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信信托不惜重金猛砸2.8億趕赴伊利國資盛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22日 10:37 證券市場周刊 | ||
金信信托不惜重金,猛砸2.8億元,以每股10元的價格收購占伊利股份總股本14.33%的國有股權,一舉成為伊利股份新的第一大股東。此舉讓市場的目光重新聚焦到這個有著“江浙第一猛莊”之稱的金信信托身上 3月19日,伊利股份一則公告引人關注,持有其國有股的第一大股東呼和浩特市財政局將28028743股的國家股悉數轉讓給金信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據了解,金信信托注冊地為 其實金華信托業內出道頗早,1994年、1995年的國債現貨期貨,當時金華信托年成交額一直保持在國內前十名。1998年,公司發起眾多上市公司出資組建上海邦聯,并全權代理邦聯的資本運作。同時,作為博時基金管理公司的四大股東之一,基金裕陽、基金裕元、基金裕隆、基金裕華四家投資基金的發起人之一,一時間金信信托在投資者眼里似乎有些神化了。去年金信信托還拆分證券總部成立金信證券公司,使得“金信系”的成員有日益擴大的趨勢。在浙江省的金融機構中,金信信托更是成為當地的驕傲。有本地媒體報道稱,“公司從當初一家只有5000萬元股本的地方性小信托公司,成長為今天總資產近70億元的大型信托公司,企業凈資產收益率多年保持在10%以上,為業內少見!币虼擞蟹治鋈耸糠Q,此次金信巨資控股上市公司,大手筆接盤國有股并不奇怪,因為“他們一向是最敏感的市場投資機構”。金信信托自稱這是一次戰略持股計劃,旨在追求持有伊利公司股份的投資增值及收益,不謀求對伊利公司的實際控制。 雙贏之舉? 每股作價10元,比照伊利股份去年第三季度8.94元的每股凈資產,還有著近12%的溢價,是國有股協議轉讓的“天價”,但對金信信托來說,他們并不認為是筆“虧本”的買賣。金信方面表示,基于對中國乳制品行業的判斷,認為該行業屬于農畜產品深加工行業,尚處于行業的成長期,具有廣闊的消費市場和多層次的消費需求等諸多資源優勢,隨著國內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未來具有極大的增長空間。 同時金信方面強調,國內乳制品行業近階段將面臨一次較大規模的業內資源重新整合,原先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的龍頭企業將會有更加明顯的競爭優勢和整合資源的能力。 河北證券公司的資深投行人士韓長風認為,與其說金信看好伊利,還不如說他們更看好的是國有股減持背景下的非流通股的市場。 然而,被金信認為是“國內乳制品行業上市公司中優秀企業,資產質量優良、發展戰略明確清晰、管理運作高效規范,近年來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經營業績”的伊利股份,作為其發起設立時的大股東,代表當地國資局持有股份的呼和浩特市財政局,為何舍得將手中的“奶牛”拱手讓給他人? 伊利股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道出了其中的奧妙:“國資部門早就收回了初始投資,而且獲得了巨額回報,可以說10年50倍的回報率! 據了解,伊利股份是1993年2月經呼市體改委批準,在對呼市回民奶食品總廠進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礎上,由21家發起人發起,吸收其他法人和內部職工人股,以定向募集方式設立的公司。 該人士介紹到,當時呼和浩特市國資局入股部分,是以900萬資產折股900萬股,經過10年的發展,通過分紅、送股、配股等,當初的900萬股已經變成了3300萬股,去年10月份,財政局還向呼和浩特市啟元投資有限公司,即目前的第三大股東,轉讓了500萬股國有股,轉讓價格也在凈資產之上,加上這次的2.8億元,呼和浩特市財政局(國有資產管理局)總共獲股權轉讓款大約3.3億元,加上以前累計的現金分紅,大股東10年累計收回的資金接近5個億元。由900萬到5個億,增長超過50倍,絕對不存在什么國有資產流失之嫌。 作為上市公司本身,似乎也沒有什么異議。“金信是對我們有承諾的,他們沒有對伊利公司的重大資產、負債進行處置的計劃,也沒有對現有的組織結構做出重大調整的計劃。原則上不干預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同時,受讓方還保證不以其持有的股份促使伊利公司做出關于公司遷址、公司更名的決定。”伊利股份董秘辦公室的趙先生這樣告訴記者。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看來這筆股權轉讓還稱的上是一次“雙贏之舉”。 國有股的另類減持? 此次伊利股份的收購報告稱,十六大以后,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政府提出了繼續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的思路。金信信托認為,在國有資產從一般性競爭性領域退出的大背景下,如果伊利公司國有股權實施退出計劃,將為收購人實施乳制品行業上市公司戰略投資計劃提供十分有利的時機。 而金信信托為非國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這次收購經國家財政部批準實施后,上述股份的性質將由國家股變更為社會法人股。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似乎預示著一種新的國有股減持模式正在探索中形成。 這種判斷從其他方面一定程度上也能得到印證。日前,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方星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有股減持、法人股流通,要解決這些似乎還不是那么迫切,不可流通本身并沒有那么多壞處,我看主要問題還是應該扎實地把上市公司業績做好,今后流通與否就不會像現在這么敏感,業績上去以后再來談這個問題不遲。這個時間長一點也沒關系,我們這個市場畢竟還很年輕! 方星海認為,目前我國資本市場整體規模偏小,隨著上市公司的增多,尤其是行業代表性強的績優大公司不斷加入到市場中來,可流通本身的價值將隨著市場規模擴大而減少,也就是說可流通部分的溢價會越來越小,資金往大盤股上轉移,非流通股與流通股的股價也將越來越接近。同時,有流通和不可流通之分,不等于說上市公司就沒有可能做好了,非流通股東與流通股東都可以分紅,至少這個利益是一致的。 方星海給記者打了個比方:“人民幣很堅挺,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了,如果我們的經濟很糟糕,人家就不會要你了。股票也一樣,上市公司如果做不好,讓你流通時其他投資者可能也不買;公司如果做好了,讓你流通你也不一定愿意賣!倍颖弊C券的韓長風指出,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非流通股市場比流通股市場有著更高的收益率———因為同樣是一個公司的股票,協議轉讓的非流通股價格一般是以每股凈資產值為基礎進行轉讓,只是流通股價格的幾分之一,但分紅卻是一樣的。在流通股高溢價發行的情況下,流通股市場在不斷地為非流通股市場輸血。如伊利股份在2002年8月份增發以前每股凈資產為6.16元,實施增發以后的2003年9月30日每股凈資產達到了8.94元。只要流通股發行價格大大高于發行前每股凈資產,這一現象就不會滅絕。 這樣看來,也就不難理解金信信托為何重金購買國有股,充當戰略投資者的用意了。有投行人士戲稱:“國有股減持的問題用不著討論,再過幾年,你會發現除了國家一定要控制的行業,已經沒有多少國有股可供減持了,而更多的則會變成大量的社會法人股。先知先覺的機構已經開始在爭搶優質國有資產,這也是今后最大的機會所在!(記者王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