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向好公司業績大增 探秘千家公司年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28日 08:08 證券市場周刊 | ||
2002年報與2003年一季季報顯示,在宏觀經濟不斷向好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業績也在逐步提高 本刊記者 張軍 林中;本刊數據室 閆彬 孫庭陽 截至本周,已公布年報的1061家公司2002年平均加權每股收益為0.1834元,同比增長 業績高增長探秘 觀察每股收益前100名的股票,其每股收益的水平均超過了0.40元,而前50名更是達到了0.50元。有6家公司收益達到了每股1元,而其中有4家是通訊類公司,顯然手機行業去年表現最為突出。在排名前列中,港口、汽車、鋼鐵等行業表現也非常突出,長安汽車等熱門股位列其中,表明市場的確是以業績為基礎展開行情,而這一點應是年報的啟示之一。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共有93家公司出現了虧損,占總數的8.77%,在每股收益后50名中,其每股虧損都在0.20元以上,ST公司占據了近一半,業績不佳的公司大多處在傳統行業,并且以上市多年的老公司為主。與這些虧損股相伴的是其股價大多節節下跌,因此規避ST股及多年績差股的業績風險是此次年報的又一啟示。 從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采掘業、交通運輸倉儲、通信、信息技術等行業整體的平均收益排在前列,與基金重倉的行業有所不同。特別是通信、信息技術行業。銀河證券行業研究員王國平認為,通信行業最主要的亮點是手機行業的銷售出現了大幅的增長,其作為消費熱點,行業毛利率較高。從主營利潤增長來看,造紙印刷行業、石油化工行業表現較為突出。而交通運輸倉儲行業則在各項指標中均表現優異。這種高增長行業及基金重倉行業的不同,將為其他主力資金提供建倉的可能,因而有機會成為后市的潛在熱點,這是年報的啟示之三。 藍籌股為何崛起 從總股本角度來觀察公司年報業績的情況,總股本在8至10億的其平均每股收益達到了0.22元,也是凈利潤同比提高幅度最大的。而大多數的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只為0.12元,這顯示大盤的公司去年業績較佳,對上市公司整體利潤的提高貢獻較大。 中國國情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清議認為這主要是大型企業由于規模的優勢,在去年的油價、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過程中受益最大。排位前列的少數大型國企便占據了上市公司整體利潤增長的絕大部分,所以市場的整體趨勢應是由這些大公司決定的。 事實也是如此,在今年由經濟景氣而催發的牛市中,以汽車、鋼鐵、金融景氣行業的大盤藍籌股漲勢突出。據統計,1月6日至4月15日,77%的股票落后于大盤,市場中活躍的股票只占16%,而且集中在大盤藍籌股上。藍籌股的熱炒有其業績高速增長做堅實基礎,同時也印證了本輪行情價值投資的理念。 誰是白馬 我們對2002年和2001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的公司進行了統計,前100名的公司其兩年主營收入的增長均超過了20%。其中連續兩年主業收入超過100%的公司5家。TCL通訊、波導股份位列其中。另外同時連續兩年主營收入在50%至100%的公司28家,主營收入在30%至50%的公司達42家,投資者可對此進行深入的分析。 同時,我們觀察上市公司的現金流情況,現金流充沛的企業其經營業績也較為真實。在已公布年報的公司中,每股現金流排名前三十名的公司現金流都達到了1.5元以上。業績優秀的中興通訊、TCL通訊的公司也排在前列。這些公司值得重點關注。 2002年業績增長較快的鋼鐵、汽車等熱門行業,其經營性現金流增長較快。汽車行業的長安汽車、東風汽車、福田汽車等經營性現金流都位列前茅,顯示其行業發展有著良好的基礎。除了少部分公司現金流的增長是由于增發等原因,大部分公司都是源于銷售和資金回籠的良性循環。 另外,今年上市公司主動分配的意識進一步加強,截至目前派現的公司已占到總數的六成以上,在高派現的公司中,有部分公司的股息率超過了一年期存款稅后利率,已具備了中線投資價值。而一些每股公積金較高,且2002年不分配或分配相對不多的公司,其2003年中期或年終送股或分紅的可能性大增,因而也存在著較大的機會。 季報繼續保持高增長 截至本周,共有538家公司公布了季報,從每股收益來看,有333家公司同比出現了增長,其中增幅在10%的達到了43.49%,同時有近1/4的公司業績增幅在50%以上,高增長的公司明顯增多。在業績同比增長數倍的公司中,以揚子石化為代表的石化塑膠行業明顯復蘇。而馬鋼股份、凌源鋼鐵等鋼鐵股則繼續受益于一季度鋼價的上升。另外,長安汽車依然排在前列,年報虧損的安凱客車,一季度盈利大增,顯示汽車作為一季度經濟中最亮的亮點,也在上市公司的季報中得到體現。總體看,傳統行業復蘇跡象明顯。 從季報占全年的業績比例來觀察,具有可比性的471家公司中,有167家公司的每股收益超過了去年全年的25%,占到了35.46%。有9.34%的公司季報業績已占到去年全年的50%以上,其今年業績完成的情況將較為樂觀。總體看,排名前列的公司,大多是去年全年指標較低的緣故。但這也表明部分績差公司開始扭轉弱勢局面,這在金屬非金屬和石化行業表現得較為突出。 融資效果揭開謎底 上市公司配股、增發是真的為了公司長遠發展而進行的融資還是為了圈錢而為之?募集到的投資者的資金真的發揮出應有的效果了嗎?在2002年年報中我們找出了答案。考慮募集資金投產發揮效益需要一定時間等因素,我們將分析的目標鎖定在2001年實施配股、增發及新上市的公司。 從2001年實施配股的上市公司業績看,2001年平均每股收益為0.2285元,而到了2002年平均每股收益就只有0.1897元,下降了17%。在2001年實施增發的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為0.3850元,而2002年就只有0.3043元,下降了21%。即使考慮股本擴張等因素,募集資金的使用效益之低也是顯而易見的。像深天馬在增發之后每股收益由2001年攤薄后的0.126元變為2002年的-0.2630元,天大天財由2001年的0.491元下降到2002年的0.2645元,春蘭股份由2001年的0.422元下降為2002年的0.2320元。 相對于實施配股、增發的公司,2001年上市的新股2002年“變臉”、業績滑坡現象卻大為減少。2001年上市新股當年平均每股收益為0.2761元,2002年為0.2557元,下降幅度遠小于配股及增發公司,這表明2001年以來,上市新股質量逐步提高,這為證券市場的發展構筑了良好的基礎。而其中業績大幅增長者猶為值得投資者關注,像北京巴士(600386)、華能國際(600011)、中新藥業(600329)、金山股份(600396)、北生藥業(600556)等。 而通過配股、增發后每股收益并未攤薄稀釋而仍能大幅增長的公司同樣值得關注,像青島啤酒,其2001年每股收益為0.1029元,而2002年為0.2307元,增長了1.24倍。同樣增長的還有北亞集團、中興通訊、新農開發等業績增長而股價未大幅上揚的公司將為投資者提供絕好的獲利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