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推出不合時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20日 08:54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張煒 “兩會”期間,爭議最大的代表議案要數“盡快推出創業板市場”。 全國人大代表、主管金融工作的廣東省副省長宋海領銜提交了“關于盡快推出創業板市場”的議案。另外,全國政協委員、前深圳市長厲有為也提交了類似提案。 推出創業板專家觀點不一 “盡快推出創業板市場”的代表議案、提案,得到了一些經濟學家的正面回應。但也出現了不小的反對聲音,主板市場甚至將此視作利空。那么,在世界各國的創業板普遍不成功,德國甚至宣布把在二板市場上市的股票將轉入主板的背景下,我國盡快推出創業板市場是否合宜呢?部分經濟學家的觀點與市場反映截然不同,兩者究竟誰對誰錯呢? 從發揮融資功能的角度看,盡快推出創業板市場,將有力促進創業投資和中小企業的發展。國內醞釀設立創業板的標志性發端,是1999年8月公布的《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當時提出“在做好準備的基礎上,適當時候在現有的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專門設立高新技術企業板塊”。 今年實施的《中小企業促進法》明確,“國家采取措施拓寬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創造條件,通過法律、行政法規允許的各種方式直接融資”。從管理層方面考慮,將創業板視作扶持中小企業拓展直接融資渠道的一條出路。 創業板能否激活整個創投業 尤其是國內創投業的發展提出了較迫切的要求。從2001年下半年起,國內創投新增投資額逐步下降,投資項目減少,不少創投機構,尤其是商業性創投機構已經停止項目投資,新設的創投機構也大幅度減少。若創業板推出,既可打通中小企業的融資瓶頸,又能夠激活整個創投業的發展。創業板被視作創業投資的退出渠道,只有實現“有進有退”,才有望使創業投資增長起來。 有經濟學家在分析創業板未能推出的原因時指出,目前主要有三方面的說法:一是國外創業板市場表現不佳;二是認為創業板上市門檻低,全流通,漲跌停板寬松,市場風險大;三是主板問題不斷,主張“主板市場辦好了,再考慮開創業板市場”。該經濟學家對上述說法逐一加以反駁,并認為創業板風險可以得到控制。 然而,在世界各國二板市場普遍不成功,及國內主板市場投資者信心有待恢復的背景下,開設創業板是眼前所不可能顧及的。國內創業板于近期推出的障礙,要比部分經濟學家預想得還要復雜。若換到維護主板市場利益的角度,不難理解創業板為何被視作利空。 在記者看來,最大的障礙是主板市場投資者信心不足。政府不可能為創業板的開設而犧牲主板,對主板市場融資功能難免更加看重。而國內主板市場目前被投資者信心低迷所困擾,在政策安排上,首先要設法使主板市場振作起來。由于中國證券市場10年來積累了一定的問題,已經直接影響到行情發展與投資者信心,短期內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因而,市場普遍預計,近期還不會出現大牛市行情。 在此背景下,投資理念、盈利模式等都受到考驗,投資者信心恢復還有不小難度。由此看國內創業板的設立,只要主板市場低迷格局難以改變,投資者信心難以恢復,同時國際上的創業板也難有起色的話,國內創業板的開設問題恐怕將繼續受到“兩難”的煎熬。 創業板有制度優勢 有一種觀點認為,主板市場存在股權分割,創業板從設立之初就有制度優勢。盡早看到創業板的制度性優勢,可以幫助化解主板市場的尷尬局面。 可問題在于,全流通呼聲盡管很高,但實施起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在主板市場不變的情況下推出創業板,主板市場恐怕要遭遇較大的沖擊,產生資金流失、融資功能萎縮、股價大幅下跌等問題。 若主板與創業板出現比價效應,嚴重的話會導致主板國有股資產大幅縮水。因而,主板市場上較激烈的觀點甚至指出,創業板的推出將導致主板崩盤。 積極主張推出創業板的人士提出,亟待突破認識誤區。但在反對近期推出創業板的人士看來,支持派同樣要防止陷入認識誤區。按支持一方的觀點,創業板容量很小,一只股票的最高融資額也就5000萬元或8000萬元,整個市場的總值可能也就相當于上海發行一家中國聯通的市值。假定創業板推出時共有100家上市公司,上市后平均股價為20元,總市值也只有400億元。 目前居民儲蓄高達10萬億元,這些資金對滬深股市興趣不大,如果創業板搞得好,完全可以吸引這部分(基本閑置的)資金。 創業板對主板構成的影響是什么 然而,創業板對主板市場可能構成的影響估計要大得多,不僅表現為資金分流,而且會產生比價效應。事實上,指望對主板市場興趣不大的儲蓄資金去支撐創業板,是一種過于主觀的愿望。 10萬億元的儲蓄資金為何不進滬深股市,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有一點十分清楚,即此類資金寧可放棄可能的收益率,而特別強調風險規避?梢钥隙ǖ卣f,風險性相對更大、投機性相對更強的創業板,不適合于求穩的儲蓄資金,其中的交易資金恐怕將主要依賴于從主板市場中分流。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千萬不能因為“甩包袱”而匆忙設立創業板。擬上創業板的公司在場外市場上股份交易活躍,有的已經提前炒作出相當的泡沫。據分析,在這些提前炒作的“趕行情”資金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銀行。若創業板繼續拖延,越來越多的“趕行情”資金,將嘗到銀行追債的滋味。 有業界人士認為,開設創業板所發揮的“甩包袱”作用,就是讓那些提前扎進去的資金能夠有出逃的機會。而且,創業板企業的“死亡率”很高,開設時間拖延一天,這部分“趕行情”資金成為“殉葬品”的危險性就可能增加一分。事實上,如果推動設立創業板存在“甩包袱”的動機,將是對投資者不負責任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