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入市會成為股市翻身的救命稻草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2月21日 13:19 《財經》雜志 | ||
本刊記者趙小劍樓夷/文 在備受矚目的全國社保基金挑選管理人的工作終于塵埃落定,南方、博時、華夏、鵬華、長盛、嘉實六家基金公司終于在去年年底首批獲得社保基金管理資格后,今年春節前夕(1月20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劉永富在“中澳社會保障基金監管研討會”所做的關于社保基金入市的主題講演再次引起了各方對于這一敏感話題的高度關注。 據報道,劉永富表示,中央政府籌集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已開始嘗試按照市場化方式進行投資運營,預計40%左右將進入股票市場,其他諸如企業債、國債等也將占相應比例;下一步,個人賬戶基金以及200多億元的企業年金基金也可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逐步進入資本市場。報道還稱,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基金已有節余。據統計,2002年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收支總量為7300多億元,累計節余已達3000多億元。隨著社會保障基金積累的增加,在基金運營方面缺乏有效的投資渠道和手段,基金保值增值問題越來越突出。 盡管股市行情由于復雜的原因并未如人們料想的那樣馬上全線飄紅、凱歌高奏,但是市場充滿了將其視為重大利好消息的聲音,并認為這就是社保基金入市的官方表態。有分析認為,劉所言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已開始嘗試按照市場化方式進行投資運營”就證明社保基金入市的步伐很可能已經邁開,且造就了今年1月14日股指勁升80點的“1·14”行情,可見,有社保基金身影的說法并非捕風捉影。還有分析認為,2002年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收支總量為7300多億元,累計節余已達3000多億元,按照40%的入市比例看,大約在1200億元。再加上隨后趕到的個人賬戶基金以及200多億元的企業年金基金,這個資金量對市場而言絕對是重大利好。一時間,社保基金仿佛馬上將成為股市翻身的救命稻草。 為弄清虛實,探其根本,記者走訪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與部分被選為社保基金管理人的基金公司等單位。采訪結果表明,“社保基金”是一組極易混淆的概念,而其中誰能入市、何時入市,情況錯綜復雜。所謂“1200億資金入市說”則屬夸大其辭的無稽之談。 “社保基金”的多個概念 盡管被簡稱為“社保基金”,但被濃縮稱為“社保基金”的基金,其實有多個概念。概念之一是“社會保險基金”。社會保險基金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其范圍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基本養老保險體系中社會統籌賬戶上的基金是社會保險基金中養老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社會統籌基金”;除此之外,還有基本養老保險體系中個人賬戶上的基金,被稱為“個人賬戶基金”;第四個概念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這部分基金由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管理,委托專業投資機構運營。五是包括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基金(也稱“企業年金”)、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在內的企業補充保障基金,是由企業和個人繳費形成。 中國的養老保險體系面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和自身市場化取向改革需求的雙重壓力,正在經歷從現收現付制轉變為基金積累制的養老保險體制改革。所謂“現收現付制”(pay-as-you-go),是用當代的勞動者繳納的養老費支付退休勞動者的養老待遇的制度安排,當年提取,當年支付完畢,不做任何積累,是勞動者代際間收入轉移和實現收入再分配。而基金積累制(full-funded scheme)則是指一個養老金計劃的參加者,通過他和他的雇主在其工作期間的繳費,把一部分勞動收入交給一個集中的可用于投資的基金,等參加者退休以后,該基金再以投資所得的回報向他兌現當初的養老金承諾,是勞動者工作期間的部分收入轉移到退休期間使用的制度安排。在這種機制下,保險金的給付取決于保險基金的積累和投資收入。 在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的框架中,“社會統籌基金”主要來源于企業繳費,對應于現收現付制,即主要用于職工當期養老金的支出和調劑,不做積累;而“個人賬戶基金”主要來源于職工個人和企業的繳費,資金實行基金積累制,主要用于職工本人退休后使用。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權威人士告訴記者,由于中國社會保險基金涉及職工的各項最基本生存保障,對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即使部分地區有節余,也按照規定只能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1997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明確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基金結余額,除預留相當于兩個月的支付費用外,應全部購買國家債券和存入專戶,嚴禁投入其他金融產品),不僅現在,就是將來也不可能進入風險較大的股票市場。 按照2001年12月13日財政部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聯合頒布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是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以下簡稱理事會)負責管理的由國有股減持劃入資金及股權資產、中央財政撥入資金、經國務院批準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會保障基金。社保基金投資運作的基本原則是,在保證基金資產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實現基金資產的增值。社保基金資產是獨立于理事會、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社保基金托管人的資產。這一部分才是外界討論得沸沸揚揚、有可能殺入股市的“社保基金”。 企業補充保障基金是由企業和個人繳費形成的企業年金、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等。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中國部分省市和行業統籌部門開始建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制度。2000年,國務院《關于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方案》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規范為企業年金。企業年金投資的具體辦法,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草擬,未來這部分資金是證券市場可以期待的。 充滿歧義的數字 有關劉永富社保基金入市的報道稱,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基金已有節余。據統計,2002年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收支總量為7300多億元,累計節余已達3000多億元。經記者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權威人士核實,這7300多億元是指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和支的總流量。“累計節余3000多億元”包括了歷年來社會保險基金結余(1500多億元),全國社保基金(1240億元)和企業年金基金(260億元)。這中間除了全國社保基金正在籌備入市,企業年金基金未來有可能入市外,社會保險基金目前只能存銀行、買國債。所以,那些稱“將有1200億元社保資金進入股票市場”的大膽預測缺乏起碼的真實依據。 至于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通過兩年多的運作,截至2002年底,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資產規模達到1240億元,較2001年年底增長1倍。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權威人士介紹,社會保險基金是與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聯系在一起的。所謂社會保險基金結余是指各個地方歷年社會保險費節余加總而得,如果不夠當期支付的話,地方財政給予補貼。對于中西部以及老工業基地地方財政掏不起錢的省份,中央財政會給予補助,每年的補助數字是幾百億元,也就是說當期的支付缺口已經在當期解決了。而全國社保基金是中央政府控制的一筆基金,它投入資本運營,實現保值增值,一是為了減輕中央財政在社會保險費上的支出壓力,二來也是為了對在實施基金積累制前已經退休的老職工(“老人”)和新制度實施中參加工作的職工(“中人”)在過去的工作年限里將自己的養老金直接貢獻給當期政府的收入并凝固在國有資產中的補償。 40%的入市比例也是值得商榷的。勞動與社會保障部權威人士解釋說,因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劃入社保基金的貨幣資產的投資,按成本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一)銀行存款和國債投資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銀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在一家銀行的存款不得高于社保基金銀行存款總額的50%。(二)企業債、金融債投資的比例不得高于10%。(三)證券投資基金、股票投資的比例不得高于40%。”也就是說基金和股票的兩項比例加起來不得高于40%,并不單純指股票投資。 事實上,是否以1240億為基數計算入市資金的數量仍是未定之事。更有專家分析認為,即使入市,也不太可能是大筆資金一次性進入股市。至于企業年金基金,理論上具有入市可能性,但投資的具體規章仍在起草之中,并不可能馬上進入股市。 基金公司的甜蜜時刻 對于時時被關注和猜測社保基金何時入市的傳言,社保理事會對記者表示無可奉告,同樣不能向外界透露的還有社保基金入市的具體數字。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特別強調劉永富副部長會上的發言對于社保基金入市的時間表并沒有任何暗示作用,一切關于入市的準備工作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至于入市時間則是天大的秘密。社保理事會已經和正在進行的準備工作主要有三個:一是按照《暫行辦法》的規定,與其它監管部門商討出相應的規章政策,二是進行硬件、軟件設施的各項準備,包括交易系統的建立,人員培訓等等,三是對于管理人的挑選。 至于市場中傳出的某些地方的社會保險基金已經進入股市的消息,官方表示,不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但這是屬于嚴重違法違規行為,抓到后會嚴厲處罰。 對于從10家老基金公司中被選中的6家基金公司而言,去年年底是個甜蜜時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根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成立了包括足夠數量的獨立人士參加的專家評審委員會。2002年10月18日,在北京市公證處的公證下,抽簽產生了專家評審委員會第一次評審會議的參會委員。根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委托投資的需要,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向有關申請人發送了調查問卷和經營計劃書指引。 2002年11月底,托管人和投資管理人專家評審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期間,托管和投資管理申請人按他們自己抽簽取得的順序,向專家評審委員會進行了陳述和答疑。答辯時間為兩個小時。前十分鐘介紹公司情況,然后介紹本公司的股票投資計劃、債券投資計劃、投資決策機制、風險控制、投資理念、產品設計、資產配置、人才資源、以往業績等等,然后回答專家的問題。綜合申請人此前遞交的調查問卷答卷、經營計劃書和他們的陳述情況,參會專家分別對申請人進行了獨立評審。在此基礎上,專家評審委員會形成了托管申請人和投資管理申請人排序名單。按照專家評審委員會排序名單,確定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為全國社保基金托管人;南方、博時、華夏、鵬華、長盛、嘉實六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為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 已被選定的六家社保基金管理人在去年年底經歷了比拼與等待后,迎接他們的是更大的壓力。畢竟能夠成為社保基金的管理人,對于每一個成功入圍的基金公司來說都是一項未來的支柱性業務。記者通過采訪獲知,幾家基金公司都為此項業務成立了專門的機構和部門,調集專門人馬進行研究。根據社保基金的特性,重點集中于如何保證社保基金運作的獨立性和安全性。據某家基金公司向記者介紹,他們目前的主要工作就在于如何構架起社保基金與已經發行上市的公募基金(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在人員配備、操作管理、決策程序上的“防火墻”和規避制度,防止兩者之間的利益輸送。 風險控制是全國社保基金入市的重點話題。根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第四十條規定,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按當年收取的社保基金委托資產管理手續費的20%,提取社保基金投資管理風險準備金,專項用于彌補社保基金投資的虧損。社保基金投資管理風險準備金在托管銀行專戶存儲,余額達到社保基金委托管理資產凈值的10%時可不再提取。理事會按社保基金凈收益的20%提取一般風險準備金,專項用于彌補社保基金投資發生重大虧損時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所提管理風險準備金不足以彌補的虧損。一般風險準備金余額達到社保基金資產凈值的20%時可不再提取。至于每家基金公司具體的風險控制戰略目前仍處于保密之中。 投資回報也是一個敏感的問題。《證券法》規定“證券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對客戶證券買賣的收益或者賠償證券買賣的損失作出承諾”。也就是說基金的管理人不允許承諾投資回報。只不過,在目前的市場中,委托雙方簽訂不據有法律效力的投資承諾“君子協定”已是公開的秘密。后來這種形式又有一些變化,比如說雙方鎖定回報區間,而不是保底承諾,比如投資回報在2%以下,管理人只收管理費,如果投資收益在2%至5%或者更高,雙方按約定比例進行利潤分成。記者獲悉,基金與社保理會之間絕不會采用這種形式。 當基金正在操作的開放式或者封閉式基金與社保基金出現利益沖突時,基金公司會如何處理呢?他們會不會損害社保基金的利益呢?面對社保基金,基金公司是否還會重蹈“基金黑幕”的覆轍?基金對此的回答是不會。因為他們不僅在操作上更加規范,更重要的是由于操作社保這一關乎大眾性命的基金,他們會受到來自社保理事會、證監會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相當嚴格的多重監督。“我們是不敢拿社保基金玩火的。”一位基金公司的部門經理對記者說。但是銀河證券研究中心的分析師胡立峰的擔憂是:基金公司是否會為了保證社保基金的利益而損害開放式或封閉式基金的利益呢? 本刊記者李箐、李樹鋒對本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