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撞了誰的軟肋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18日 07:55 中華工商時報 | ||
亞杰 兩會上,廣東代表團的一紙議案,讓創業板這個話題又熱了一下。當然,依目前的情勢,這個話題照例還是要冷下去的。不過,在這之前,有些話還是該趁熱再說說的。 有關創業板的討論似乎集中于兩點,一是德國二板都關了,美國的納斯達克也跌跌不 應該說,國外創辦創業板的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汲取,但如果由此認定中國搞不好創業板就有點捕風捉影的味道了。 開設創業板,就是為了開拓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而這些中小企業在由小舢板變身為艨艟巨艦之前,在以衰退為主要特征的經濟波動中顯然受害最深。德國二板的關閉和美國納指的持續下跌不過是形象地說明了這個邏輯,而無關乎這種市場自身的好與壞。而這樣的邏輯適足以反過來說明中國開設創業板有什么樣的理由。 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不僅是既往的事實,而且是完全可以預期的將來的趨勢。如果我們真地開設了創業板,如果我們的創業板能夠規范謀劃規范運作,并從而成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則創業板不僅能夠成功,而且中國經濟亦會大大受益:諸多的小舢板式的中小企業可能借由這個市場成長為艨艟巨艦式的大企業。 此外,德國二板的關閉也可能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人家有著更為完備更有活力的金融體系,并不像我們這樣急切地需要這樣一個市場。 至于主板能否承受創業板的沖擊,同樣難以構成反對開設創業板的理由。 創業板肯定會對主板形成沖擊,因為創業板注定有它后發的制度性優勢。但是,對這種沖擊的評價也不可過于負面。也許,盡早地開設創業板,盡早地看到創業板的制度性優勢,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化解主板市場時下的尷尬局面:用全流通這根硬骨頭換下股權分裂這塊軟肋。更何況,我們不能因為主板是個缺乏效率的市場,就認定不能辦一個更有效率的市場。 尤為重要的是,在為中小企業開辟融資渠道與維持主板市場脆弱的局部均衡之間,我們選擇什么? 中小企業對于中國經濟的意義已無需討論。這里的關鍵在于如何評價主板市場。就像我們知道的那樣,主板市場上市公司股權分裂的狀況決定了這個市場的封閉性,所以,盡管有人痛心疾首地說,近兩年來市場的持續低迷導致了數千億市值的損失,但是,有一個問題似乎需要回答:在這樣一個封閉的市場中,幾千億市值的損失對中國經濟究竟意味著什么?也許,主板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意義被夢幻般地夸大了。 去年,在沉寂多時之后,伴隨《中小企業促進法》的出臺,“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這個說法也曾讓創業板熱了一下。現在看來,當務之急不是“拓寬”而是“開辟”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那就自創業板始吧———別管它究竟撞疼了誰的軟肋誰在喊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