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優藍籌盡顯風采--析滬市公司2002年年報特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12日 07:45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盤點2002年年報,滬市上市公司業績所體現出的深層次意義,值得客觀分析和評判。 729家已披露年報的滬市公司總體業績顯示:上證180指數成份股撐起證券市場的半壁盈利江山,一大批績優藍籌公司盡顯強者風采;滬市公司主業向好的趨勢,在每股經營現金流以及主營收入、主營利潤等業績指標同比大幅增長的對比中,得到集中顯現;鋼鐵、汽車、煤炭、電子等諸多行業的回暖以及相關公司盈利的大幅攀升,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中國經濟 “180”顯強者風采 綜觀2002年年報,上證180指數成份股公司整體表現出眾。統計顯示,180指數成份股平均每股收益0.216元,大大高于滬深兩市平均水平,總計實現主營收入8584.3億元、實現凈利潤559.8億元,分別占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總量的45.3%和66.2%。上證180指數成份股公司的盈利能力,托起證券市場的半壁江山。 而180指數成份股公司所顯現出的投資價值,已逐漸重塑證券市場的投資理念。自2002年年報披露以來,上海機場、民生銀行、寶鋼股份、同仁堂、上海汽車、華能國際等一大批180指數成份股公司,以其大幅增長的良好業績,不僅顯現出績優藍籌股風采,而且成為帶動近一時期股市持續走強的風向標。 不過,也有一些權重股公司,包括近年來駛入滬市的個別“航母”,2002年盈利在其巨額總股本的稀釋下,每股盈利水平沒有達到滬深兩市平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滬市公司整體業績的增幅。 主業盈利持續向好 近年來,滬市上市公司從“帳面利潤”和“紙上富貴”的表現,轉變為日趨注重主業經營并不斷增強主業盈利。據統計,滬市公司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在2001年同比業已增長的基礎上,2002年同比又上升21.57%。其中每股經營現金流在1元以上的公司有近60家,民生銀行和招商銀行每股經營現金流分別高達13.68元和5.96元,東風汽車、上港集箱、伊利股份等一批公司也都顯示出公司盈利有穩定的現金流作支撐。 滬市上市公司主業不斷向好的態勢令人振奮。2002年年報進一步顯示,面對所得稅稅率調整、非經常性收益整體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滬市上市公司平均主營收入達18.2億元,平均主營利潤達3.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58%和18.47%。這些業績指標的大幅度提升,意味著滬市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在提高。 與此同時,受益于2002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滬市2002年年報呈現出一大批行業回暖帶動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喜人局面。排行榜顯示,石油加工及煉焦行業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20倍,其中尤以上海石化、齊魯石化等增長顯著。電子制造、房地產、煤炭、汽車、鋼鐵、通信等行業的整體走好,也使廈新電子、兗州煤業、福田汽車、寶鋼股份、四川長虹等相關一批上市公司業績出現攀升。 巨虧公司虧了不少 一批巨虧公司的集中并大幅度虧損,成為2002年滬市上市公司總體業績較2001年有所下降的重要因素。統計顯示,2002年年報滬市77家虧損公司總計虧損148.32億元,占滬深兩市虧損總額的近70%,其中僅虧損額超過5億元的5家公司凈利潤總計虧損近60億元,而每股虧損在1元以上的有15家公司。尤其是ST輕騎和ST長控,前者凈利潤虧損34億多元,后者每股虧損高達11元,雙雙創紀錄。 滬市緣何集中出現一批巨虧公司?大額計提準備是主要原因。統計顯示,虧損金額排名前20名公司總計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超過99億元。進一步從深層次分析可以發現,在滬市“問題”公司積累較多的客觀背景下,ST輕騎、ST興業、ST國嘉、ST中西等一批連續虧損的公司,面對暫停上市的風險,希望以大比例計提博取最終盈利的可能和恢復上市的機會。這種情況也因此形成2002年滬市上市公司強者恒強、差者更差的兩極分化局面。 總體而言,滬市上市公司的2002年年報特色揭示出,2002年是滬市公司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滬市公司正步入加速發展的新時期。 (上海證券報記者 李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