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鵬:QDII新理由不足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30日 13:50 經濟觀察報 | ||
董少鵬/文 SARS過后,人們起初最關心如何維護經濟的持續發展,但到了7月份,風向突然逆轉,告誡經濟過熱的調門迅速提高。而央行采取了大規模回籠貨幣的措施,近期又將存款準備金率提高了1個百分點,毫不含糊地傳達了貨幣管理當局的擔憂和決心。 與信貸規模持續擴張相反,股市持續縮水,激情一時的藍籌股行情也已經偃旗息鼓。雖然市場傳導機制有礙,但如果真是經濟過熱,股市像時下這樣疲軟就顯得有些奇怪了。 如果從人民幣貨幣供應量以及200億元不明來源的美元涌入國內來看,貨幣投放確有“過熱”之嫌。但貨幣供應量只是表象,真正的成因還是投資結構失衡、產業結構調整遠沒有到位、經濟增長質量低。政府投資大多集中到基礎設施建設,銀行信貸紛紛涌向房地產市場,但民間投資依然不振,制造業、流通業增長緩慢,高科技產業發展緩慢。以此為基礎,再考慮到處置國有股、規范機構投資者等方面的政策缺陷,股市疲軟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我一直認為,股市的晴雨表作用實際上發揮得不錯。把晴雨表作用僅僅理解為反映宏觀經濟走勢,是有缺陷的。 備受市場關注的QDII政策,還難以拿出決斷。所謂管理部門曾積極推動此事的說法并不全面。據筆者所知,一年多來,這個問題在高層一直有爭議。設計QDII的最初動因是為香港股市輸血,再就是“既然允許外資進來,也應允許內資出去”的公平考慮,F在有人提出,QDII是緩解人民幣升值的較好渠道。我們以為,并非把人民幣“輸送到另外一個獨立關稅區”就可以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而是要從維持貿易的總量及結構性平衡,改革結售匯制度方面下手。為居民外匯儲蓄尋找出路并不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即便為了把外匯儲蓄轉為投資,其方式也很多,投到境外資本市場只不過是一個選擇。 解決貨幣投放過熱問題,一是財政政策要向“穩健”轉變,縮小政府投資的比重,采取措施刺激民間投資;二是要加快銀行體制改革。商業銀行放貸過快并且不顧風險,實質上與金融腐敗有關。銀監會當務之急應是促進銀行改制,真正建立起現代公司制度,而不單是站在國有金融資產看護者的角度考慮問題。不建立現代公司制度,銀行腐敗問題也就無從根治。靠外部監管無法根本改變銀行資產質量低下的問題。 所謂央行5號令對于證券行業的壓力,其實是被過分夸大了。證券公司為區區一年50億元存款利差就亂了方寸,只能說明證券公司資產質量太差,融資渠道過窄,創利能力太弱。證券公司業務創新的空間也太小。我們要鄭重呼吁,在不允許證券公司不做什么時,必須給它們可以做什么的支持。 跟隨證券公司創新業務,應允許商業銀行向潛質好的證券公司發放貸款或者投資,從而獲得優質證券公司高速成長的收益。銀行還可以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合作開發適應廣大儲戶和投資者需求的零售金融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