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盛:股市長期利好取決全流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04日 07:25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雖然國有股的全流通能夠解決中國股市的基本問題,從長期來看是個特大利好,但在短期內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卻取決于實現國有股全流通的方式 汪盛 如今的市場也許陷入的是一種迷茫,半年多來大盤在1300-1500點左右的反復振蕩,使 預測中國股市未來的基本運動,并不需要用什么復雜的波浪理論和技術指標,確實,在這些復雜的技術指標日益得到人們的關注之時,股市中最簡單、最基本的道理反而被忽略了。 國有股全流通 中國經濟在近來的幾年里始終保持了高速的增長,但這種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來自于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相反,在中國經濟中占大多數比重的國有企業卻始終在走下坡路,其中當然也包括作為中國國有企業代表的上市公司,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業績持續滑坡,甚至出現大面積的虧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么還能指望我們的股市有良好的表現?換句話說,商品的質量越來越差,價格還能越來越高?因此,要預測中國股市未來的基本運動,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考察作為市場主體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因素在未來是否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一是內部的改革,二是外來的競爭,反映到具體的事件上就是國有股全流通和加入WTO后與外國企業的競爭。 國有企業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產權的問題,不解決產權問題,想要搞好國有企業只能是紙上談兵,這一點從中國多年來的改革實踐中便可得到證明。由于中國證券市場上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劃分,現在的上市公司之間的產權轉讓只能采用場外交易的形式,由此帶來的是極高的信息成本和交易費用,大大降低了產權的流動性。要改變這種情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首要條件便是實現國有股全流通,使得信息成本和交易費用較低的場內交易變成可能,如此才能促進上市公司之間的資源重組,并通過民營資本和外商資本的介入從根本上解決我們上市公司的產權問題,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有持久競爭力和長遠發展前景的現代企業。 流通方式影響市場 雖然國有股的全流通能夠解決中國股市的基本問題,從長期來看是個特大利好,但在短期內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卻取決于實現國有股全流通的方式,原因是企業的經營狀況的好轉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遠遠滯后于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在這次政府與社會公眾投資者的利益分配中,如果政府能夠真正做到“讓利于民”,以高比例進行國有股縮股或者以低價格將國有股配售給社會公眾投資者的話,那么中國股市中原有的泡沫成分將會被擠出,伴隨著市盈率的下降,中國的股票將重新具備投資價值。反之,假如政府以“與民爭利”的方式來進行國有股全流通的話,則股票的供給將會在短時期內大量增加,而市場的需求則受到高股價的抑制而不足,這種供需失衡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股價的急劇下跌。 股價分化不可避免 無論國有股的全流通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進行,當股價的調整到位之后,更準確的說法是股價回到其內在價值區域而開始對外商資本和民營資本產生足夠的吸引力之后,大規模的并購和重組將會開始頻繁出現。那些有民營資本和外商資本入主的國有企業由于注入了真正新鮮的血液開始獲得新生,而同時,那些由于歷史包袱過重、行業前景黯淡或資產質量低劣已無重組希望的企業的喪鐘也開始敲響。這種變化反映到股價上就是一次兩極分化:成功實現重組,有著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的股票將被投資者瘋狂追捧而一飛沖天;而那些無人問津的企業,由于市場競爭的加劇而業績出現快速下滑,最終成為幾角錢甚至幾分錢的垃圾股。 簡而言之,從宏觀的角度上看,中國股市何時出現真正的長期利好取決于政府何時實現國有股全流通,而政府實現國有股全流通的方式決定短期內市場的走勢。從微觀的角度上看,原有的股市“大鍋飯”將不復存在,一次股價的兩極分化將是不可避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