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存款突破10萬億大關 股市難擔分流儲蓄大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3日 10:54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張煒 一邊是金融機構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突破10萬億元大關,另一邊是“非典”疫情陰影下的股市局部牛市行情受挫,如何化解儲蓄風險成為更加嚴峻的問題。 多儲蓄最合算 從2001年初以來,我國居民儲蓄存款持續保持18%左右的增長速度。到今年一季度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已達10.2萬億元,同比增長19.1%,居民的儲蓄熱情依然高漲。 央行一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高達34.1%的儲戶認為“更多地儲蓄最合算”,較上年同期提高7.3個百分點,繼續維持高位。較高的儲蓄率,必然給商業銀行帶來財務風險。 由此,分流儲蓄尤其是如何把儲蓄轉化為投資,成為從上到下都關注的課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揚曾坦言,把一部分居民儲蓄轉換成其他投資方式,是長時間以來一直研究的問題,目前感到“很頭疼”。“證券市場應該是我國居民實現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最主要渠道”,但眼下尚難實現。 股市難擔分流儲蓄大任 股市難擔分流儲蓄的大任,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儲蓄資金不愿分流入市。入市投資的風險有目共睹,按市場上通常的說法,10個投資者中只有一位盈利、兩位持平,其余七位則虧損。 即便全年處于牛市行情中,也沒有數據能夠證明入市的投資者都獲得盈利。因而,儲蓄資金不愿分流入市,關鍵是其持有者的風險偏好不同。相比之下,儲蓄資金寧可放棄高收益,也要確保資金本身絕對安全,即追求低風險。 導致儲蓄資金如此保守的因素有很多,如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收入增長預期偏低、消費信貸觀念缺乏等。 教育、養老、退休促使儲蓄率居高 據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導致居民高儲蓄率的最重要三項原因是子女教育、養老、退休等。利率一降再降,居民儲蓄仍不斷增加,是因為居民儲蓄的預防性動機極高。假如孩子過幾年的教育費用亟需積累,又有誰會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風險系數較高的證券市場上。 事實證明,即便是以專家理財著稱的股票型基金,也不能保證穩定的投資收益。在收入分配體制、消費體制、社會保障體制、價格體制、教育體制以及金融體制等方面改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居民更多地面臨未來收入與支出的不確定性,其儲蓄傾向勢必增加。 倘若一個需要準備孩子教育費用的家長,對自己未來收入的增加和穩定性缺乏把握,他又怎么可能把有限的積蓄改作投資呢。 券市風險系數高 國內證券市場風險系數相對較高。有專家比較后發現,我國股市的平均市場風險大約是美國股市的2倍,平均市場收益率卻只有美國股市的1/2。 較之國外證券市場,我國證券市場的投資盈利模式有很大的差別。國內投資者主要追求資本利得,而不是上市公司分紅回報。盈利模式的差異性,必然導致國內股市的投機性很強,持續分紅能力較高的藍籌股反而不及有題材炒作的績差股。 今年以來,銀行、鋼鐵、汽車等藍籌股掀起局部牛市,使投資者對價值發現的投資理念初步認可,但這種理性投資理念還需鞏固。而且,國內證券市場的賺錢效應仍非常有限,大批個股在局部牛市中反倒迭創新低。 進入4月下旬后,國內股市又不可避免地被“非典”疫情的陰影所籠罩,大批上市公司因此調低盈利預期。在“雪上加霜”的特殊情況下,要想指望股市對儲蓄資金有較強的吸引力,肯定具有較大的難度。 儲蓄資金的積累為股票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不斷攀高的居民儲蓄成為孕育“大牛市”的潛在因素。不過,需要看到的是,儲蓄資金與證券市場中的投資資金,兩者的風險偏好截然不同。 牛市中經常有人會提出:“砸鍋賣鐵買股票”。可實際上,大部分儲蓄資金還是不為所動。提高證券市場分流儲蓄的作用,重中之重是進一步謀求市場發展。只有證券市場健康穩步發展,才能使理性投資理念成為主流,市場交易品種結構豐富,投資者從中獲取更穩定的收益。 國內股市的實踐表明,降息、減稅等利好政策只能一時刺激市場活躍,無法從根本上大量吸引儲蓄資金入市。國內股市吸引力的增加,主要在于其市場成熟度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