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炒家轉戰 10億資金攪火期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13日 11:17 經濟觀察報 | ||
和股市、基金、債券一路走熊的情形相比,期貨市場一枝獨秀。有跡象表明部分股市資金流入了期市 本報記者侯寧北京報道 2003年歲首,國內期市出現多年罕見的壯觀景象:在1月3日-6日短短的三個交易日里 按照期貨市場的游戲規則,5%的漲幅就大致可以讓做多者的資金實現翻番。而如今,國內三大交易所的主力品種竟幾乎全部讓做對了方向的投資者日進斗金。 據此,中國國際期貨公司深圳公司研究發展總部總經理王希中、新紀元期貨市場部經理馬明超等斷言:全球大宗商品的周期性走牛是我國期市火爆的直接原因,而“期價出現如此迅猛的上漲卻來源于資金的階段性推動”。換言之,即期貨市場如今出現了資金推動型牛市。股市資金轉戰期市? 大豆期市正火的1月3日,記者正在北京對大商所副總裁郭曉利進行采訪。當記者就“股市資金轉戰期市造成資金推動型牛市”的說法向他求證時,郭曉利卻予以否認。 “純屬謬論!”郭曉利笑著說了句尖刻的話。“怎么可能?期貨市場目前的資金來源和股市根本就不是一個路子,充其量也就是原來做過期貨的投資者可能會因股市低迷而部分殺回來。我們的主力還是多年來堅守陣地的“老期貨”、相關的貿易商及參與大豆套保的生產商。真正做股票的人還是有些怕期貨的!”郭總有點無奈地說。 而“期貨理論家”常清的觀點更具邏輯性。他對記者分析說:“從理論上講,股市和期市資金有兩大不同:首先是價值取向不同,股市資金求穩,少賠少賺即可;而投資期市的資金求變,大賺的同時也必須準備大賠;其次,來源不同。股市資金來源于上市公司、銀行和普通大眾投資者;而期市資金往往來源于相關生產商、貿易商和高端的投資或投機者。由于兩市的游戲規則大不一樣,所以,做慣股市的人常常不敢去期市玩,而做慣期市的人又不屑于去股市‘小打小鬧’。”為證明他的觀點,常清又拿他任董事長的金鵬期貨公司的客源做證:“我們公司近兩年的客戶每年以10%-30%的速度在增長,但這都是期市走向規范的結果,回來的都是老面孔,是那些以前就在期市中摸爬滾打過的老人。當然,期市中確實也出現了機構投資者,但那些都是相關貿易商或了解期貨的人組織的私募基金。” 但“資金推動牛市”提法的始作俑者馬明超則認為,股票市場的持續低迷,使得大量的資金開始另尋出路,而期貨政策的日益回暖、市場的逐漸規范以及基本面的長期向好都成為吸引股市資金回流期市的主要原因。相對于數千億資金規模的股票市場來說,目前總資金量僅有七八十億的期貨市場仍然太小,股市資金只要分流1%就會對期貨價格構成巨大的沖擊。他舉例說:“去年中期期市保證金總量是50-60億,而目前已升至70-80億,從徐州地區看,其中應有七八個億來自貿易商,二三個億來自其他渠道,而另七八個億就來自股市。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攀高。” 深圳中期王希中則強調說,他們公司每天都有新開戶頭,且開戶的多數都來自股市。所以,說此輪行情是資金推動型一點也不為過。“股市行情太差了”,他說。 北京期貨商會秘書長、金寶期貨總經理周弈濤也承認,作為一個小公司,他們公司去年以來也有近1000萬的散戶資金直接是從廣發、中信等證券公司營業部中轉過來的。“保守估計,整個期市可能至少有兩個億的保證金來源于股市。”周說。 股市資金流入期市的數量到底有多少,目前還難以考量。 北京天相投資顧問公司副總經理陳世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由于股市和期市區別較大,所以不熟悉的人一般不會貿然出擊,券商、基金不會進去,散戶連股票都難以把握,就更別說期貨了。因此,他認為,股市資金進入期市的比率不會有多大。 北京證券研發中心總經理呂立新等人也持類似的看法。期市國際化帶來行情? 不管股市資金是否進入期市推動行情的發展,但期市確實表現得比股市強,而據市場人士介紹,期市普漲的根本原因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便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周期的轉變。 據悉,從1995年至今,全球主要商品一直處于熊市之中。但從2001年開始,全球主要商品的供求關系卻因為價格的持續低迷而出現微妙變化。2002年,隨著主要商品供大于求格局的實質性改變,商品價格開始止跌回升,并基本完成了“熊牛交替”的過程。主要商品2002年K線大多收出巨陽,并突破為期七年的下降軌道,從而宣布為期至少2-3年的新的牛市周期的到來。同時,2002年美元開始貶值的事實,也支持了世界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強。 “具體而言,對于農產品,去年六、七月份厄爾尼諾現象所導致的北半球的大面積干旱,是世界農產品價格走強的導火索。而國內方面,國家種植結構調整、退耕還林等農業政策的持續執行,以及農民在買方市場之下種植積極性的大幅降低,都為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的逆轉奠定了基礎。對于工業品市場來說,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的旺盛需求成為支持國內工業品期貨甚至國際工業品期貨價格走強的主要動力之一。”馬明超說。 他認為,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國內為數不多的幾支商品期貨品種出現了普漲的情況。場外資金進場后,買不著高價的品種,就去買低價的,已經上漲的品種只要出現回調就會有資金吸納。牛市中不斷賺錢的示范效應,使得價格的上漲得到不斷涌現的新的資金的支持。 如果事實真的是這樣,是基本面的變化帶來的期市品種的全面漲升,那么,為什么兩年以前我們的期市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業內人士認為,那時的期市存活品種如大豆、期銅、期鋁等,雖然也有行情,也和國際商品價格變化相關聯,但關聯度卻無法與今日相提并論。 一德期貨總經理王化棟認為。“不能說死水一潭,但也確實反應遲鈍,決不會和今天一樣出現這么大的行情。現在不光是期貨市場,就連鋼鐵等非期貨品種也和國際價格波動息息相通。這絕對是改革開放大環境改變的結果。應該說,期市雖然規模小,但經過治理整頓后,已經相當規范,與我國股市相比,與國際接軌要早得多。” “國際農產品、工業品價格周期的輪回可能是年初期市火爆的誘因,說其是主要原因的說法難以成立。”青島國大期貨期評師王衛波說,“關鍵的原因是國內期市規范了,干凈了,大家不論賺賠,心里都踏實了,所以才有了入市的沖動。股市這兩年為什么表現差,就是因為股權結構不合理、與國際成熟市場不接軌、上市公司質地差、監管政策缺乏連續性等,使投資者心里沒底了,才只好選擇了用腳投票!” 對于王衛波的說法,大商所郭曉利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他說:“拿大商所來說,從兩年前的奄奄一息,到如今做到大豆期貨交易亞洲第一、全球第二,非轉基因大豆期貨交易全球第一的位置,我們的交易所制度規范建設上下的工夫是有目共睹的。而人家上期所和鄭商所把前年還不太活躍的天膠、小麥逐步搞得活躍起來,也在制度創新上下了不少工夫。” 曾在日本留學十年的郭曉利說,“以前我在日本東京谷物交易所時誰理會中國的大豆價格,但現在他們的交易天天都得盯著我們的盤,看我們的‘臉色’。這就是實力的體現。而這種實力的取得絕對是這些年對期市治理整頓和我國適時調整期市政策的結果。” 而作為外因,也有研究者指出,股市低迷和期市火爆其實乃是目前國內外投資市場的共同現象。“而國內期貨市場早已提前與國際接軌,期貨品種的波動已經與全球同步,國際期貨市場的火爆自然也直接在國內得到體現。這也是國內期市近一年來持續熱絡的重要外因。”建證期貨公司的邱海翔認為。品種少凸顯投資風險 事實上,近些天關于期市大漲的報道已頻繁見諸媒體。有的認為期市漲升確是由于股市低迷導致資金外流,還有的認為,少量分流資金就把期價打飛了。對此,多數被訪人士都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期市活躍是我國加入WTO后期市景氣度提升的必然結果,是在期市大環境趨好的前提下投資者投資意識被激發的結果。股市資金分流的可能與期市近期的火爆既缺乏必然聯系,也沒有因果關系,而美國農產品期貨的運行周期逆轉的立論是否成立還存在爭論,即便成立,也只能是我國期市活躍的短暫外因。內因決定了我國期貨市場確實今非昔比,長線的多空機會應該都非常多。而外因則決定了期市中大豆、期銅等主力品種的漲升都存在非理性沖動,短線做多風險已經逐步凸顯。 “從長遠看,我國期貨市場必將和股票市場一樣,成為投資者保值增值、實現利潤的重要投資場所,只要搞懂了游戲規則,把風險防范放在首位,那么其中的機會可能比股市還多。”遼寧中期的研發部經理劉日對記者說。 至于少量分流資金打飛期價的說法,期貨界一位資深專家則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這真是事實,那也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期市資金容量還太小,品種還太少,因而導致市場的短線風險很容易集中!而馬明超也認為,只有盡快推出交易新品種,才能有效分散和化解目前市場出現的所謂“火爆帶來的風險”。這已成為期貨市場保持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當務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