡然。因為部分企業造假歷來東西方都有,并沒有聽說市場就因此長期萎靡不振。而且公正地說,近兩年來管理層和輿論界在揭露打擊造假、規范市場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市場有了明顯的凈化,投資者信心應該增強而不應喪失才是。是中國股市價格太高缺乏投資價值?顯然也不是。去年11月QFII制度出臺時,一些媒體就鼓吹中國股市價格太高對外國機構投資者沒有吸引力,但QFII制度實施第一年,就有不少外國機構投資者入市,說明他們看好中國股市。我認為,股市投資者對市場失去信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國有股流通始終是壓在市場上的一塊巨石
國有股流通問題的不確定性使大資金不敢入市。我國股市持續兩年多的熊市是2001年7月的國有股減持引發的。盡管以后管理層推出了停止通過A股市場進行國有股減持的政策,但股市短暫的反彈沖高除了套牢了更多的投資人包括機構投資者之外,并沒有出現許多人預期的反轉和高漲。因為國有股流通始終是壓在市場上的一塊巨石,國有股流通問題是遲早要解決的,人們無法預測管理層未來的政策意圖。這就無法給投資者尤其是大資金一個安全穩定的市場未來預期,從而股市也就失去對投資者尤其是大資金的吸引力。
股市功能定位片面使之成為圈錢工具
股市功能片面定位為融資,股市成了各類機構圈錢的工具,嚴重打擊投資者信心。股市的功能應該是同時服務于投資者和融資者,使企業可以籌集資本,使投資者可以獲得回報。在此基礎上,資源配置、公司治理等派生功能才能得以實現。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對股市功能認識片面,認為就是為國企改革籌集資金。這種片面功能的出發點、落腳點都是上市公司、是融資者而不是真正掏錢的投資者。股市設立的初衷是為國企解困服務,這是與當時的經濟背景相適應的,無可厚非。但在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基本成型的今天,股市的定位卻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調整,這是不應該的。我們看到了太多不該上市的公司,看到了太多陷入經營危機后才上市的公司。這種扶貧是與股市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格格不入的。股市功能定位片面帶來三個反常現象:一是上市公司每年通過股市的融資額,遠遠大于上市公司的分紅額;二是國家從股票交易中征收的印花稅大于上市公司分紅額;三是證券商從股票交易中收取的傭金大于上市公司的分紅額。實際上,中國股市成了各類機構從流通股股東手中圈錢的工具。
投資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
盡管“保護投資者利益是市場監管的重中之重”這句話被常常掛在嘴邊,但在實際決策中,投資者的利益往往最被忽視。A股增發、B股開放、國有股減持等都使投資者的利益受到重大損害。面對股市低迷,管理層本應暫停發新股,讓股市休養生息,不要只看到年度任務、上市指標,這樣做的結果只會是竭澤而漁,可是新股發行卻在加速。這種忽視投資者利益、只考慮多融資的做法,進一步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
股市缺乏財富效應
財富示范效應就像一只無形的手,牽引著人們的投資行為。只要有賺錢機會,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股市,市場也由此活躍起來。而中國股市經過兩年多的熊市,被套者不計其數,近7000億元市值蒸發,投資者損失達30%至40%以上,有的甚至血本無歸。使股市陷入越跌越無人買、越無人買越跌的怪圈。
此外,與其他部門相比,證券部門無疑是政策失誤最多的部門,也是其政策遭受公眾批評最多的部門。2001年的B股對國內開放,解放了境外投資者,套牢了境內投資者。國有股減持導致兩年多大熊市。在對違規資金界定不清的情況下查處5.1億元違規資金,導致數千億資金撤離股市。政策的連連失誤使人們對管理層的監管能力失去了信心。
作者系廣東商學院金融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