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煒
近來,關于“股市為什么缺乏吸引力”的討論頗為熱鬧。若再看滬深股市K線圖,管理層應該清楚中國股市正面臨又一次信心危機。雖然沒有突發性的暴跌,也沒有太多的抗議與爭執,但二級市場確實已經告別年初短暫的局部牛市行情。
上證指數上周末收盤報于1421.98點,雖未創下年內新低,但已是自局部牛市行情結束后調整以來的最低。若從2001年6月開始調整算起,累計跌幅達36.67%。本周一,滬深股市出現放量反彈,但能否就此否極泰來尚存疑問。
股市始終低迷,廣大投資者勢必難以避免經濟損失。有人算過一筆賬,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中國股市流動市值蒸發了6000多個億。實際上,大批持有非藍籌股的投資者,兩年多來的累計投資損失可能已超過四成。倘若不是藍籌股對股指的貢獻,上證指數肯定跌得還要慘。
剛剛披露結束的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1267家上市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合計達11379億元,相當于今年上半年中國GDP總量的22.7%。由此來看,中國股市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與持續向好的宏觀經濟背離。然而,在這背離問題的背后,投資者信心匱乏是現實問題。上證指數跌至近1400點附近,QFII和社保基金接踵入市,可大多數投資者仍缺乏投資信心。而這種投資者信心的匱乏,與歷史遺留問題的存在有很大關系。按照管理層的主導思想,在發展解決歷史問題,眼下不會輕易觸及歷史問題。可投資者不能對歷史問題的負面影響毫無顧忌,在歷史問題未解決前,目前的股價很可能是扭曲和虛高的。用學者華生的話來說,“支撐中國流通股的價格,一個是股權分裂,因此一旦國有股按市價減持了,大壩肯定在一側決堤,洪水嘩嘩的下來了”。
中國股市歷史遺留問題的核心是股權分裂,一旦國有股按市價減持,抑或允許非流通股與流通股自然并軌,華生所擔心的“決堤”就難以避免。前任證監會主席周小川在2002年1月曾明確表示,“國有股減持和全流通一定會給以高成本投入的二級市場投資者進行補償”,但隨著國有股向民企轉讓的“提速”,及外資并購即將“開閘”,又有誰能保證流通股股東日后能夠獲得補償。
與歷史問題并存的另一個問題,是增量上市公司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新股業績滑坡屢屢讓投資者感到傷心。新股發行制度實施改革已多年,發審委擔起把關大任,可包裝上市和“圈錢”現象依然嚴重。南方航空預虧,惠泉啤酒預警,長電科技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超過40%,這些上市公司都能給自己找到業績糟糕的理由。可對投資者來說,如同買到假貨一樣,對市場狀況感到“深惡痛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最近指出,“股市歷史上的遺留問題,特別是有些存量的問題,應盡量通過增量來解決。譬如,在上市公司上市的環節上能不能保證質量,絕對不能再出事了。”可見,新股業績“變臉”對市場的傷害有多大。更令投資者不滿的是,盡管二級市場低迷影響到一級市場,但市場仍在無法推卸地發揮其融資功能。這就如同讓一個臉色蒼白的病人繼續履行獻血義務,難怪投資者信心無法得到提高。
因而,現在稱得上是考驗監管部門的時候了。現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擔任央行副行長和中國農業銀行行長期間都有過不俗的改革業績,投資者期盼其能夠從保護投資者利益及有助于恢復投資者信心的角度出發,以新舉措來使市場盡快振作起來。面對二級市場大跌,管理層不必再匆忙推出僅有短期刺激效應的利好政策,而應在政策應用上盡早成熟起來。當務之急是先做好減負工作,例如,可通過新股發行顯著減速,給股市以休養生息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