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棄海歸“股市泡沫論” 德意志銀行試水中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02日 12:04 經濟觀察報 | ||
前兩年股市之所以大跌,中國證券市場存在大量的投機泡沫是一個重要的理由。“中國股市不具有投資價值”的論斷更多的來自如摩根·斯坦利、高盛等投資銀行并被廣泛地實踐。德意志銀行是一個另類,它已經開始積極地介入到中國市場 -本報記者 王銳 上海報道 在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的判斷中,QFII開放后,海外投資者對中國A股公司并不感興趣,最多只有12家公司會進入這些投資者的法眼。而新年剛開始,像德意志銀行這樣巨無霸級的海外機構投資者卻以積極行動表現出了對中國A股的極大熱情,中國的A股市場盡管充滿了讓他們不解的因素,但卻仍舊很有魅力 早在去年QFII推出之際,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到歐美游說一圈基金經理之后就曾得出結論——海外投資經理對中國A股并不十分感興趣,中國值得投資的A股公司頂多只有12家。 但2月25日-28日,德意志銀行在上海四季大酒店組織的一場聲勢浩大的A股中國公司推介會卻受到了很多海外投資者的強烈響應。跟隨這個在香港等市場投行業務量都排在前三名的投資機構到來的200多位海外基金經理和80家A股上市公司的高層領導逐一會面,場面熱鬧非凡。到底愛不愛A股? 從這種場面可以看出,海外投資機構對中國A股市場的熱忱大大超過了以往的預料。在即將獲得QFII批準成為第一批境外投資者之前,德意志銀行就已在香港和新加坡舉行過兩次這樣的見面會,盡管該銀行中國研究部副總裁林戰說:“目前還沒到對這些公司進行評級的時候,基金經理大規模進入中國A股市場時日尚早。”但對于中國A股公司,他們已開始進行調查,爭取為自己的客戶提供投資依據。 德意志銀行德意志亞洲證券有限公司董事安鼐說,下周我們就將找到委托行和委托券商,正式成為A股的境外投資者。德意志銀行此次向中國證監會申請的額度會在2-3億美元之間,在拿到QFII資格后,計劃3個月之內先匯5000萬美元進來。在他們的客戶進來之前,他們將自己試試水溫,因為先前進入中國A股市場的5000萬美元將完全是德意志銀行的自有資金。 對于去年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提出的種種海外投資者不喜歡A股的理由,德意志銀行似乎都不能完全贊同。中國的股票到底貴不貴 對于中國的股票市盈率高是高盛判斷海外投資者不感興趣A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德意志銀行的專業人士卻并不同意這種看法。 中國研究部副總裁林戰說,海外的基金經理的確是覺得A股公司的市盈率太高,在H股市場上,中國公司的市盈率平均只有10倍左右,在經歷了近一年半的下跌之后,目前中國A股市場的平均市盈率依然高達40多倍。如果一個公司既有A股,又有H股,他們肯定不會去買A股的股票。除了市盈率,這些中國公司的A股股票還在其他的方面比在海外貴得多——就拿銀行類股票來說,雖然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的成長性很好,但它們在股市上的溢價卻太高,它們的市值是凈資產值的3倍多;而在香港,普通的二線銀行市值都在凈資產值以下,即便是匯豐銀行,市值也只是凈資產的2倍。想在中國尋找更多的機會,就必須忍受A股市場上這樣高的價格。因為,“H股的中國公司畢竟很少,而且A股市場也隱藏著一些公司,市場并沒有發掘出這些公司的真實潛力,沒有給予它們合適的市盈率。比方說寶鋼,中國鋼鐵市場近兩年的增長一直保持在20%,按照中國的增長勢頭,他們的市場前景很好,他們的管理和發展戰略也很有道理,但在市盈率低的H股市場上沒有寶鋼的股票。所以,即便市盈率高于國際平均水平,基金經理也必須關注這些企業。” 德意志銀行的資深經濟學家馬俊也分析說,眾多的海外投資基金為了逃避美伊戰爭風險,紛紛把投資目標轉向中國,市盈率低的H股市場卻并不能容納這么多熱衷中國概念的資金。想在中國高成長性的經濟環境中尋找投資機會,基金經理們可能要慢慢適應這種比較高的價位。關鍵是看這些公司的成長性到底好不好,如果一個公司每年的業績增長都在20%以上,價格哪怕高一點也不是大問題。中國公司正在透明化 去年,海外基金經理的另一個擔心是怕公司不透明,怕市場的不確定性。盡管在這次見面會上,海外基金經理也抱怨一些中國上市公司不透明,但德意志銀行發現,和海外投資者的接觸逐漸增多以后,不少中國上市公司的意識也在慢慢發生改變。 在德意志銀行前期調查的眾多A股公司中,有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的高管不愿意接受銀行對他們的訪問,更不愿意參加和基金經理的見面會。但在短短幾個月間,情況似乎發上了變化。先前在香港舉行的一個類似的見面會只有20多家企業參加,而這次來上海見面會的就已增加到了80家。雖然仍舊有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跟基金經理打“太極拳”,但也有一些公司和基金經理的會面是非常愉快的——如青島啤酒的企業管理者就坦誠地告訴基金經理,在和百威合資以后,他們發現自己在品牌管理上遠遠比不上百威,這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缺陷。這樣的態度讓基金經理們大大改變了對中國公司的態度。國有股的流通也不是問題 此外,國人擔心的A股大量非流通盤的問題并沒有太多困擾海外投資者,林戰說,“我們作為投資者,關心的是透明度和確定性,中國大多數股票并非全流通,這并不會加大投資的風險,我認為這些非流通股的處理如果能夠有一個明確的方案出臺,風險就是可預知的,就不難解決這個問題。就像90年代末香港回歸的時候,中國政府的盈富基金買了很多香港股票,此后,政府每年都預告將減持多少股票,所以在這些股票全部放回市場時,并沒有引起市場太大的波動。如果國有股的減持也能夠預先告之,并逐步減持,對于剛剛進入這個市場的海外投資人來說,風險就是可以控制的。”多長時間才敢進中國 由于對中國市場的不熟悉,對中國A股公司信息的不了解,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確非常謹慎。 其中,中國概念股不能被編入國際通用指數是一道坎。另外,由于國外一些比較通行的股票指數中,中國股市的權重非常低,比如摩根士丹利的MSCI指數,中國只占有5%,而不到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一半的澳大利亞卻高達30%。這使得一些基金經理面對中國股市更加畏縮不前。因為相當一部分退休金的管理者認為,必須要買被編入國際通行股票指數中的企業才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證投資的安全性。進入指數的中國公司太少,必然會影響他們的選擇。 想讓這些指數公司把中國股票編進去也非常難。因為,目前中國的QFII政策是外資購買一個公司的比例不得超過10%。這樣,如果一個指數公司把某個企業放到指數中去,投資者往往會買不到這個股票,的確是讓指數失去了市場意義。 但林戰認為,此前臺灣實行QFII以后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而這些都是可以解決的。比方說可以把這些公司對指數的影響減半,隨著指數公司對中國認識的加深和更多的海外投資者者關注中國,他認為,中國進入指數的公司將會越來越多。 和胡祖六的預測不同,林戰認為,海外基金經理熟悉A股的時間不會有2、3年那么長,大概6-8個月以后,這些海外投資者就能夠基本熟悉這個市場,積極進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