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糖8月合約多空爭斗慘烈 國家發改委緊急介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09日 15:3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謝飛 金城 南寧報道 “這兩天我都突然冒出了很多白發。”一位南糖8月合約的空方重倉者向記者抱怨,長期的緊張狀態使他變得形容憔悴、萎靡不振。 這是一場慘烈的戰爭。幾天下來,所有參與廣西食糖中心批發市場(以下簡稱桂糖市場 廣西區政府一官員向記者證實,國家發改委已經正式介入對南糖8月合約的調查。8月4日,廣西經貿廳官員以及桂糖市場的代表趕赴北京,專門就此向發改委匯報。 對于近年來風起云涌的大宗商品市場而言,桂糖市場8月合約事件只是一個縮影。由于監管機制的缺失,大宗商品市場隱藏了巨大的風險,是廢是留一直是業界矚目的焦點。 發改委的介入給了外界頗多想象。 多空“戰爭”繼續 自本報7月30日在頭版刊發了《凱地系隱現:誰操縱了桂糖“期貨”》一文之后,圍繞桂糖8月合約,多空雙方又展開了一輪更加激烈的鏖戰。 一位參與者這樣向記者形容當時的情景:“如果說此前的爭執還在桌底下,而現在必須擺在臺面上出牌了。” 迫于市場的壓力,7月30日,預感到風險的部分多頭一開盤就主動平倉出場。這使得7月29日還在2930元/噸附近高懸的8月合約,次日以2901元/噸開盤,并以2860元/噸的價格收盤,當日盤面顯示持倉量迅速減少5856噸。“這是部分多頭的跟風盤在主動平倉,因為目前的事態變化很不明朗,大量空頭向各級部門以及媒體反映情況給市場造成很大壓力,一些原本跟風的多頭見勢主動獲利了結。”參與交易的一位人士向記者分析。 空方的日子也不好過。根據市場規則,8月合約進入交割月之后,將要提高保證金(市場規定保證金200元/噸,進入交割月后的前十日,保證金提高到400元/噸),也就是說,如果在7月31日8月合約價格沒有繼續下跌,而維持原高位的話,在8月1日上午9時之前,空頭必須追加保證金--這意味著空方將擴大損失,因為現貨無法入庫,逼空局面已經成形,再次追加保證金只能成為多頭的食物,如果不追加,則又會被市場強行平倉。 “當時空頭的情勢十分不妙,雖然7月30日開始下跌,但并不能判明第二天的走勢。空頭一方最壞的打算是在31日下午提起訴訟,并申請凍結資金。”一位參與者向記者透露。 多空雙方醞釀的巨大風險也給市場主辦方帶來巨大壓力。“如果桂糖市場涉嫌操縱市場一事最終走上法庭,將對南寧市場造成重大影響。”該人士分析。據悉,7月30晚上,桂糖市場高管人員連夜開會研討對策,而這個會一直開到次日凌晨。 7月31日,多空的關鍵時刻。當日8月合約價格以2831元/噸低開,并最終以2794元/噸收盤。盤面的微妙走勢令空頭難以決策。有交易人士認為,這是多頭的一種表示--把價格打低,給空頭多一點準備時間。也就是說,降低價格,讓空頭原有的保證金還能繼續支撐。 事實上,盡管盤面上彼此較量,但與此同時多空雙方還是通過各種渠道透露出愿意協議平倉的信息。根據桂糖市場的規則,多空雙方可以不按照盤面價格平倉,而以協議價格對沖。多頭提出的協議平倉條件是要“空頭損失300個點”,即每噸損失300元。 雖然從盤面上看,多頭似乎大賺,但由于多頭前期為占滿庫容而大量從高位接手了現貨,實際上其在現貨上是虧本的。據估計,多頭在2400元/噸左右的價格接了8萬到10萬噸的現貨,而現貨市場的價格高的不過2100。因此,多頭如果不在市場上賺回來,也將難逃虧損。 8月1日,8月合約以2761元/噸開盤,隨后上漲至2800元/噸,并以此價格收盤。市場傳來消息,一家來自海南的空頭由于保證金不足,已經被強行平倉,并導致盤面價格上行。當日盤面持倉量降至11633張,市場漸漸傳來屠殺的氣氛。 部分空頭開始動搖,多空雙方談判加速。“這同樣是一場斗智斗勇的較量。如果空頭認賠,那么參加談判就要盡可能地減少損失,以盡量小的代價出場。空頭的籌碼是指責市場的規則漏洞以及操縱嫌疑,而多頭的優勢在于盤面的價格。”一位參與者分析。 經過連續數日的討價還價,部分不愿糾纏的空頭和多頭達成協議,愿意以一定價位協議平倉認賠出局,一些空頭以認賠100萬的代價離場。到8月6日,盤面持倉量已經銳減至5440張。 但仍有一些空頭不愿認賠出局,如廣州洋迪公司仍舊強硬要求向市場交貨。 8月合約最終將以怎樣的結局收場還很難預料。但市場人士估計,此次8月合約,很可能多空雙方都要賠錢。 發改委介入 桂糖多空之戰在本報報道之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據廣西區政府一官員透露,國家發改委已經責成廣西區經貿廳赴京解釋此次事件。8月4日,廣西經貿廳官員以及桂糖市場的代表專程趕赴北京。 事實上,在此之前,期貨界和大宗商品市場之間的“口水”就沒停過。 作為改革開放的產物,國家對批發市場的政策一直較為寬松,各大商品都允許建立批發市場。隨著電子商務的運用和保證金制度、對沖機制等新的交易方式的應用,大宗商品市場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據悉,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包括橡膠、食糖、淀粉、糧食、有色金屬等在內的多個大宗商品批發交易市場。因交投活躍,桂糖市場一度還成為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的典范。 但大宗商品市場的發展卻一直飽受期貨界人士的詬病。他們的理由是,大宗商品市場的存在,不僅分流了期貨資金,而且機制漏洞很多,風險很大。 大宗商品批發市場真正“站直腰桿”是在2002年9月。去年9月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了《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規范》的出臺讓飽受質疑的大宗商品市場的期貨機制似乎得到了“法規的支持”。據悉,桂糖市場也是這個《規范》的起草人之一。 但這個《規范》出臺之后,受到各界更廣泛的指責。“大宗商品市場大量借鑒期貨的交易機制,如對沖制度、保證金制度,但同時這些機制引入時又不夠完整,漏洞很多,風險很容易被放大。”一期貨公司負責人深表擔憂。 今年2月,出臺幾個月的《規范》在爭議聲中宣布進行修改,試圖廓清批發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區別,但修改稿時至今日仍未正式頒發。 此次桂糖8月合約事件再次讓人們領略到大宗商品市場的風險,大宗商品市場的去留再度引起社會關注。就8月合約中多方同時為桂糖市場股東一事(詳見本報7月30日報道),北京工商大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教授評論道:“如果桂糖市場確實存在股東與多頭有關聯關系這樣的情況,那將會有違規的嫌疑。” 而此次發改委介入,讓業內人士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大宗商品市場到底怎么走該有個明確說法了。”一位桂糖市場交易商表示。 收編還是廢黜? 盡管現在批發市場存在各種問題,但從各界反應來看,取締這些市場似乎不太可行。 “我國的期貨市場發展了這么多年,其它市場借助期貨市場的機制,我認為并不是壞事:一方面可以提高現貨市場功能;另一方面,期貨市場的機制之所以被借用,也說明期貨市場受到肯定。大宗的農產品和大宗的戰略物資客觀上都有這種需求。”胡俞越認為。 在此次桂糖事件中遭受重創的廣州交易商朱危光也表示:“雖然這次損失很大,但就市場本身來說,這類市場還是為現貨商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提供了一種較為方便的買賣渠道。” 另一位期貨專家童宛生此前談及大宗商品市場時也認為:“關閉批發市場不太可能。” “這個市場一直在打擦邊球,其關鍵就是缺乏有效的管理。”胡俞越強調,“這個市場誰管?誰也不管。證監會不管,他們只監管證券市場和期貨市場,而這些市場名義上又不是期貨市場。原來的國家計委下面有一個經貿流通司,雖然似乎是管理機構,可他們更多的是宏觀調控的部門。所以這個市場現在基本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 “我國是一個政府推動型的市場,政府具有很大的主動性,既然有市場需求,就應該加以管理。”胡俞越認為。胡建議,把這些大宗商品市場的部門品種納入正規期貨交易所,成為一個新的交易品種。 “但按照目前證監會的審批速度,推出一個新品種談何容易?”上海南都期貨的一位經理對此方案的可行性提出質疑。 胡俞越認為,速度問題的解決實際上是證監會與相關部委的協調問題,因為期貨品種的推出往往先要得到各部委的同意,如果相關部委認為“不成熟”,那么就很難推出了。 有業內人士建議專門成立一個監管部門來監管這些市場。但由于現在國內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太多,而且區域分布太分散。“真的要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監管,恐怕要比證監會還龐大,并且各地的利益如何協調?”胡俞越認為這也不是一個好辦法。 國家發改委經貿流通司馬副司長則透露:“這個事情恐怕最后還是要由地方主管部門來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