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市迷局追問全流通 股市似乎到脫胎換骨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11日 09:30 中華工商時報 | ||
現在,中國股市似乎到了脫胎換骨的時候了。已經持續兩年的國有股減持懸念正在反復向我們預示一個道理:如果說政策市從一誕生就開始走向終點,那么現在也許可以說,它已經走到終點。 政策市的出現是一種邏輯的必然。中國股市源自“溫箱”里的一項實驗。繼爾,它被定位成國有企業圈錢的一種工具。這種定位決定了上市公司股權少部分流通大部分不流通的 但是,國有股減持事件的發生徹底改變了這一切。 對于兩年來市場的表現而言,國有股減持猶如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意味著災難。然而同時,對于在政策的搖擺中艱難前行的中國股市的前景而言,國有股減持猶如打開了一條新通道。 盡管上市公司優惠稅率的喪失已經宣告了股市“溫箱時代”的結束,股市為國企改制服務的任務也在淡出,但是,只有國有股減持事件發生之后,股市才終于得以以真面目示人,人們也才終于得以看到股市的真面目扭曲到了什么程度。作為一種修正,全流通就成為股市按照自身的邏輯發展的必經之路。———僅有國有股減持是不夠的,為社保基金籌資這個國有股減持的邏輯起點只有和全流通這個中國股市規范發展的邏輯終點緊密聯系起來,才具有更為值得關注的意義。 國有股減持事件的最大貢獻在于,它引發了一場大討論,從而為全流通提供了足夠充分的輿論準備。在這場討論中,國有市遭遇了前所未有分析和批評,作為國有市最直接的產物,政策市的終結也應在人們的預料之內。 不僅如此,它還直接給予政策市沉重一擊。盡管為了避免對市場的沖擊,國有股減持一事被擱置不議,但是,它卻因此成為投資者心頭最大的政策懸念。在國有股減持以及由此引發的全流通這個最大的政策懸念面前,任何政策都已顯得無足輕重。市場兩年來的持續低迷表明,盛產投機的政策市沃土已經變得過于貧瘠,理性投資理念種子已經萌芽,卻苦無生存土壤。 更為重要的是,在市場化進程加速推進的宏觀經濟和市場化進程屢屢受阻于既有制度瓶頸的股市之間,可能已經存在一個不小的落差。這個落差表明,10年來在多空之間從容翻云覆雨的政策本身已經因此顯得捉襟見肘難以為繼。 與此同時,作為中國企業最主要的直接融資場所,在銀行系統效率不彰的情況下,股市事實上承擔著分流儲蓄,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重任。然而,據央行最新公布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今年上半年,直接融資比重大幅下降,其中股票融資比例下降了2.3個百分點。也就是說,股市自身的正常發展已成問題,更遑論為銀行“減負”。 現在,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政策市已經走進死胡同,加速推進市場化是唯一的選擇,全流通因此也就成為唯一的選擇。———正是在上市公司“部分上市”的背景下,盡管市場化的口號喊得足夠響亮,管理層傾力推出的諸多市場化舉措還是幾乎無一例外地淪為掩飾非市場化陷阱的花花草草,股市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高成長紅利的美好愿望也終是黃粱一夢。眼下正在進行之中的深中僑退市風波,不過是股權分裂的制度設計如何羈絆股市市場化步伐的最新注解。 也許,國有股減持可以暫時擱置不議,然而全流通已經不能再延誤,因為全流通已經不只是中國股市未來的發展方向,更是中國股市眼下急迫的現實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