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眼里的2002證券市場:合資基金翻開股市新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12月27日 08:01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記者 周宏 發自上海 獲準籌建 2002年10月16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當日,中國第一家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國安基金管理公司獲得證監會的批準進入籌建階段。 這不僅是中國內地基金業的首次實質性開放,也意味著中國A股市場翻開了嶄新的一頁。自此以后,外資進入中國A股市場的浩蕩之勢不可逆轉,內地證券市場接軌國外成熟市場的步伐不可遏止。 自1994年7月,時任證監會主席的劉鴻儒宣布"三大救市政策"起,中外合資基金就是一張監管層手中的王牌,一個所有A股市場投資者的夢想,一桿每逢救市就會揮舞的紅旗。 每個投資者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念想:為自己投資的股票找個“洋轎夫”。讓外資基金充當中國投資者的“解放軍”。但同時投資者又念念不忘于索羅斯之流的沖擊、恐懼對沖基金的兇猛,擔心中國證券市場市盈率的高企。于是,中外合資基金入市的政策變成了一枚“硬幣”。當股市上漲的時候,大家都去看他的正面,計算著外資入市后對整個市場的好處。而當股市下跌時,“硬幣”又翻了過來。 謹慎的國際投資者 實際上外資的想法可能從來就沒有改變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位專家曾經表示,中國多年保持高速成長的經濟讓很多外國的投資者感興趣,但股市里上市公司的業績逐級低落卻讓大部分投資者感到迷惑。“如何調和宏觀上的良好態勢和微觀上的投資風險是外國投資者必須考慮的。” 摩根大通副董事長郭禮德表示:對于境外投資者來說,股價是否已充分反映了投資風險,盈利后如何退出等現實問題,以及法律環境、監管環境如何,將是境外投資者實際參與前考慮的重要因素。 平安證券的新任總裁,來自香港新鴻基證券的葉黎成也認為,國內證券市場的投資價值不能單以平均市盈率來看待。“關鍵是公司自身的素質和成長性。上市公司如果能夠保持20%、30%以上的增長,對我們而言50倍的市盈率甚至更高都沒問題。但如果公司只能維持不虧的業績,那么20倍的市盈率可能仍舊偏高。” 明年年底前正式亮相? 興業證券一位人士曾經為外資入市下過三階段的定義:第一步,外國人用中國人的錢投資中國股市(即發起合資基金公司);第二步,外國人用外國人的錢投資中國股市(例如QFII);第三步,外國人用中國人的錢投資外國股市(須待資本項目開放)。 在今年年底之前,中國證券市場已經走完了前兩步,甚至可能走完了未來兩三年內需要走的的路程,這樣的大步驟對市場的沖擊在所難免。 如果說,簽署入世協議意味著中國證券市場逐步開放,最終與國外成熟市場接軌的大方向確立的話,首家合資基金公司的獲批籌建則啟動了接軌的倒計時時鐘。 在國泰君安證券和安聯集團彈冠相慶國安基金公司批籌的同時,外資離中國的A股市場是愈來愈近。 根據有關規定,基金公司自獲批籌建直至發行基金均有嚴格的時限控制,這意味著,最遲至明年年底,合資基金的身影就會正式亮相中國證券市場。是狼,是羊或許到時就能看出個一二。 同外資進入一同擺上桌面的還有股市深層次矛盾。國有股減持、公司治理,這些問題顯然無法繼續擱置,中外市場何時接軌,怎樣接軌一定會成為市場各階層人士關心的問題。這些問題或許2003年的市場會給予解答。
|