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百萬個公司,上市的只有1000多個,只是中國經濟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上市公司是中國企業走向公司治理、規范化管理的一個典型。但典型還不是本質,不是主體,充其量是個感召力。絕大部分沒有上市的公司通過日常經營、重組和并購等各種活動都做得很好,整個國民經濟是在靠它們運作發展
口述/王巍
中國證券市場建立十幾年來,除了大家都談到的融資、增值外,我認為最重要作用是推動中國企業的全面改制。中國在建立證券市場之前,資金被嚴格管制,市場化的企業和管理者永無出頭之日。有了證券市場后,舊體制下被約束的資金和人才可以通過證券市場以股份制改造的方式來推動各個行業的體制轉換。我參與了早期幾十家上市公司的組建,許多企業是放棄財政撥款來爭取上市指標,對企業家來說,改制獲得新的發展空間遠比上市融資更為重要。十年以來,在產生了一大批上市公司和隨之而來的中國企業全面進入股份公司化以后,我認為,中國證券市場推動經濟改制的作用已經基本完成了,這個以改制為中心的早期中國資本市場時代也就可以過去了。
證券市場作為試驗田的角色已經結束
證券市場開始時發展得非常猛,是因為過去資金處于高度管制之下,證券市場是市場化的第一塊試驗田,所有新生事物、新企業家、新體制都在這里得到萌芽和發展。而現在整個國家的各個部分都向市場化轉化,試驗田的作用已經很小了。中國證券市場是整個經濟改革中的特區,如同深圳在中國改革中的地位。現在大家都看到深圳已經邊緣化了,中國證券市場邊緣化也同樣不用大驚小怪,甚至可以說是一件好事,說明證券市場早期的創造者、推動者給經濟改革所帶來的動力,已經被全社會所接受了。應當看到,證券市場的作用很重要,但在目前整個國民經濟中,它并不是最重要,也不是為惟一重要的部分。
由于各行業改革周期不一樣,在改革中落后的行業要承擔改革先進行業造成的社會成本。比如金融業目前有這么多的不良資產,就是因為金融業是改革中最后的堡壘,接受了其他行業中改革的包袱。證券市場當年一枝獨秀,也正是因為它改革早,把包袱甩給社會其他部分,而今天各行業都改革了,當年是風景這邊獨好,現在是百花齊放,原來的優勢沒有了。當年改革中有許多錯誤的決策,比如為國企圈錢和用政策制造市場等,現在也到了自食惡果的階段。這是一個輪回。其他行業開始和證券市場爭奪社會資源,于是出現了證券市場是否走向“邊緣化”的憂慮。實際上,相比銀行業、財政系統,證券市場的資金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它從來也不是主角。中國幾百萬個公司,上市的只有1000多個,只是中國經濟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上市公司是中國企業走向公司治理、規范化管理的一個典型。但典型還不是本質,不是主體,充其量是個感召力。絕大部份沒有上市的公司通過日常經營、重組和并購等各種活動都做得很好,整個國民經濟是在靠它們運作發展,1000多家上市公司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還不能代表中國經濟的主流。今天,證券市場應當是各個不同資金市場、技術市場、并購市場、管理者市場和行業市場中平等的一員,需要提供好的服務(如規則、便利、空間和政策環境等),才會有資金的供求雙方愿意投入。但現在這個市場有太多的書生論道、不講信譽、又過分理性、高度透明,介入成本太高,讓供求雙方厭倦了也是很正常的。
解決國有股問題的程序比操作手段重要
證券市場近幾年的低迷,實際上是使證券市場回歸本色的必要階段。現在需要的是業界在一個大的歷史背景之下,以平常心來看待證券市場的邊緣化。國有股減持問題也是這樣,這是證券市場中一個很大的問題,但在整個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中應該還有比它更為迫切的事情。事實上,監管機構在兩年前想要解決國有股減持問題時太天真太倉促,導致了上萬億元市值損失,這個責任誰來承擔?我認為現在應該總結并吸取教訓,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程序導致了這個結果。國有股減持這樣大的歷史問題不經過業界整體的醞釀和各種利益集團的妥協,而是少數高層倉促做出決定,是有大失誤的。來回拉抽屜,讓監管部門本來就脆弱的信用進一步受到摧殘。而且,直到今天在眾目睽睽之下,仍沒有人承擔責任,仿佛幾千萬股民統統可以把這個傷疤忽略掉。這個態度尤其是個問題。我贊成王波明的觀點,監管部門要有所作為。至少你不能破壞了規則后,一甩手就走了,甚至沒有承擔責任的勇氣。我覺得解決國有股問題的程序遠比解決國有股問題的操作手段還要重要,這才是最大的問題。一個經濟學家說股市如賭場,引起了全社會的大討論,為什么監管部門的失誤引起了證券市場這么大的混亂和損失,沒有人去討論,沒有人去追究責任呢?動員老百姓群策群議搞出幾千個減持方案,在我看來是個大玩笑,本來是專家的事情卻大搞群眾運動,將“陰謀”變成“陽謀”,實在是監管部門的無能和不負責任,或者用人民戰爭來沖淡監管部門的失職。
監管部門的有些人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歷史和海外的情況都不太了解,僅僅是留過學發表過論文就獲得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戰略上的話語權和決策權,簡單的用西方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管理中國的初級市場,約束中國的上市公司,這是拔苗助長。以我的看法,在這個書生論道的監管體制下,很多有潛力的公司不上市,可能發展得更好。為什么大批公司上市一兩年就變臉了,這不僅僅是公司的問題,更主要的原因是市場的規則有問題。我認為證監會的監管理念和管理層結構應該有所變化。不要把自己的智慧定位太高,應該啟用那些在市場中長期磨練的企業家。你可以學學美國嘛,許多美國的監管高官都是從投資銀行甚至“莊家”中發掘出來的。
中國股市混沌一點好
有許多學者希望中國市場更為理性一些,少些混沌狀態,我是理解的,但不太贊成。中國的證券市場是多種成分、多種體制并行的市場,它本身就是混沌的。過早的做出清楚的判斷未必是好事,我看混沌一點兒好。不同觀點不同勢力的共同參與才使得這個市場走向一個客觀的平衡,而不是理論上首先搞清楚對錯。法國革命很有激情,旗幟鮮明,最后產生了暴政,而美國的革命則是觀點混沌,多種利益主體并存而妥協,才產生了這么穩定的體制。同樣,證券市場也不應該是一個僅僅充滿激情的市場,它應該是一個充滿妥協的市場。妥協才是歷史進步的主要動力,而不是激情。證券市場不僅僅需要理性的學者、創新的企業家,也需要敢于承擔責任善于妥協的政治家。
有人認為中國的問題在于不規范,要用國外成熟市場的經驗來規范中國的市場和公司。可是改革20年來,正是中國這樣一批不規范的企業家、不規范的上市公司,利用不規范的手段,卻共同創造了全球矚目的經濟高速增長。這到底是規范好還是不規范好?我認為有這樣好的結果,那就是規范的。規范是歷史的概念,應由后人評說。“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我看在這樣一個不規范的管理體制下,才有這么多股民和金融創新者懷著對整個經濟改革的憧憬,前赴后繼,使中國證券市場走到了今天,這就是巨大的成就。
(作者為萬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本刊實習記者孫寧整理)
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