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管理層變動 券商“中央軍”時代結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02日 14:2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業界流傳已久的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高層換馬的消息近日終于明朗。據悉,董事長金建棟、黨委書記馬金聲不再擔任現職,現任上海銀行副行長祝幼一出任公司黨委書記,并將在董事會召開后接任董事長一職。公司總裁劉慧敏將留任。 據了解,有關人事變動的消息已經在2月25日傳達給了公司高層。公司一些分支機構的負責人已經接到通知,3月1日和2日到上海參加2003年度公司工作會議,預計這一消息屆時 新人與舊人 27日上午,一位上海投資者給在國泰君安的朋友通電話,被告知現在講話不方便,因為公司正在進行“領導班子交接”,雙方正在見面。 祝幼一當天應是以新任黨委書記和董事長候選人的身份到任的。因為根據規定,黨職是自宣布時起即時生效,而作為被推薦的董事長候選人,還需要在股東大會上被選為董事,然后被董事會選舉為董事長并報中國證監會備案后,才算完成所有的法定程序。這大約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祝幼一此前曾擔任上海市盧灣區副區長。在澳大利亞國立南昆士蘭大學(USQ)的網頁上,可以發現作為上海銀行副行長的祝幼一的名字赫然出現在該校大中華區杰出研究生的名單上。 27日上午,上海銀行辦公室的一位先生在接受采時表示,祝幼一先生目前仍是上海銀行的副行長,還沒有聽到他離職的說法。但在28日上午,國泰君安的一位員工稱祝幼一已經到國泰君安上班。 另據了解,已屆“退休年齡”的金建棟已內定出任籌備中的國泰君安與德國安聯集團合資的國安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一職。 金建棟是中國證券業第一批風云人物中碩果僅存的元老之一。1992年,華夏、國泰和南方三大證券公司組建時,金建棟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管理司司長,親自審批了三大證券公司的設立。1994年后,金擔任國泰證券董事長兼總經理。1999年8月18日,國泰與君安合并后,金建棟出任國泰君安的董事長。 國泰君安公司總裁辦的何主任在接受查詢時,不愿證實上述消息。到截稿時止,記者尚未能聯絡到上述相關人士就此發表評論。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國泰君安的不少中層經理均表示對上述人事調整尚不知情。不過他們也大都表示,書記和董事長的更替只不過是“正常的換屆”:因為他們都已經“到了退休年齡”,而且董事會三年一屆的任期已經到了。 人事調整背后 據了解,一些股東近年對國泰君安管理層的表現不甚滿意,其中有一些是不良資產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以三大證券公司為代表的中國早期設立的證券公司歷經3.27國債期貨事件、證交中心亂拆借、亂投資房地產風潮、各地營業部亂越權、操縱股票等種種風波,壞賬累累,歷史包袱沉重。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機構監管部主任李小雪稱中國證券公司的不良資產高達460億,估計其中絕大多數的賬該記在老券商頭上。 姚剛出任總裁后,在解決不良資產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并使公司在2001年被評為券商綜合實力第一。但歷史包袱難以一下子化解,同時君安和國泰的文化融合不甚成功,因此國泰君安一直行路蹣跚。 2002年上半年,姚剛回到證監會,負責法律和行政事務的上交所副總經理劉慧敏成為公司新任總裁。在員工心目中,劉慧敏行事一直非常低調。據悉,在即將召開的公司年度工作會議上,劉慧敏總裁就任半年來將首次向全體員工發表講話。 券商中央軍全面地方化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也有市場人士傾向于把國泰君安的這輪人事調整看作中國證券市場一個時代變遷的風向標,標志著券商中央軍全面地方化的完成。 1992年,中央宣布組建三大證券公司—一華夏證券、國泰證券和南方證券。三家證券公司的注冊資本均為10億元,注冊地分別為北京、上海和深圳,由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牽頭組建,時稱三大證券公司。又被稱為中國證券業的中央軍。來自工商銀行的邵淳、來自建設銀行的周漢榮和來自農業銀行的沈沛分別擔任了三家證券公司的首任董事長。 1998年,受制于商業銀行法對銀行對外投資的限制及銀證分離的規定,上述三家證券公司的銀行持股部分被分別劃轉給北京市、上海市和深圳市,人事和黨務管理權也從中組部下放給了地方金融工委。隨著邵淳的航母風波和南方巨額虧損事件,北京市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完成了對華夏證券和南方證券的人事調整,實現了對這兩家證券公司的完全控制。 到2002年底,國泰君安是三大證券公司中惟一還保留了一些中央軍特點的證券公司。該公司的主要負責人中,除了監事會主席一職由上海人出任外,其他均有深厚的中央背景:董事長金建棟來自人民銀行;行伍出身的黨委書記馬金聲原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公司首任總裁姚剛原為中國證監會期貨部主任,在“君安事件”后受命出任國泰證券與君安證券合并后的第一任總裁;在姚剛調回中國證監會任發行部主任后接任總裁的劉慧敏,到任前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此前曾任中國證監會辦公廳副主任。 分析人士說,1999年國泰與君安合并時,新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上海市政府持股比例約為16%,與第二大股東深圳市政府15%的持股比例僅相差不到1個百分點。在這種股權結構下,前兩大股東均避嫌不派管理人員,由有中央背景的干部出任高管人員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股權的僵局在2001年被打破。國泰君安第一大股東上海市財政局將其股份劃撥給上海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同年底,上海市國資公司向其他股東收購股權,將其持股從16%增持為33%。據上海本地一家媒體披露,這次重組,上海市政府向國泰君安注入了18億元資產,在完成資產剝離時,又與上海市國資局(應該是上海市國資公司——本報注)以債轉股的方式將大量無法收回的債權轉移了出去。 據傳,在2002年上半年姚剛離任時,上海市政府已經有意選派當地干部出任總裁。但正值股市低迷,精明的上海本地干部并無愿意出頭之人,最后是中國證監會推薦的年輕干部劉慧敏接任。 一位不愿具名的市場人士認為,金建棟的退休,似乎在不經意間為券商中央軍的全面地方化描上了最后一筆,也暗示了中央政府主導證券業的局面告一段落,證券業諸侯割據、類同化競爭的局面已經開始了。他說:“現在整個市場是群龍無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