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發新股損失大 深交所寄望指數基金收復失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22日 13:29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黎霆 近日傳出融通正在積極準備推出深證100指數基金的消息,這表明從年初起發布的深證100指數已開始得到實質性的應用。業內人士估計,由于上證180的指數基金有華安和天同兩家,近期推出的深證100指數基金也將會是兩家。
深交所寄予厚望 目前市場上已發行的指數基金是“華安上證180指數增強型基金”,天同180指數基金也已得到證監會的設立批準,正在準備發行。作為國內的一種新投資品種,指數基金的推出受到了市場的高度關注,同時也成為基金公司業務創新的一種方式。 在上證180熱鬧了半年之后,深市終于有所動作,推出深證100指數,當時就有市場人士指出這是深市抗衡上證180之舉。果然,基于深證100指數的基金很快就隨之而出了。北京證券公司研發中心證券分析師張九輝向記者表示,因為深市停發新股了,所以深證100指數的可比性可能會更好一些,當然,指數基金的設立將給市場帶來很多益處,因為它組織了資金來投資深市的股票,能起到活躍市場的作用。 眾所周知,由于深交所長期停發新股,在與上交所的競爭中處在了被動地位。張九輝介紹說,目前在滬市上市的股票已經比深市多出200多只,并且在深市停發新股的這段時期滬市上了寶鋼、中石化等多只大盤股,導致現在深市的交易額差不多只有滬市的一半。為此,不僅深交所在上市費、交易費等方面遭受了損失,而且考慮到印花稅、相關公司駐深圳機構等因素,深圳的地方經濟發展也受到了影響。 道·瓊斯30指數是美國的老牌股指,當有人想把它應用于指數基金時,道·瓊斯卻不允許,后來就用了標準普爾500指數推出基金并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因投資者熱捧,美國證券交易所一下子就“火”了起來。紐約證券交易所見此局面,趕緊也推出了指數基金來吸引投資者。張九輝認為這個故事或許可以作為現在深交所推出深證100指數基金的注腳。 去年11月8日成立的華安上證180指數基金共募得30.94億元,而現在人們開始為天同指數基金的發售和運行捏把汗,因為天同是首家在設立后直接就發行了開放式基金(即這次的指數基金)的管理公司,而此前的基金公司都被安排至少先發行一家封閉式基金,以保證獲得固定的管理費收入。融通或其他基金公司的深證100指數基金的前景如何還難以預測,但張九輝認為,深交所肯定對其寄予了不小的期望,因為新股停發了,基金和債券成為深市僅有的可供精耕細作的領域——而就在年初,深交所剛表示了要活躍債券交易。 解讀指數和指數基金 在上證180和深證100指數分別推出的時候,有人認為這同時也是醞釀全國統一指數的舉動。事實上,統一指數在2001年就由清華大學、中信證券、銀河證券等機構分頭編制過,但這些方案最終都被棄置未用。曾參與這項研究的清華大學金融系副教授朱世武告訴記者,對指數基金本身很難作一個好壞的評價,只能說是一種投資策略,甚至可以說是基金公司吸引投資者的一種策略。 張九輝介紹說,指數基金是近10年來美國興起的一種投資方式,即基金完全按照某一投資指數所包含的股票名稱和權重來購買,進行被動管理。它基于“市場是不可戰勝的”這樣一個理念,過去人們認為基金是專家理財,是可以在收益率上戰勝市場的,但近幾年美國的統計卻表明,做積極投資的基金經理的收益往往還沒有作被動投資的高,所以這兩年美國的指數基金賣得非常好。指數基金還有幾個優點,一是管理費用低,甚至只要一套軟件去操作就行了;二是投資公開透明,不會有高位去給人家接股票的道德風險,而且由于分散投資,市場風險也得以降低;三是因多作長線投資,交易費用和資本利得的稅負就少。因此,美國的這套新投資方式自然會對世界產生影響。但張九輝指出,這是以近幾年美國股市的暴漲為前提的,在牛市中大家覺得根本就不用買具體的股票,買標準普爾500指數就行了。但是,如果碰上了熊市,那指數基金也就會毫不含糊地包賠不賺了,所以,投資者應該注意到“賺了指數就賺錢”背面的風險。 關于投資指數的編制,朱世武認為并不神秘,如果按一種方法選出了50只股票來編指數,現在另外再選50只完全不同的股票也做一個指數,長期來看效果是一樣的。在實踐中,關鍵是股票選取的規則要透明和嚴格,防止被人為操縱。當時清華編制全國統一指數時,是通過設計幾個模型和指標,把計算后各板塊排在前幾位的股票入選,共300只,這樣做的目的同時也是想“創造”出一批藍籌股。但是,朱世武指出,目前國內的上市公司往往業績不穩定,在這樣一個市場里要編出各方面都讓人滿意指數是很難的,而在國外成熟市場,應入選的代表一個行業的龍頭股則非常明顯。并且中國股市的波動非常大,以上證指數的走勢為例,今年和去年不一樣,去年和前年又不一樣,股指基金到底該投資多長時間很難決定。 朱世武認為,清華編制統一指數是當年證監會的一項課題,而證交所和券商編制指數則可能帶有一定的商業目的。但編制指數本身到底賺不賺錢還值得懷疑,發布它可能更多的是出于品牌及相關效應的考慮。而當時所編的全國統一指數為何未能投入使用,朱世武表示具體原因不太清楚,但應該和滬深兩個交易所的態度有關,“如果兩個交易所誰都不愿意作出放棄的話,統一指數可能就不太好辦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