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海幫瞄上李書福 股市“大玩家”馳騁香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06日 13:10 《財經時報》 | ||
本報特約撰稿 徐迅 瘋狂的人總是有很多令人驚訝的舉動,如果一個是瘋狂的人,一個是老謀深算的人,在一起做一件事,會是怎樣? 2月11日,有中國“汽車狂人”稱號的吉利汽車創始人李書福,和在香港短短3年即在 其實這是一個簡單的合資計劃,按照公布的內容看,李書福把吉利集團旗下核心的浙江吉利汽車拿出來,評估出凈資產約2.3億元,和賀學初的國潤控股(0175,HK)建立合資企業,國潤控股可能會占40%至50%的股份,投入現金約4億至5億元。 大家把目光放在新聞人物李書福身上,都說他借此可以做大,李書福也說此舉將會推動吉利汽車在資本市場融資。一時風光無限,再度站在中國汽車舞臺的聚光燈下。 但觀察突然冒出來的國潤控股,發現它市值接近20億元,但只有200萬元資產凈值,負債1600萬元,在香港資本市場這叫做“干凈的空殼”。而且,這個合資意向書標明只是“通告”而已,具體細節要到3月31日前正式簽署才知,“通告”還明確目前的合資意向書沒有法律約束力。 雖然細節簡單,但股市炒作的熱浪不簡單,在去年底香港市場就有風聲,一批“上海幫”已經把目標放在國潤控股上。2月初,國潤控股已經波動,2月11日下午停牌前,半天升12.5%,2月13日復牌,一個半小時勁升17.78%,成交16.3億港元,股價從不到0.40元炒到0.57元,2月16日,還有“寫手”在報紙上說,國潤控股可以高見0.62元,催促散戶跟風。 短短6天,賀學初掌控的國潤控股漲了50%多。而同期,中國汽車工業利好的消息也頻頻,在香港上市的廣州本田控股公司駿威汽車(0203,HK),法律糾紛解套的華晨汽車(1114,HK),慶鈴汽車(1122,HK)紛紛被炒熱,在大背景下,賀學初和國潤控股與時俱進,玩得不亦樂乎。 有香港的分析人士說,這類交易是典型的“炒高批股”玩法,即通過尋找熱門題材,簽訂意向書,然后高調張榜公告,鼓動媒體大報特報,聯手莊家炒熱股價,趁高再突然停牌,大折讓批股集資,股價火箭上升,完成使命后高空落體。 短炒熱鬧,股民跟風可以賺快錢,市場并不會討厭賀學初這類人,重要的是,集資相對容易,玩家和莊家一邊大賺、大收幾乎沒有成本的現金,一邊可以做大“空殼”。 消息公布兩周,李書福的吉利汽車從中得益多少?無法確定。李書福和吉利總裁徐剛說的利用香港上市公司合資平臺融資的計劃也“八字沒一撇”,有人站在聚光燈下享受光芒聚焦,有人在悄悄大賺快錢。一個做實業的企業家,一個幾乎不露光,喜歡低調的資本市場玩家,一交手,就風格大異,令觀眾有興趣看他們的戲如何演下去。 2003年3月,正當股民炒得十分快樂的時候,國潤向股民潑冷水,向外公布吉利無意借殼上市,市場錯愕。 借殼消息告一段落,但國潤控股3月6日又高調發出一個令人憧憬的消息,委任曾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前副總經理的徐興堯,擔任集團執行董事兼副主席;另一位猛人是一汽金杯前董事副總經理的劉鴻源,擔任集團副總裁。市場反應看好。 接下來,3月20日,國潤控股的控股股東Proper Glory Holding Inc.以先舊后新方式每股0.55元價格配售一億股與獨立第三者,占擴大股本2.91%,集資5400萬元,其中1000萬元作營運資金,4400萬元投資中國合營公司。Proper Glory Holding Inc.是賀學初控制的公司,手法可謂兇悍老辣。 3月30日?賀學初、李書福二人在深圳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標志最終完成談判,并進入實質性的運作,據吉利集團一位管理人士稱,“此番合作比2月意向性合作范圍更廣泛,估計涉及的總投資接近10億元,吉利集團將擁有50%以上的股份”。而按照雙方原定的計劃,吉利國潤將于年底前在內地上市,若進展順利,稍后并會在香港及紐約同時掛牌。報道稱?在新組建的吉利國潤公司經過技術改造,產量將達到雙班年產15萬輛汽車的能力,產值可達100億元。 從31日起,國潤控股停牌至今,稱要“刊發合資協議詳情”,停牌前收于0.61元。國潤控股能否借此投資搖身變成汽車生產概念股份,似乎現階段仍未可知,但其開拓汽車生產業務的決心,似乎卻越來越明顯。 李書福和賀學初,如何會站在一起?也許“只有永遠的利益”可以用來解釋,但才4年多歷史的吉利汽車,是否可以借此“虎躍龍潭”?有勇氣的李書福是不是那批縱橫中國內地和香港,在內地A股市場也曾經大玩特玩的玩家們的對手呢? 賀學初鋒芒初試 賀學初顯然是個中高手,他的背景很少曝光,只有零星報道說他1983年畢業于安徽財貿學院,原來在國內貿易部門工作,后來在香港華潤集團財務部,有15年的財務管理經驗,1997年離開華潤,做貿易和投資。他很熟練操作香港、內地的合資和資本市場消息,控制市場節奏,莊家配合也好,熟悉香港資本市場法律,了解內地,非常低調,但手段老練。 其實,他的名字出現的頻率也高,都和炒作極為熱鬧的股票有關,在近年可以檢索的信息里,他和4家香港上市公司有關系。 1999年11月,賀學初出現在資本市場。 第一次亮相,他聯手來自上海的張揚,充當“白武士”拯救受內地房地產拖累,負債11.48億元,年度虧損9.44億元的柏寧頓(0202,HK),賀學初的CJRL公司和張揚的WLDC公司聯合成立NEWCO(各持股32%和42%),向柏寧頓注資3億元,換取柏寧頓79%股權,其中,賀學初出資1億元,張揚斥資2億元。條件是柏寧頓原主席鄧崇光出局,張揚做董事長,賀學初沒有出頭。張揚原來是鄧崇光的上海房地產項目合作伙伴,鄧在上海就欠了張2億元。此次股權交易張揚是大贏家。 賀學初很低調,但他和張揚的柏寧頓重組方案很有章法,11億多元債務,25%獲豁免償還,部分由柏寧頓旗下物業償還,賀學初的1億元也用上了,其余的通過發行新股支付。因為張揚高調表示會集中發展國內地產項目,柏寧頓改名國中控股(0202),市場比較接受。 這僅僅是開始。2001年5月,張揚和賀學初再次聯手向有2億多元債務的華利資源(1215?HK)注資8600萬元,挽救已經岌岌可危的華利,華利資源更大折讓以每股0.01元向張揚和賀學初定向發新股44億股,令張、賀獲得50%左右的控股權,折算后收購的凈價格只有5700萬元。 連續買殼并不特別,市場并不在意張和賀,不久,國中控股的股價開始發力,從2001年4月的0.2元開始一路飆升,8月已經達到0.7元,到9月中,竄至1.67元,大升735%,高峰市值74億元。令香港市場刮目相看。 他們規劃周密,在9月初,國中還在升勢中,即乘勢推出可換股債券,換股價2元,給散戶投資者很多憧憬。張揚更高調,10月下旬在北京借懵懵懂懂的國內記者之筆,大談內地項目注資國中控股和華利資源,市場訊息一波接一波,在2001年11月5日,一開市就出現10宗大手成交批股,總額達到1.49億元。 收購華利資源,復牌后兩天,張、賀就以收購價5倍的價格批股20億股,套現1.04億元。和5700萬元收購成本相比,利潤率超過80%,張、賀兩人賺快錢的本領既快又狠,震動香江證券界。 最狠的是批股集資之后,國中和華利的股價都應聲而落,無人接盤,跟莊者隨即坐上“鐵達尼號”。 國中控股被炒作的原因很快被解開,2001年4月,國中控股以先舊后新方式配股集資1.5億元,配股價僅0.26元,基本落入15名股東之手,9月,香港證監會就對市場發出警告,向聯交所提供的資料顯示,張揚持有國中36.46%,其余53.77%集中在15名股東,公眾股遠低于25%的標準。這期間,13名股東的買賣占交易量4成,往往是自己接第一手貨,賣回給自己持有的多間公司,數輪反復,股價循環倍升。 香港的公開資料也表明,買賣華利資源和國中控股的,都是代號3138和5219的券商,前者是張揚自己收購的國中證券,專做買盤,后者是以上海幫出名的申銀萬國,專做沽盤。 股價升,推動多次集資,國中控股一個小殼,在3個月中,竟然集資獲得5億元現金,手段兇狠。之后,張揚不斷把內地各種題材加入國中,到2002年5月,市值還有55億元,但資產凈值只有9億元,高出5倍,不可思議。 賀學初自立門戶 賀學初沒有躲在張揚身后太久,在國中控股2001年熱鬧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做自己的事了。這一年6月30日,時任國中董事的賀學初聯手林衛東,組建Giant Glory財團,賀學初持有40%,以7000萬元代價收購香港南華系的四海互聯網(0755?HK)90%的股權。 四海互聯網原名四海旅游,早年其創始人梁海因為無力清償債務,控股權被券商斬倉出售給南華系的上市公司南華策略(0175,HK),南華策略后改名南華信息科技,全資擁有的Uni-Versal Yield Limited持有四海互聯網16.9億股,約44.5%。 四海互聯網1998年虧損9900萬元,1999年虧損4000萬元,2000年5月以每股0.02元,1供3,發行28.55億股新股,集資5710萬元,但股價直瀉25%。2001年1月開始,一直傳聞南華集團要出讓沒有賺過錢的四海互聯網,先是上海首富周正毅,后來是三九集團,股價曾經有35.3%的炒作漲幅。直到6月30日,市場才知道,是國中的人馬橫刀奪愛。 南華和賀學初的交易很有特色,先是把四海互聯網10股合1股,原來的南華信息科技(0175?HK)通過下屬公司持有的44.5%,一下子自動縮水到4.36%。再以每股0.02元向Giant Glory財團發行35億股新股,令新加入的股東一下子持股達到90.19%,這一配股價比停牌價大折讓96%,交易不同尋常。賀學初支付7000萬元,被用于償還股東貸款。南華信息科技(0175?HK)又以1500萬元購回四海互聯網旅游業務49%的股權,但其中1400萬元用于沖抵貸款,四海互聯網拿到的現金只有100萬元。 倒來倒去,賀學初得到了一個自己控股約36%的上市公司,他的初期成本是6900萬元。但交易讓沒有增值潛力、項目繁雜的四海互聯網變成“干凈的殼”,債務基本償付、剝離,旅游業務(四海旅游)的51%股權還在手上,但協議南華信息科技有800萬優先購買權。 四海互聯網又把每股價格從0.2元攤薄至0.02元,市場的反應是新股東為日后批股集資鋪路。 2001年11月5日,國中控股配股集資1.49億元,11月23日,四海互聯網也批股集資,以每股0.38元,配售3億股給一批機構投資者,集資1.14億元。配售后,股價即跌至0.255元,這類香港俗稱“插水”的財技玩法,在這批被戲稱“上海幫”的玩家手中,用到了盡頭。 到了2002年年初,賀學初開始向四海互聯網(0755?HK)注入內容,他通過四海互聯網投資2000萬元給上海證大集團旗下上海證大置業在浦東水清木華地產項目,獲得該項目25%股權,換算過來,上海證大集團間接持有四海互聯網13.3%。四海互聯網有了上海熱門的地產概念。 有上海新貴稱號的上海證大集團創始人戴志康露面了,他39歲,背景復雜,為人高調,起家靠股市投資和金融冒險,在上海擁有大片土地,目前主要投資地產、證券,他和胞弟戴志祥持有的上海證大集團資產約15億元(細節后有專文描述)。 戴志康接盤 2002年5月28日,賀學初再次推動四海互聯網在股市“撈錢”,配股集資達到1.12億元。其實也是在向上海證大轉讓股權。賀學初慢慢在退出,他有新的“玩具”了。 這一年7月31日,四海互聯網改名上海世紀控股(0755,HK),戴志康成為大股東和CEO,賀學初還是主席。這半年,公司虧損853.8萬元。但這算什么?在這批精明的上海玩家手中,遠大的未來才是目標。 10月22日,上海世紀拿出7000萬元,收購大股東戴志康私人的上海證大置業65%股權,上海的地產概念再次成為主題。股價波動加劇。 11月23日,賀學初辭去了主席職務,戴志康坐穩上海世紀控股(0755,HK)主席,四海互聯網的殼資源終于找到自己的主人,賀學初巧妙把一個“爛殼”清洗、打磨、涂上油漆、包裝好,交給下一波喜歡的人,他再從容退出,財技和耐心展現無遺。 故事還沒完,南華集團12月16日拿出800萬元購回四海旅游的51%股權,其中750萬元支付股東貸款,余下50萬元作一般營運資金。這次交易其實只是了結南華系履行原先的承諾(前文已有陳述)。 由于在上市條例下,上市公司“賣殼”后不能更改主要業務,否則會被視為重新上市處理;在這個技術性問題下,上海世紀控股在一年期屆滿后,遲遲仍未將四海旅游出售予南華系。而戴志康在2002年9月成立中外合資企業“上海濱海高爾夫旅游度假村有限公司”,在內地從事旅游相關業務,這個項目在11月完成辦理內地注冊及批準手續。至此,他找到一個“替代”四海旅游的項目,履行先前與南華系簽訂的協議。 四海旅游兩年半虧損1500萬元,負債460萬元。上海世紀控股的地產特色再度加強。戴志康表示,除出售四海旅游外,上海世紀并無意出售公司其他旅游相關業務,而且會繼續物色機會,與位于內地擁有若干旅游景點及旅游網絡的著名機構合作及共同投資。 2003年2月20日,上海世紀主席戴志康向執行董事賀學初和另一大股東楊永根收購股份,作價每股0.05元。也向其他股東全購。 在買殼初期,戴志康和賀學初一起透過各持股50%的Giant Glory Assets Ltd.持有上海世紀36.94%,約16億股。楊永根持股10億股,約23.09%。收購價0.05元,比當日停牌價0.21元折讓77%,交易完成,戴志康則掌握了60%的上海世紀控股權,賀學初拿到4000萬元現金,1年半多時間完成一個尋寶、淘金案例,快樂退出。 而在上海證大集團的網站上,董事會成員清晰寫著:賀學初。這也在印證香港證券市場上傳聞的上海幫的故事,包括張揚、賀學初、戴志康以及他們身后的一群人。他們和在香港買了兩個殼的周正毅家族生意不同,他們既分散在多家上市公司,又在背后是一個團隊的生意伙伴。 再度收購南華信息 賀學初為什么不要四海互聯網這個殼?誰也說不清,但從他為四海互聯網安排的下家看,賀做職業投資者,或者稱他為職業交易者的定位越來越清晰,他細膩的風格漸露,掌控市場的節奏非常到位,不慌不亂,每一步都得心應手。 在2002年5月4日,四海互聯網還在手上的時候,賀學初和顧衛軍、周騰、王興國等人,即組建一家叫Proper Glory Holdings Limited ?PGH?的離岸公司,向南華系再度收購四海互聯網的原來控股公司南華信息科技(0175,HK)。南華系的當家人吳鴻生和前執行董事張塞娥似乎很喜歡和賀學初做生意,他們互相的信任不同一般。 做法和四海互聯網類似,先是南華信息科技(0175,HK)在當年2月即把股票價格從每股0.1元攤薄到每股0.01元,再2股合1股,再以每股0.022元價格,向PGH發行新股30億股,賀學初等人用6600萬元獲得南華信息科技(0175?HK?89.81%的股權。原來的大股東南華工業(0413?HK)持有南華信息科技(0175?HK)70.35%,現在稀釋到7.17%。 這一收購價也是大比例折讓,較合并后每股1元收市價折讓98%,合并后每股0.078元的資產凈值也大比例折讓71.8%。股價公布前升10%,公布后跌10%。 南華系的上市公司都有互相關聯的巨額貸款,6600萬元批股集資中,6500萬元用于償還股東貸款。南華工業(0413?HK)依據協議購回南華信息科技(0175?HK)擁有的全部物業、IT項目49%權益,作價2.39億元,但抵消了原來的股東貸款,只拿到100萬元現金。這一組合的償債行動,大大減少南華信息科技的歷史債務,總額達到3.6億元(原來長期負債3.795億元)。 南華信息科技從此變成一個干凈的空殼,當時的資產凈值為200萬元,負債1600萬元。曾經輝煌的南華信息科技轉手易主,這個當年馳騁香江和內地,以收購民營科技企業著稱的上市公司消失了。 收購后兩天,新主人就入稟開曼群島最高法院,要求削減股本面值,把10億股減到1億股,每股面值從0.1元,減到0.01元。 依據香港法律,主板上市公司公眾持股必須達到25%,市場等待PGH拉高南華信息科技股價,再減持。2002年7月11日,南華信息科技(0175HK)以0.1元配售5億股,持股降到74.84%,拿到了5000萬元現金。配售價格比停牌價0.74元大折讓89.8%,市場再次為之反彈,股價當日大跌37%。 2002年7月底,南華信息科技改名國潤控股(0175?HK)。從8月9日開始,一直有強手拉動,國潤控股的股價開始升至0.4元,單日漲10%,直到目前的接近0.6元。雖然,2002年9月公布國潤控股上半年就虧損1.005億元。但這絲毫阻擋不了一個幾乎沒有好項目的上市公司的股價持續看漲。 2003年2月11日,國潤控股開始和吉利汽車走到一起,原來的科技股即將變身汽車股了。有了題材和換手的莊家,股價續漲。 分析賀學初的幾次收購案例,很典型的做法是,尋找那些長年虧損、業績轉變無望的殼,先稀釋原有大股東持股比例,通過協議大比例折讓認購大量新股,獲得絕對控股權,再加入新投資概念,炒熱、炒高股價,再大折讓減持套現,然后莊家出逃,任由股價插水大跌。 明顯的特色是減持的部分股價套現往往與當初的投資成本相當,之后再找下家全盤接手,再批股集資、向大股東轉讓的股份收益基本是純利潤。 看到這里,一批30多歲的“少壯英雄”的財技過程基本展現,這些僅僅是俗稱上海幫的玩家的部分作品展示,再回到前面,看賀學初和李書福的投資意向書,你會發現什么? 其實從目前看來,賀學初還沒有明顯的退意,他的國潤控股還沒有達到目的,批股集資的黃金時間還沒有到。但,很難說,也許精明的浙江人也會玩財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