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文:都怨史美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20日 15:06 中國經濟時報 | ||
亞文 史美倫的去留懸念,近期成為市場上的一大議論熱點。有一種說法甚至認為,上周的“1.14大漲”是“新政行情”的預演,顯示出投資者期盼證監會新班子比“海歸派”更加務實。而就在“1.14”行情上演期間,有市場傳言稱史美倫將離任。 史美倫曾任香港證監會副主席兼營運總裁,2001年3月起擔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用媒體常用的說法,“她是一個扛著‘副部級’職別的中央政府雇員”。對一個副部級行政官員的去留,在媒體和市場上引出如此多的公開議論,在國內恐怕史無前例。坦率地說,相當部分人士非常樂意看到史美倫任期屆滿。在他們看來,倡導市場化和強化監管的史美倫離開中國證監會,對整個市場來說可能是利好。2001年夏天開始的股市大跌,其周期恰恰與史美倫的任職時間重合,使部分股民對史美倫產生各種各樣的怨言。在此之前,不少人認為,“海歸派”應對近兩年來股市的持續下跌負一定責任。 部分股民對史美倫的怨言,及史美倫的去留備受關注,主要還是二級市場下跌所致。史美倫在中國證監會負責發行和上市監管工作的兩年中,中國證券市場爆發了史無前例的監管風暴,市場化進程也明顯加快。有統計顯示,在史美倫上任后的9個月中,證監會先后出臺40多個法規條例和處罰決定。她還加強了巡查制度,嚴格限制以圈錢為目的的包裝性重組,并提出設立獨立董事制度。可就在強化市場監管、推動上市公司規范的同時,國內股市出現了四成左右的大跌。于是,有人怪怨國內股市的大跌與監管者急功近利及其相關政策脫離國情有關。有評論家質問:“史主席的海外背景和國內近年來盛行的‘洋教條’有沒有聯系?”又有人認為,盲目的市場化及接軌,損害不到市場中強勢人群的利益,只會傷害無辜。 其實,把二級市場下跌歸罪于強化監管的政策及某位監管人士都是毫無道理的。經歷了1999年“5.19”行情及隨后攀上2000點的風光,市場發展轉向強化監管和嘗試市場化的層面,是市場成熟度提高的必然結果。若沒有史美倫到中國證監會任職,其他人也會引導中國證券市場走過這一段路。中國股市的發展不可能關起門來自我陶醉,也不可能丟棄強化監管和嘗試市場化的舉措。否則,即便中國股市持續走強,也只不過給未來投機泡沫破滅后的下跌留出更大的調整空間。近兩年由中國證監會推出的一系列規范性舉措,雖然對原有的市場基礎構成一定的影響,有的在短期內尚未取得實質性效果,但客觀上并非一無所獲。誰也不可認,大跌后的股市更加理性了,價值型投資理念正在逐漸形成。 無論對史美倫還是管理層推出的監管政策來說,需要探討的是如何提高政策運用能力和把握時機的問題。若把國外成熟市場的做法簡單“拿來”,肯定會與國內薄弱的市場基礎形成尖銳的矛盾。而想指望既能引進成熟市場做法,又不會導致國內市場出現波動,恐怕也是不切實際的。市場轉軌難免引發利益調整。 坦率地說,缺少史美倫這樣一個敢于監管的角色,對中國證券市場未必是好事。尤其對中小投資者而言,監管的放松勢必使其權益受侵害的可能性增加。史美倫當初答應的2年服務期即將在今年3月屆滿,現在有不少人似乎正在等待她盡早離任回港。若選擇繼續留任,史美倫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壓力。從有利于證券市場發展的角度判斷,筆者倒是希望史美倫能夠再接受一次挑戰。其中的原因十分簡單,中國證券市場本來就沒有放松監管的退路,強化監管是更好發展的必要基礎。 對史美倫,我們還是應該給她更多鼓勵的掌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