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績優股年報變臉 “重組明星”緣何成流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14日 11:52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本報記者 戴涵 隨著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漸近尾聲,部分績差公司也相繼羞答答地亮相,但令人驚詫的是,一些昔日“重組明星”竟然現身其中。南開戈德(000537)年報顯示,公司2002年業績出現虧損;隨后,民豐實業(600781)、ST長控(600137)、ST國嘉(600646)、太光電信(000555)等昔日重組“健將”或公布績差年報或發布預虧公告。這種現象應引起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回望漫漫重組路 南開戈德原為1993年底上市的津國商,戈德集團1999年入主后更名為南開戈德。籠罩著名牌高校的光環,公司2000年每股收益曾經高達0.60元,股價最高漲幅達400%。但依靠大股東關聯交易得來的優良業績很快就出現了大幅滑坡,公司實際主業為生產銷售智能自動售貨機,因市場反應冷淡,“好業績”變得難以為繼:2001年每股收益銳降到0.165元,2002年度虧損4000萬元,每股虧損0.10元。 4月10日,民豐實業稱2002年度公司業績將出現較大虧損,每股凈資產將低于面值,由于上年度公司業績為-0.396元,因此公司將難逃被ST的命運。2001年6月,民豐實業的原第一大股東上海第十印染廠與上海正邦計算機網絡有限公司草簽了《股份轉讓合同》和《股權托管協議》,但民豐實業的業績并沒有咸魚翻身,反而每況愈下,當年出現了7038.6萬元的虧損。此間,公司由于為上海正邦的關聯公司提供擔保而被告上了法院,而董事長神秘失蹤、正邦系公司被法院查封等事件更使得民豐實業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ST長控日前稱,因涉及金額超過4億元的巨額計提減值準備,2002年每股虧損額可能高達7元以上。然而驀然回首兩年前,泰港實業于2000年對ST長控的前身長江包裝進行突擊重組。經過一系列的資產置換,當年即扭虧為盈,并更名為長江控股。但好景不長,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ST長控共計為“泰港系”提供擔保金額余額達到2億多元,重組并沒有讓公司業績起色,反而是出現了2001年每股虧損0.318元的“好戲”。2002年6月,公司被中國證監會成都稽查局立案調查,然而泰港方面已是“人去樓空”。 重組公司何相似 通過對大量上市公司重組的歷程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為數眾多的重組公司遵循相似的路徑:第一步,新任大股東進入后進行眼花繚亂的大規模資產置換或重組,使上市公司實現再融資。第二步,變更募集資金投向,通過資金占用、關聯交易等途徑逐步把上市公司變為提款機。第三步,在上市公司最終油盡燈枯時,則將股權再次轉讓,實現金蟬脫殼。對于那些不能實現再融資或者扭虧無望的上市公司,則把其作為擔保和抵押的工具,為大股東的關聯企業進行擔保以獲得銀行貸款。 業績不振原因多 重組而不能獲得新生,業績先升后降,這種現象并不是新問題,前幾年ST棱光、ST聯益、四砂股份等上市公司都有過這種遭遇。市場人士認為,其深層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上市公司先天不足留隱患。一些公司在上市之前就主業不精、管理混亂,通過粉飾報表蒙混過關,資金到手后或被大股東挪用,或亂投一氣,結果業績迅速下滑,只好走上重組之路。如ST長控的前身長江包裝,1998年上市時就改制不徹底,公司治理極不規范,上市僅一年后出現重大虧損,1999年公司虧損4503萬元,每股凈資產僅有0.334元。 其二是為了保“殼”病急亂投醫。在主業出現問題之后,即簡單地寄希望于外部的慷慨解囊,反而為那些存在不良動機的投機者創造了條件。如豐華股份(600615)由于業績滑坡,于2000年9月底迎接新東家漢騏集團入主,進行了大規模資產置換。但換進來的資產質量極差,2001年公司虧損逾4000萬元,每股虧損0.28元,今年又是虧損在望,“戴帽”難以避免。近期,公司經理層還與漢騏集團控制的董事會發生了內訌,前景極不樂觀。 其三是管理層“換湯不換藥”。重組之后,公司的體制、機制都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以ST國嘉為例,早在1997年底,北京和德實業公司通過受讓股權成為ST國嘉控股股東,但這場重組只是玩弄“概念”的結果,公司的主業始終不清晰,電子商務、網絡科技以至房地產無所不為,但都未修成正果。幾年來北京和德通過與ST國嘉進行關聯交易、往來款以及擔保貸款等手段套取了大量現金,結果2001年公司每股虧損高達0.93元,戴上了ST高帽。一般預計,如果不出意外,公司今年還要繼續重組,否則將被暫停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