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板塊育出藍籌集團 析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年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17日 10:44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上海金融服務辦公室日前傳出的信息表明,根據上市公司2002年年報數據,上海本地上市公司業績已連續第三年領先全國水平。曾經被證券市場喻為“死亡板塊”的上海本地公司,緣何日趨煥發生機?上海本地公司2002年年報呈現哪些新的特色?值得分析和挖掘。 業績進入上升通道 截至4月30日,上海本地116家上市公司(除大盈股份延期外)的年報顯示,按加權平均法計算,上海本地公司實現每股收益0.1626元,凈資產收益率6.31%,比全國水平分別高出14.3%和10.5%。 不僅如此,剔除中央及異地大股東控股的公司,上海市屬100家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1973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7.39%,分別高出全國水平38.7%和29.4%。另外,上海140家上市公司(含中央及異地在滬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1754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7.36%。 歷經大規模資產重組的上海上市公司,自2000年起開始初現新貌。到2002年年報,上海上市公司業績不僅反映出與上海經濟同步發展,而且對推動滬深兩市整體業績回升,起到一定作用。 藍籌公司展現風采 綜觀上海上市公司2002年年報,績優藍籌公司顯現風采。2002年116家公司總計實現凈利潤92億元,140家公司實現凈利潤160億元。從利潤構成看,本地公司盈利能力主要集中在績優藍籌公司,浦發銀行、上海汽車、申能股份、上港集箱、上海機場、陸家嘴等凈利潤居前15位公司總利潤達到75億元,較2001年盈利15強公司凈利潤數增加15.4%。同時,盈利15強公司對本地公司總利潤貢獻率則從2001年的68.4%上升到81.5%。尤其是盈利15強公司中除中遠發展外,均為市屬公司。本地績優藍籌公司業績的穩定增長,對本地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的提升起到核心作用。 上市公司主業的持續提升,進一步顯示出業績“含金量”增加。2002年116家上海本地公司主營收入達到1856億元,主營業務利潤達到367億元,同比分別增加22%和2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45億元,高于2001年的186億元,是2002年凈利潤總額的2.66倍。同時,非經營性收益在凈利潤中所占比例僅為0.8%。這一系列良性指標表明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凈利潤“貨真價實”,而業績“含金量”的增加,為上海公司今后穩步發展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礎。 股東行為更趨規范 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在努力提高盈利能力,保持良好現金流量的同時,比以往更注重通過分紅派現回報股東。2002年年報顯示,除12家虧損公司無法分配外,提出分配預案的公司達63家,其中60家公司擬實施派現,共將分配紅利52億元,同比增加12億元。按116家本地公司計算,每家公司平均增加派現1034萬元。 另外,B股上市公司業績不佳,是困擾上海上市公司發展的“老大難”問題,不過,這一狀況正在不斷改善,尤其2002年,B股公司業績與整體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統計顯示,2002年在上海本地116家公司中,含B股的34家(不包括含B股的大盈股份)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097元,與本地公司整體相比,已從2000年相差61.2%、2001年相差46.5%,到2002年相差40.5%,差距在逐步縮小。 上海上市公司的2002年年報進一步透露出,上市公司及控股股東行為更趨規范。上海繼2001年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本市上市公司國有控股股東若干行為意見》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后,2002年進一步開展了全市上市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檢查工作,通過加強規范,陸家嘴、東海股份、嘉寶實業等公司久拖未決的資金占用問題得到妥善解決。至2002年末,上市公司大股東占用資金尚余12.6億元,除興業房產外,氯堿化工和界龍實業的控股股東對占用的4.2億元資金已明確制定還款計劃。上市公司違規擔保的解除也取得了較大進展,至2002年末,比2001年減少20億元。 (上海證券報記者 李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