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翹首“兩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01日 17:16 證券市場周刊 | ||
“國資委”與“銀監會”何時設立?包括《證券法》在內的多項法律法規如何完善?對證券市場的地位和作用怎樣評價?諸多焦點問題等待“兩會”給出答案 年年歲歲花相似,今年的“兩會”卻頗有些不同之處。因為,新一屆政府將如期亮相。 如果說“十六大”為中國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發展指出了方向,那么今年“兩會”將廓清新一屆政府的工作思路,至少今年的政策脈絡將有跡可尋。對于資本市場來說,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比如國有股減持、銀行資金入市、資本市場立法,都可能在“兩會”上找到答案,至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因此,對于投資者來說,期盼“兩會”,不僅僅是期盼一次行情,更期盼的是資本市場的長治久安。 -“國資委”會成利好嗎在“兩會”前夕,與“兩會”頻頻掛鉤的熱點詞匯莫過于“國資委”與“銀監會”了。 在1998年國資局被撤銷以后,關于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的探討一度銷聲匿跡,直到“十六大”以后。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繼續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隨后,“國資委”就緊鑼密鼓開始籌建了。 “國資委”將在“兩會”后亮相是許多專家的預期。對于經歷了10年探索,分分合合的國資管理體制變革歷程來說,“國資委”的成立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即使機構不能如期掛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大局也會塵埃落定。然而,“國資委”的成立絕不僅僅是一個機構掛牌那么簡單。 據財政部最新統計,到2001年底我國國有資產總量突破10萬億元,達到109316.4億元。這11萬億元的國有資產牽涉了太多的利益,因而使問題變得錯綜復雜。有人把目前的國資管理體制稱為“五龍治水”或者“九龍治水”。不管是五龍還是九龍,其復雜局面可見一斑。財政部財政科研所所長賈康認為,這正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最難突破的。在新型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中,中央與地方、中央政府各部門之間如何進行利益分割,是關系到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賈康認為,國資委還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確保其職能的專一,國資委應該僅僅是履行出資人的職能,而不應該有其他任何行政職能,否則會重蹈國資局的覆轍,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兩會”后明朗。 對于資本市場而言,因為涉及敏感的國有股轉讓、減持和全流通問題,“國資委”的進展也牽動著股市的神經。 “十六大”以后,上市公司國有股的轉讓出現明顯加快的勢頭。據本刊統計,從2002年8月20日到2003年2月24日,共有74家上市公司國有股股權轉讓獲財政部批準,其中相當部分變更了股權性質。面對如此洶涌的國有股協議轉讓的狂潮,投資者有理由期盼國資體制改革為國有股轉讓帶來公平合理的“尺子”。更為重要的是,投資者因此能夠看到國有股問題解決的曙光。 但是,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認為,僅僅國有資產分家就夠國資委忙活一年的了,國有股問題被提上議事日程還會有相當一段時間。因此,國資委的成立不會馬上成為證券市場的利好或者利空,其影響是長期的。 -金融“改革”喜憂參半與國資委一樣熱的話題還有銀監會。 “兩會”前,關于銀監會成立在即的消息被傳得沸沸揚揚。有消息人士透露,中組部正在對中國銀行行長劉明康進行考察,而劉是銀監會主席的人選,銀監會將在“兩會”后掛牌成立。 銀監會說的其實是金融改革大盤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從金融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以后,金融問題一直是“兩會”的財經熱點之一。鐘偉認為,金融改革肯定會再次成為“兩會”的熱點話題,并且在“兩會”后成立的新一屆政府中取得突破。 他認為,如何化解風險是金融改革最核心的部分。對于化解金融風險,政府做過很多努力,比如近年來一直實行的相對穩健的貨幣政策、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實行5級貸款分類等等。如何進一步化解風險,需要新一屆政府的新政策——比如分離央行制定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方面的職能,改革國有商業銀行體制,實行利率市場化等等。 對于資本市場來說,以化解金融風險為根本的金融改革帶來的最大好處,可能是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資金通道被打開。鐘偉認為,從理論和實際操作上講,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原本就應該是連通的。只是我們在認識上的誤區和對銀行風險控制不力,才人為割裂了兩個市場的聯系。如果銀行具備有效的風險防范手段,資金互通也就沒有了最后的障礙。但是,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時間。 資本市場對于銀行改革心態復雜還因為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問題。金融改革決定了證券市場必須承受銀行這樣的巨無霸,因此,“兩會”中關于金融改革相關問題的種種討論,投資者都應該掂量掂量。 -立法才能促進規范全國人大是立法機關,此次“兩會”能否在與資本市場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上有所突破,也是投資者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記者從多個渠道了解到,有關部門、機構就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經濟立法工作的初步建議正在形成。有關部門建議修改的法律有:《公司法》、《證券法》、《商業銀行法》、《對外貿易法》、《預算法》、《票據法》、《注冊會計師法》、《合伙企業法》、《個人所得稅法》等。新的立法建議包括:《國有資產法》、《破產法》、《期貨交易法》、《外匯法》、《融資租賃法》、《投資基金法》、《風險投資法》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司法》和《證券法》的修改,以及《投資基金法》的出臺。曾任全國人大財經委辦公室副主任、《投資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組組長的王連洲表示,已出臺的《公司法》、《證券法》提出同股同權、同股同利,而股權分割與這些不吻合,現在正在不斷修正。 《證券法》自1999年7月實施后,對于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建設,促進企業發展與改革,發揮了積極作用。由于該法出臺時正值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為了預防危機對我國證券市場的沖擊,有些內容定得偏嚴,加之隨著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例如指數期貨交易問題、證券與其他業務的分業經營限制問題、場外交易與柜臺交易問題、證券公司的業務范圍問題、證券民事賠償問題等,迫切需要根據當前的情況予以修改完善,以進一步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 另外,《國有資產法》、《破產法》等相關法律沒有出臺,也制約著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這些法律、法規能否取得突破,投資者也希望從“兩會”中找到答案。 -傾聽對資本市場的評價對于中國資本市場的評價,歷來有不同的聲音。“兩會”代表委員對于資本市場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被認為是權威的聲音。 在兩年前的“兩會”上,剛剛經歷基金黑幕、中科創事件,負面的評論可能更多一些。但是,在經歷了長達近兩年的市場洗禮,在市場參與各方付出慘痛代價后,更多人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國資本市場的定位。對于中國資本市場客觀的、準確的評價,是走出市場困境、解決問題的基礎,也是制定資本市場下一步政策的根本依據。因此,投資者更關心新一屆“兩會”上各方對證券市場的評價。 在2002年的“兩會”上,經濟學家的論斷中已少有藥味,“樂觀+呵護”是包括吳敬璉在內的眾多經濟學家對待證券市場的基調。據鐘偉分析,“兩會”代表委員對于資本市場雖然難免存在爭議,特別是對于國有股減持和全流通的問題,難以達到共識。但是,對于資本市場的態度,會比過去理性和清晰得多,在發展中解決問題,會成為主流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